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周国宏看出这是一场关于婚姻观念的冲突。

老一辈看重的是“门当户对”和物质条件,而年轻人则更注重感情和个人选择。

“各位,先冷静一下。”

周国宏对围观的村民说,“这是人家的家事,大家先散了吧。”

等人群散去,周国宏把李家一家三口请进屋,坐下来好好谈谈。

“小芳,先别哭了,把事情说清楚。”

周国宏递给李小芳一条手帕,“你们是怎么认识的?处了多久?感情好不好?”

李小芳擦了擦眼泪,断断续续地讲起了她和男友的故事:男友叫张小刚,在工厂当修理工,虽然腿瘸,但手艺很好,工资比一般工人还高。

两人是在工厂认识的,相处了两年,感情很稳定。张小刚为人老实,对她很好,从来舍不得她受一点委屈。

“他腿是怎么回事?”

周国宏问。

“他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症,留下的后遗症。但不影响干活,就是走路有点跛。”李小芳说,“他自己都不在意,我更不在意了。”

李大山插嘴道:“不在意?你现在年轻不在意,以后有了孩子怎么办?万一把病遗传给孩子呢?再说了,一个瘸子,能照顾好家庭吗?”

周国宏解释道:“李大哥,小儿麻痹症不是遗传病,不会传给下一代。至于照顾家庭,只要人勤快肯干,有腿疾也不耽误。”

李母仍不依不饶:“那也不行!我闺女这么漂亮,嫁个瘸子,让人笑话!而且那家穷,家里还有老人要养,小芳过去不得累死?”

李小芳激动地反驳:“妈,小刚工资高,家里也不穷。他爹虽然有病,但干农活没问题。再说了,嫁人不就是要跟着过日子吗?我不怕吃苦!”

周国宏听了双方的争执,心里有了谱。

这本质上是新旧婚姻观的冲突:父母那一代,婚姻更多是家庭之间的结合,考虑的是门第、财力和生活条件;

“李大哥,嫂子,”

周国宏转向李家父母,“我理解你们的担忧,都是为了女儿好。但现在时代不同了,年轻人有自己选择权。如果小芳真心喜欢这个小伙子,你们强行阻拦,只会伤害感情。”

李大山不服气:“那万一他们过不好怎么办?到时候小芳受苦,我们看着心疼啊!”

周国宏点点头:“这个担忧很正常。这样吧,我提个建议:咱们先别着急下结论,不如找个时间,一起去张家看看,和小伙子见见面,了解一下真实情况。如果条件确实太差,再做决定也不迟。”

经过周国宏的劝说,李家父母勉强同意了先去看看再说。

周国宏趁热打铁,主动请缨:“这样,我和你们一起去,也好有个公正的评判。”

第二天,周国宏陪着李家三口,坐上了去县城的班车。张家在县城郊区的一个小村庄,住在一栋普通的砖瓦房里。

院子虽然不大,但收拾得很整洁,墙角还种着几株花草。

张小刚早早地在村口等候,一见到李小芳就激动地迎上去。

他确实如李小芳所说,走路有些跛,但身材高大健壮,一双手粗糙有力,显然是个肯干的人。

“叔叔阿姨好!”

张小刚恭敬地向李家父母打招呼,然后又向周国宏点头致意。

张家父母已经在家里准备好了饭菜,虽然简单,但很丰盛,显然是花了心思的。

张父是个质朴的农民,但说话有条理;张母更是热情好客,不停地给大家夹菜倒水。

饭桌上,周国宏有意引导话题,让双方多交流。

通过交谈,大家了解到:张家虽然不富裕,但也不像李家父母想象的那么穷。

张小刚在工厂的工资不低,家里有三亩良田,还养了几头猪。

张父虽然有些老寒腿,但干农活没问题。

更重要的是,张家人都很本分勤劳,邻里关系也很好。

席间,张小刚讲了他和李小芳的计划:两人打算结婚后先在县城租房住,等攒够了钱再买房。他在工厂已经有了一定地位,未来有望升为班组长。

“小芳,以后就辛苦你了。”

张母拉着李小芳的手,眼里满是慈爱,“我知道你爹妈担心什么。小刚腿不好,但心好,手也巧。他从小就懂事,家里的活都是他一个人扛着。你要是嫁过来,我们一定待你如亲生女儿。”

李小芳眼圈红了:“婶子,我知道小刚的好。我不怕吃苦,只要和他在一起,我就满足了。”

看到这一幕,李家父母的态度明显软化了。

尤其是在参观了张家的房子和农田后,他们发现张家的条件虽比不上县城里的干部家庭,但在农村已经算是中上等了。

离开张家前,周国宏故意支开年轻人,单独和两家父母谈了谈。

“两位老哥,”

周国宏对两位父亲说,“年轻人的婚事,咱们做父母的当然要把关。你们看这两个孩子,感情这么好,又都懂事肯干,我看挺般配的。”

张父连连点头:“是啊,小两口处得好,我们做父母的就该成全。李老哥,你放心,我们一定好好对待小芳,不会让她受委屈的。”

李大山犹豫了一下,终于点了点头:“行吧,既然孩子们情投意合,我们也不好再阻拦。不过婚事得从简,我们家条件也有限。”

“婚礼的事好商量,”

张父笑着说,“重要的是两个孩子过得好。”

就这样,在周国宏的调解下,一场可能导致家庭破裂的婚姻纠纷得到了圆满解决。

回村的路上,李大山悄悄对周国宏说:“多亏了你啊,周总。要不是你从中调解,这事怕是要闹得不可收拾。我也是担心闺女受苦,没想到那小伙子家条件还不错。”

周国宏笑着拍拍他的肩膀:“婚姻大事,确实要慎重。但最重要的是两个人能不能和睦相处,你们做父母的操心是应该的,但也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选择幸福。”

李小芳的婚事成了村里的一个典型案例。

从此,每当村里有类似的婚姻纠纷,大家都会想起这个故事,也更加尊重年轻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