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思维方式,也早已被旧有的官场文化所固化。
对于林羽带来的这些“新奇玩意儿”——无论是三三制、票号,还是科学的农耕方法,他们本能地抱有排斥和怀疑。
更糟糕的是,尽管林羽通过雷霆手段清洗了一批贪官污吏。
但雍凉官场的主体,依然被那些出身世家大族的子弟所占据。
他们依靠门第荫庇和人脉关系,轻易就能获得官职。
他们更看重家族的利益和个人的前程,热衷于拉帮结派,空谈阔论,对于真正需要脚踏实地去解决的民生疾苦和实际问题,往往漠不关心,甚至认为是“俗务”。
而那些真正有才华、有抱负的寒门子弟,却因为缺乏门路和背景,上升的通道被堵死,一身才学无处施展。
这天,林羽将苏文、齐路、张兴,以及讲武堂的教习苏仪等人召集到一起,专门讨论这个问题。
“诸位,雍凉如今看似局面大好,实则隐患重重。”
林羽开门见山,神色凝重。
“最大的隐患,不在外部,而在内部。”
“就在于我们缺乏足够多的,能够理解并执行新政的人才!”
他将近期收集到的,关于新政在基层执行不力的种种案例,一一列举出来。
听得众人眉头紧锁,神色也变得严肃起来。
“侯爷所言极是。”苏文叹了口气,“属下在推行票号和税改时,也深感力不从心。”
“许多下属官员,要么是不理解,要么是能力不足,往往一件简单的事情,也要反复交代数遍,还未必能做好。”
齐路也沉声道:“军队整编也是如此,若非有讲武堂的学员补充进来,光靠那些老将,恐怕许多新战术根本无法有效落实。”
“根子,还是在选拔和教育上。”苏仪抚着胡须,一针见血地指出。
“如今的科举,考的无非是经义策论,选拔出来的,多是些只会引经据典的腐儒,于国计民生并无多少实际用处。”
“而真正懂得算学、律法、工程、农桑等实用之学的专才,却被视为‘奇技淫巧’,难登大雅之堂,更无缘官场。”
“长此以往,官场上充斥着空谈之辈,而实干之人却被埋没,国事焉能不坏?”
苏仪的话,引起了林羽的深思。
他知道,苏仪说的是对的。
旧有的教育体系和选拔模式,已经完全无法适应雍凉发展的需要。
想要让他的改革蓝图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就必须打破这一切!
他需要建立一个全新的教育体系。
一个不再以虚无缥缈的经义为核心,而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教育体系。
他需要培养一批,既忠诚于自己,又掌握着算术、律法、管理、工程、卫生等实用知识的新型官员。
这些人,将成为他推行新政的骨干力量,成为支撑雍凉未来的栋梁。
讲武堂,解决了军事人才的问题。
那么,政务人才呢?
“我决定,在雍州,再建一所学堂。”
林羽的声音不高,却如同惊雷,在议事厅内炸响。
“这所学堂,不叫讲武堂,就叫‘平西学堂’。”
“它的目的,不是培养领兵打仗的将军,而是培养治理地方、管理民政、发展经济的能臣干吏!”
苏文、苏仪等人眼中都露出了震惊之色。
再建一所学堂?专门培养政务人才?
这……这简直是闻所未闻!
自古以来,官吏的培养,要么是依靠家族传承,要么是通过科举考试。
何曾有过专门设立学堂,系统化培养政务官员的先例?
“侯爷,此举……是否太过惊世骇俗?”苏仪忍不住提醒道,“恐怕会引来巨大的非议,尤其是那些信奉儒家正统的士人……”
“非议?”林羽嘴角勾起一抹不屑,“本侯推行新政,哪一件不是惊世骇俗?哪一件没有非议?”
“只要是对雍凉有利,对百姓有利,纵有千夫所指,本侯亦往矣!”
他的语气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这平西学堂,招生的标准,只有一个——唯才是举!”
“不问出身,不看门第,无论你是世家子弟,还是寒门学子,甚至是略通文墨的平民百姓,只要你有天赋,有潜力,愿意学习实用知识,都可以来报考!”
林羽继续阐述着他的构想。
“至于学堂教授的内容,也要彻底革新!”
“四书五经,可以学,但绝不是重点!”
“重点要放在哪里?”
“放在算术上!官员不懂算账,如何管理财政?如何核算税赋?”
“放在律法上!官员不懂律法,如何明断是非?如何维护公正?”
“放在管理学上!如何组织人力,如何调配资源,如何制定计划,如何评估效果,这些都是学问!”
“还要学基础的工程知识!至少要能看懂简单的图纸,理解基本的工程原理,才能监督好各项建设!”
“甚至,还要学基础的卫生常识!懂得如何防疫,如何改善公共卫生,这关系到万千百姓的性命!”
林羽所说的这些“课程”,完全颠覆了在场所有人的认知。
算术?律法?管理?工程?卫生?
这些在传统士大夫眼中,大多是“胥吏之学”、“工匠之技”,根本不入流的东西,竟然要成为官办学堂的主要教授内容?
苏仪听得目瞪口呆,半晌才道:“侯爷……这些……这些恐怕找不到合适的老师啊……”
“老师的问题,确实需要费心。”林羽点头承认。
“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
“算术,我们可以请那些精于计算的账房先生,甚至是一些头脑灵活的商人来教。”
“律法,可以请那些熟悉律例条文的老吏,或者是在断案方面有经验的刑名师爷。”
“工程,就请工匠营里那些有实践经验,又愿意传授技艺的老师傅。”
“管理方面,可以从军中抽调一些在组织协调方面表现突出的军官,也可以让苏文你这样有实际管理经验的官员,兼任讲师。”
“至于卫生常识,就由我亲自来编写教材和授课。”
“总之,用人唯才,不拘一格!”
“只要有一技之长,愿意为雍凉培养人才,都可以请来当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