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都市言情 > 时空食堂:开局喂饱朱元璋 > 第109章 苏辙:哥,以后少写点诗给我,我怕后人误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9章 苏辙:哥,以后少写点诗给我,我怕后人误会

自从父母和小妹走后,苏辙就一直觉得自己鸭梨很大。

一方面,要好好读书学习,练习琴棋书画,以求努力赶上全家人的平均文学水平(小妹还小,不算)。

另一方面,还要替父母看着苏轼这个让人不省心的兄长。

他觉得已经够烦心的了。

谁曾想,自己还能和哥哥苏轼遇到这种光怪陆离的事情。

之前看的通俗演义小说里,也没有这么一遭啊。

苏辙想着想着,还不时偷瞄食仙居主人程宇一眼。

“这个姓程名宇的人,说什么自己是个来自后世的修道之人。”

“还说一通自己和哥哥的未来事迹,听起来有板有眼的。”

让苏辙不得不信自己眼下不是在做梦,而是真的自己和哥哥一同穿越了。

“这真是...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苏辙心中满是疑虑,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安。

他看着程宇,试图从对方的脸上找到一些破绽,可眼前的程宇面容英俊,气质超然,实在不像是在说谎。

他又偷偷瞥了一眼苏轼,只见兄长已经从原本吃惊的神色中恢复了过来,此刻正在喃喃自语些什么。

想听到兄长在说些什么,于是乎他便往兄长身前倾了倾身子。

“文忠这个谥号好是好,但比起文正来,好像差了点吧。”

“这个未来的自己还不够努力啊。”

闻言,苏辙差点一个踉跄摔倒。

我滴哥啊,你不仅信上了,咋还怪起未来的自己不够努力。

程宇看着两人的模样,心中暗笑,决定再给他们来点“震撼”。

他随手一挥,一个手机出现在了手中,在苏轼和苏辙惊讶又好奇的目光下,给他们介绍了一下手机的用途。

“二位,我说的要是不够取信的话,那么且看这个。”

苏轼、苏辙将手机拿到了面前。

【嘉佑二年,苏洵、苏轼、苏辙三人一起到汴京参加科考。】

看来这个姓程的仙人说得不假,后人也提到了三人同赴汴京可靠。

不过,苏辙还是有些惊讶,心想:“我竟然能和父亲、哥哥一起参加科考?”

苏轼用手挠了挠胳肢窝:“爹怎么又落榜了,这时候还没考上么?”

【途径成都时拜访大臣张方平】

【张方平评苏洵两子:二子皆天才,长者明敏尤可爱,然少者瑾重,成就或过之。】

苏轼转过脸对苏辙笑道:“看来未来你比我有成就啊。”不过又嘀咕道:

“我怎么觉得可爱这一词用在我这个堂堂男子汉面前不太合适呢?”

苏辙白了一眼哥哥。

【这一年的汴京星光耀眼,唐宋八大家中环的六位此时都在京城。】

【兄弟俩参加了考试,都考中了进士,一时间轰动京师。】

【这一年苏轼21岁,苏辙19岁。】

看到出现了明显的年龄日期,兄弟二人互相看了一眼对方。

那就是四年后了。

【同年母亲去世,父子三人回到蜀地。】

苏轼、苏辙猛地站起身:“!!!”

“母亲去世?!”

四年后母亲将离开我们了?

见两人如此激动,程宇示意两人先平静下来。

待两人恢复心情后,程宇:“这是历史上你们母亲去世的时间,然而如今你们既然已经知道了历史,那么想办法去延长你们母亲的健康,便可避免你们母亲的早逝。”

“可,可以吗?”苏辙结巴道。

“你没听程道长,怎么说的了吗?既然他说可以,那就保证没问题的。”苏轼拍了拍苏辙的肩膀,安慰了一下弟弟苏辙。

程道长?

第一次有人这么称呼我?

程宇摸了摸下巴,回复苏轼:“你没说错,不过别叫我什么程道长,听起来怪怪的,直呼我名字,或者喊我程先生都行。”

啊?

那修炼之人不是道士吗?

苏轼愣了一下,但调整很快,笑道:“好的,程先生。”

得到了程宇的肯定回答后,苏轼、苏辙自然心里松了一口气,也默默记住了母亲离世的这个时间段。

【之后,他们搬到了汴京。】

【因为兄弟二人的性格都比较耿直,经常一言不合得罪人,所以之后两人因为遭人谗言,分别两处。】

【苏轼很喜欢弟弟苏辙,给他写了两百多首诗,而且几乎都是他的诗里最好的那些】

苏辙惊讶中又带着感动地看了看哥哥苏轼,“不是,哥,你居然给我写了这么多诗。”

苏轼嘿嘿一笑,摸了摸苏辙的头,“那是,不愧是我。”

【比如说《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直到如今,凡有中国人的地方,中秋月圆夜谁不会吟诵。】

苏轼一听,来了兴趣,“后世之人都会我的诗词么,水调歌头,不错的词牌名啊,快说说,我写的什么?”

听到哥哥为自己写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苏辙也不禁攥紧了拳头,急切地想听听这首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随着诗词的出现,程宇突然打开了视频弹幕。

“出现了,弟控现场。”

“终于找到苏辙兄控的原因了,谁要是给我也写首这样的词,我也能愿为他不顾一切。”

“啊啊啊啊啊,好好嗑啊!!!”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程先生,麻烦听一下!”待整首词出来,苏轼突然出声恳求程宇暂停下视频。

程宇暗想:怎么,想抄录一下吗?自己抄自己?

程宇觉得有趣。

他觉得即使苏轼眼下自己抄自己,以他的才华和天赋,再写一首传世佳作也不难。

至于那些弹幕,程宇觉得他俩可能只能意会,不会了解后世的词汇。

于是便向出言询问苏轼要不要纸笔。

“词句经典用的如此之妙,如此传世佳句居然是我写的吗?哈哈哈哈哈哈…”

“程先生,容我,夸一会儿我自己,哈哈哈哈…”

程宇:“……”(他一直都是这么自恋的吗?→_→)

苏辙:“……”(其实也不是经常这样.(=′ー`))

见苏轼还在自恋,苏辙顿觉有些丢人,于是起身向程宇行了一礼,便拉着身旁还在得瑟的苏轼跑到了屋外。

程宇端起茶杯,慢慢品着,心里越发觉得这两个少年文豪真有意思。

苏辙压低声音,轻轻拉了拉苏轼的衣角:“哥,跟你商量个事。”

苏轼:“嗯,你说。”

“以后少给我写点诗呗,嗯,也不是说少联系,就是你可以写信、写文给我,不要再给我写诗了,你这首水调歌头,我怎么听着这么,这么……嗯,总之,我怕后人误会。”

苏轼一脸疑惑地看着苏辙,挠挠头问道:“子由,误会啥啊?这些诗可都是我对你的真情实意啊。”

苏辙的耳根有点红了,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你看这上面说的,什么‘兄控’、“好嗑”之类的话,我听着感觉怪瘆得慌。我不过是尽我做弟弟的本分,照顾你、帮衬你,不想被后人误解。”

苏轼听了,先是一愣,随即放声大笑起来,他一把搂住苏辙的肩膀,说道:

“子由啊子由,你就是想得太多。咱们兄弟之间的情谊,坦坦荡荡,何惧他人误解?这些后人不过是看到咱们感情好,心生羡慕罢了。”

苏辙无奈地叹了口气,他就知道兄长向来豁达乐观,对流言蜚语满不在乎。

哥哥面皮果然要比自己厚得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