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合鸣 > 第130章 风雨欲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国王看完信的内容,怒火中烧,手掌猛地一拍,信纸被重重摔在龙案上,发出一声脆响。他怒声道:“弼麟国竟敢如此嚣张!他们以为我北乌国好欺负吗?”

殿下,文武百官分列两侧,站得笔直如同雕塑,却鸦雀无声。朝臣们的目光在彼此间游移,感受到国王的怒火如同一团乌云笼罩在头顶,压得他们几乎喘不过气来。平日里侃侃而谈的大臣们此刻都低下了头,谁也不敢轻易开口打破这沉重的气氛。国王的目光如刀锋般扫过众人,锐利中带着几分质问与期待,似乎在等待有人能站出来,回应他的愤怒,为他分忧。他的手指紧紧扣着龙椅的扶手,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显然是在强压着情绪,等待着朝臣们的反应。

大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只有国王粗重的呼吸声和偶尔传来的衣袍摩擦声打破了这片死寂。窗外的风轻轻吹过,带起殿外的树叶沙沙作响,却无法缓解殿内的紧张气氛。朝臣们低垂着头,心中各自揣摩着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将如何发展。国王的愤怒如同一把利剑悬在头顶,而弼麟国的挑衅则如同一块巨石压在每个人的心头。谁都知道,这封信不仅仅是一纸通牒,更可能是两国之间大战的导火索。

朝臣们依旧沉默,低着头不敢直视龙椅上的国王。就在这僵持的时刻,丞相耶律文渊终于动了。他缓缓迈出一步,脚步轻而稳,打破了大殿的死寂。耶律文渊年近五十,身形瘦削却不失风度,一身深蓝色的官袍衬得他气度沉稳。他拱起双手,低头行礼,声音平稳却带着一丝谨慎:“陛下息怒,弼麟国此举确实嚣张,但我们不能被怒火冲昏头脑。应先弄清他们的真实意图,再做应对之策。”

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的耳中,仿佛一缕清风试图吹散笼罩大殿的阴霾。国王闻言,冷哼一声,猛地转过身,锐利的目光直射向耶律文渊,语气中带着几分不屑:“弄清意图?他们的意图还不明显吗?这是挑衅,是要开战!难道你要我北乌国坐以待毙,束手就擒?”他的声音中怒意未消,甚至因为丞相的劝阻而更添了几分火气,手指用力指向那封被摔在龙案上的信纸,似乎在控诉它的存在。

耶律文渊并未因国王的质问而慌乱,他微微低头,保持着恭敬的姿态,不慌不忙地回道:“陛下,臣并非主张退让。只是若贸然应战,恐正中敌下怀。弼麟国既然敢如此挑衅,背后必有依仗。我建议先派人探查他们的动向,同时加强边防,以备不测。”他的语气冷静,条理清晰,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建议。说完,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向国王,试图用自己的沉稳感染对方。

国王听后,眉头微微皱起,怒气似乎有所收敛,但眼中的火光依然跳动。他缓缓坐回龙椅,身体靠在椅背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发出低沉的“嗒嗒”声,显然在思考耶律文渊的话。大殿内的朝臣们见状,悄悄松了一口气,有人甚至偷偷抬头看向丞相,心中暗自佩服他的胆识与智慧。耶律文渊站在原地,双手依旧拱在胸前,等待着国王的回应。

殿外的阳光透过窗棂洒进来,落在耶律文渊的官袍上,映出一片淡淡的金光。大殿内的气氛稍稍缓和了一些,但那股紧张感依然如影随形。国王的目光在耶律文渊身上停留了片刻,随后移向殿外的天空。他的脑海中浮现出边境的景象,心中暗自盘算:弼麟国若是真有图谋,北乌国绝不能毫无准备。

国王的沉默让朝臣们不敢轻举妄动。就在这时,兵部尚书王铁山站了出来。他的身形魁梧,步伐沉稳有力,官靴踏在光滑的石板地面上,发出清脆的声响。王铁山身着一身暗红色的官服,腰间佩着一柄装饰用的短剑,透着一股武将的豪气。他走到殿中央,抱拳行礼,声音洪亮如钟:“陛下,臣同意丞相的看法。我们不能贸然出兵,但也不能示弱。臣建议立即调集边军,加强戒备,同时派使者前往弼麟国,质问他们此信的用意。”

他的语气坚定有力,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果断,仿佛已经做好了迎战的准备。说完,他直起身子,目光炯炯地看向国王,眼中闪过一丝战意。王铁山的建议既呼应了耶律文渊的稳重,又增添了几分武将的硬气,显然是想在军事上给北乌国撑起一道坚实的屏障。

国王听后,眉头微微舒展,目光从耶律文渊身上移到王铁山脸上。他点了点头,似乎对这个提议颇为认可,但语气依旧带着几分怒意:“质问他们?哼,弼麟国若真有诚意,就不会送来这种嚣张的信件。不过,你说的加强戒备,倒是个办法。”他顿了顿,手指再次敲击着龙椅扶手,沉声道:“边军现在的情况如何?能否立刻行动?”

王铁山立刻回道:“陛下,边军常年驻守边境,训练有素,随时可以调遣。只是兵力分散,需尽快集结。臣建议从各地抽调精锐,集中到青石关、黑风岭和临江城这三个要地,以防弼麟国突然发难。”他的声音铿锵有力,显然对军事部署早有考量。

王铁山的话音落下,大殿内的气氛似乎有了一丝松动,但那股紧绷感依然萦绕在每个人的心头。国王坐在龙椅上,目光在耶律文渊和王铁山身上来回游移,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发出节奏分明的声响。他的怒气虽未完全消散,但显然已经被两位重臣的建议打动,开始认真思考对策。朝臣们屏住呼吸,等待着国王的最终决断。

过了片刻,国王终于开口,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你们说的都有道理。弼麟国既然敢如此挑衅,北乌国绝不能示弱。”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殿内的文武百官,缓缓道:“军事、情报、外交,三管齐下,一个都不能少。”他的语气逐渐加重,仿佛在用这番话坚定自己的决心。

他转向王铁山,沉声道:“兵部立刻调集兵力,青石关、黑风岭、临江城各派精锐驻守,务必守住边境门户。边军若有任何闪失,我唯你是问!”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严厉,显然对边防的重视超乎寻常。王铁山立刻抱拳应道:“陛下放心,臣这就安排,绝不会让敌军越过边境半步!”

随后,国王的目光落在耶律文渊身上:“丞相负责外交事务,派使者前往邻国商谈结盟,同时安排人手探查弼麟国的动向。情报若不准,后果你自己清楚。”耶律文渊低头应道:“臣遵命,定当全力以赴。”他的声音平静,却透着一股坚定的决心。

最后,国王看向站在一旁的礼部尚书张文远,语气稍稍缓和了一些:“礼部准备使团,前往弼麟国,质问他们的意图。但切记,态度要强硬,不能让他们小瞧了我北乌国。”张文远连忙上前,拱手道:“陛下放心,臣即刻着手准备,使团定会不辱使命。”

三位重臣齐声应道:“遵命!”大殿内的朝臣们见国王决策果断,心中稍稍安定了一些。他们知道,这一系列命令虽是眼下的应对之策,但也意味着北乌国正式进入了战备状态。国王挥了挥手,示意众人退下,随后独自坐在龙椅上,目光深邃地望向殿外。他的脑海中浮现出边境的山川河流,心中暗自祈祷:希望这些准备能挡住弼麟国的锋芒。

殿内的官员们鱼贯而出,低声议论着接下来的安排。大殿渐渐恢复了安静,只剩下国王一人。他的手指轻轻摩挲着龙椅扶手,眼神中既有愤怒,也有忧虑。他低声喃喃道:“弼麟国若真敢动手,北乌国绝不会退缩半步。”殿外的天空渐渐暗了下来,乌云缓缓聚集, 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朝会结束后,大殿内的官员们陆续散去,脚步声在空旷的走廊中回响。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洒进宫殿,映照出一片温暖的金色,但这温暖却无法驱散朝臣们心中的阴霾。丞相耶律文渊、兵部尚书王铁山和礼部尚书张文远并未立刻离开,而是聚在偏殿的一角,低声商讨着接下来的细节。偏殿的门窗紧闭,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檀香味,三人的身影在烛光下微微晃动。

耶律文渊率先开口,眉头紧皱,声音压得极低:“弼麟国若真要开战,绝不会只凭一封信挑衅,背后必有更大的图谋。说不定此时已经磨刀霍霍了,他们此刻肯定已经陈兵边境,就等着那位一声令下,即刻攻打我国。”他的目光在烛光中显得深邃,显然对这场危机的复杂性早有察觉。王铁山点了点头,沉声道:“我也这么想。他们的张猛将军骁勇善战,若率军来攻,我们的边军必须尽快部署到位,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急迫,手指无意识地握紧,显然对军事局势的紧迫感尤为强烈。

张文远轻叹了一口气,声音略显柔和,却透着深思熟虑:“使团的事我会尽快安排,但愿能探出些虚实。只是,弼麟国的态度如此强硬,恐怕外交斡旋的效果有限。”他顿了顿,抬头看向两人,“我们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他的话让三人之间的气氛更加凝重,烛火微微跳动,似乎也在回应这沉重的话题。

耶律文渊沉思片刻,缓缓道:“眼下最重要的,是弄清弼麟国的兵力部署和进攻计划。情报若不准确,我们的应对就会处处受制。”他转头看向王铁山,“兵部能否加派斥候,摸清敌军的动向?”王铁山立刻点头:“我这就安排。今晚就派人潜入边境,务必带回准确消息。”他的声音坚定,显然已经开始在脑海中规划行动。

张文远则补充道:“使团出发前,我会叮嘱他们多留心弼麟国的内部情况。若能找到他们的弱点,或许能为我们争取一线生机。”他的目光中闪过一丝希望,但随即又被忧虑取代。三人对视一眼,心中都明白,这场危机远比表面复杂。他们不仅要面对弼麟国的军事威胁,还要防备国内可能出现的变数。

偏殿外的风声渐渐大了,吹得窗棂微微作响。三人沉默了一会儿,耶律文渊最后开口:“无论如何,我们必须齐心协力。北乌国的安危,就在我们肩上。”王铁山和张文远点了点头,三人起身离开偏殿,各自去安排手头的事务。夜色渐深,宫殿内的灯火一盏盏亮起,映照出一片忙碌的景象。

北乌国边境,军营依山而建,营地周围插满了旌旗,在清晨的薄雾中猎猎作响。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柴火的气味,混合着马匹的汗味,透着一股大战将至的紧张气氛。天刚蒙蒙亮,营地内已经忙碌起来,士兵们来回奔走,有的搬运粮草,有的擦拭兵器,脚步声和喊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片嘈杂的景象。接到国王的命令后,北乌国军队迅速行动起来,从北向南开拔,准备前往预定的狙击地点,拦截弼麟国的进攻。

营地中央,一队士兵正在整理装备。他们的脸上满是风霜,眼神却透着坚毅。一名年轻的士兵扛着一捆长矛,气喘吁吁地走到粮草堆旁,将长矛放下后抹了一把额头的汗水。他抬头看向远处,低声对身旁的同伴道:“听说弼麟国要打过来了,咱们这回怕是要真刀真枪地干一场了。”同伴点了点头,手中的磨刀石在刀刃上滑动,发出刺耳的摩擦声:“干就干,谁怕谁啊!咱们守着北乌国的地盘,绝不能让外人踩进来。兄弟们都精神点,注意点有什么风吹草动,可别误了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