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闲着无事的日子里,程宇的生活非常规律,读朱元璋、曹操送来的古书,在烹饪空间学厨,卧室修炼食炁法,累了就在庭院中的垂钓之海钓鱼。
当终于等来新一轮的食客时,他便早早来到了大门门口,打算亲眼看看这个令不少学子学习生涯痛苦无比的大文豪——苏轼。
随着一道光芒闪过,程宇有些疑惑地望着出现的两个身影,嘴唇微张,眼神有些呆滞。
只见两个古装长发少年正相拥在一起,年长的那个外袍半褪,露出雪白中衣,稍显年轻瘦弱一些的少年则被裹在宽大的衣袍里,两人发带纠缠在一起。
Σ(°△°|||)︴
“你们......“
程宇目瞪口呆,手中准备装逼用的白纸扇不自觉地落地。
苏辙还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苏轼见到程宇一脸呆滞的看着他们二人,他下意识地看了看自己和苏辙的姿势,随即反应了过来。
一把推开弟弟,手忙脚乱整理衣襟:“这位兄台误会了!我们兄弟二人......“
还没等自己的话说完,苏轼神色便是一僵:
“哎,等等,这是哪儿啊,我们俩刚才不是在庙里吗?”
本来苏辙还在瑟瑟发抖,一听兄长的话,不由的也抬起头看向周围。
很快两人便齐齐看向了程宇。
奇怪,不是食仙居只显示了苏轼一人吗?
怎么来了两个?
莫不是苏轼在临走之前拉着人过来了?
嗯,有这个可能。
程宇收起了脸上的表情,捡起掉在地上的白纸扇自顾自地拍了拍:“两位来到了我这食仙居,何不先自我介绍一下。”
苏轼、苏辙脸色一怔,随即道出了家门。
“在下乃眉山苏氏苏子瞻。”
“在下乃眉山苏氏苏子由。”
“子瞻?子由?”程宇听罢了然,一脸好奇地问道:“那你们就是大名鼎鼎的苏轼、苏辙两兄弟?”
“大名鼎鼎?是个好词!”
从没听过这个词的苏轼愣了一下,仔细回味了一下后,随即笑道:“嗯...也就是在眉山有些名气,大名鼎鼎还算不上。”
“大名鼎鼎”这个成语具体出处通常被认为是在清代李宝嘉(亦名李伯元)所着的小说《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回中:“还有那大名鼎鼎的贺钦差,他见了外国人,也是一味的谦和。”
不过,它的构成元素“大名”和“鼎鼎”在古代文献中都有出现。
苏轼只是脑子稍微转了一下,便明白了程宇这是在夸他。
“兄长。”苏辙无语地喊了一声苏轼,为什么不再直呼其名,当时是为了在外面要维护兄友弟恭的形象。
“你只听到别人夸你,为何没想到这人为何知道咱俩的名字啊?”说着,苏辙还快速带着警惕的神色看了程宇一眼。
经过苏辙的提醒,苏轼随即露出了一幅恍然大悟的表情,既来之则安之,他面向程宇好奇问道:“这位兄台,你也是眉山人吗,如何知晓我二人的名字?”
程宇:“……”
怎么回事?
怎么感觉这个苏轼呆呆的?
在脑子里稍微腹诽了一下,程宇嘴角微微上扬,走近了两人。
“两位要想知道是为何来到此地的,不如随我进屋一叙。”
见程宇面容英俊、气质超然,毫无奸人之相,苏轼微微思考了片刻后,随即道:“好。”
见苏辙也点头同意,程宇侧身做了个“请”的手势,苏轼、苏辙两人对视了一眼,眼中满是谨慎。
苏辙:万一真有情况,我说三二一,就跑。
苏轼:好!
……
在程宇缓缓介绍完食仙居以及他本人的来历后,苏轼、苏辙缓了好一阵子,途中脸色更是变了又变。
苏轼:我们来到了未来?
苏辙:子瞻是被食仙居选中之人?
为了让两人接受自己真的穿越到了未来,程宇索性也不藏着掖着,笑着直言道:
“你,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
“嘉佑二年,嗯也就是宋皇赵祯的第九个年号,进士及第。”
“嘉佑六年,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元丰三年,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后又出任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
“此后仕途不顺,屡遭贬职,最终病逝于常州,谥号‘文忠’。”
说完苏轼,还没等苏轼如何反应,程宇随即又面向苏辙:
“你,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号东轩老人,晚号颍滨遗老。”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嘉佑二年,和其父兄同登进士第,世人赞誉道一门三进士。”
“入朝后,曾历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位列宰执。”
“最后以太中大夫致仕,居于颖昌,逝后被追谥为‘文定’。”
“这便是你们二位的未来人生。”
程宇的话音落下,便一脸笑意的等着看这两位古代大文豪的反应,细细揣摩起里两人。
苏轼,堪称中国古代文学界的天花板。
这大概是个什么概念?
举个例子。
他诗词、散文、书法、绘画,就没有一个是不擅长的。
这个擅长也不是简单说说。
比如说诗歌。
北宋诗歌最高成就是谁?苏黄:苏东坡、黄庭坚。
词呢?他是豪放派开创者和代表人物。苏辛:苏东坡、辛弃疾。
散文,宋代散文最高成就者——欧苏:欧阳修、苏轼。
书法,北宋四大家——苏黄米蔡,打头又是苏东坡。
绘画,他的《枯木怪石图》,拍出了4.6亿Rmb的天价,创下了当时中国古画第一高价。
中国古代,你几乎找不出一个能在这么多领域能和他比肩的人物。
而且,也几乎找不到任何一个文学人物能像他一样被后世之人人人追捧。
可以说是天下第一才子,都不过分。
如果只论文学成就,或许还有一二能和他比肩的,但他还有一点是其他文人没有的,那就是接地气。
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肉,他对烹饪之道确实是有钻研的。
这也是他为我们后人所爱戴的地方。
可要论及他还有一点,极为让人敬佩的,那便是:乐观。
这一点看似容易,实际极难。
后世很多人都知道苏轼命不好,很多传世名作都是写在他被贬谪的时候。
可是不管他怎么倒霉,他都是乐呵呵的。
看透了人生,同时又热爱生活。
殊为不易。
至于苏辙,其人生也极不简单。
他在现代有很多外号,什么“世界第一好弟弟”、“北宋第一暖男”、“北宋模范丈夫”、“北宋第一岳父”、“吃饭睡觉捞哥哥”……
外号真是一大堆。
这不怪后人像追明星八卦一样看他们俩。
他们之间的兄弟情确实是非常令人感动。
本来程宇并不是抱着玩梗的心态去搜苏辙的生平的,可奈何哥哥的光环太大,再加上有很多人有意去传播两人之间的感情深厚。
他不由地更想深入了解这兄弟俩,在看完两兄弟的生平事迹后。
程宇:嗯,确实是兄控跟弟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