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如此之说,皇叔还是不信吴侯?”

刘备无奈答道:“凡事不通,至曹贼退北,安敢全信?”

诸葛亮又叹气道:“前番曹操表吴侯为荆州牧,吴侯亦成为曹操之婿,今吴国太又至许都为质……兄长啊,你让我主相信,可哪有半点可信之由啊?”

“这……”

诸葛瑾无奈。

二弟所言,句句在理。

可这样一来,话题还怎能聊得下去。

“皇叔、贤弟,为救我家主公返吴,我等殚精竭虑,百计俱施。彼时暂附曹贼,实乃情势所迫,万不得已之举。今皇叔与贤弟心中存疑,不妨直言,吾等当如何做,方可得二位之深信?”

刘备与诸葛亮对视一眼。

诸葛亮慨然的点点头:“首者,当速将孔文举之家眷尽皆护送至荆州;次者,江东宜遣一宗室子弟,前来为质于皇叔处。”

“啊?”

诸葛瑾怔然:“这未免不合通好之礼?”

“既有质子于曹营,曹贼却未予我主丝毫权柄,此等行径,岂是通好之礼?

兄长明鉴,曹操表奏吴侯为荆州牧,其狼子野心,路人皆知,分明欲假州牧之名,行吞并荆州之实,而吴侯竟坦然受之。

纵可解为权宜之计,暂且屈从于曹,然吴主心底究竟作何盘算,实难揣度,叫我等如何能安下心来?”

诸葛瑾纵然聪明,但和其弟诸葛亮相比,亦不能同日而语。

几句话,便将其说得无言以对。

只好表示,自己也做不了主,要回头和吴主商议后再言!

临别之际,诸葛亮又加嘱咐。

“亮有一良言,请兄长转告吴侯。”

“贤弟之言无妨。”

“我主皇叔,乃诚心实意与吴主联盟,吴主当以诚信待之,切莫首鼠两端,心怀二志,既寒盟友之心,又误抗曹之大业啊!”

诸葛瑾慨然点头:“那是自然!”

“还有!”

诸葛亮故作为难之色,但还是凑近诸葛瑾:“烦请转告吴侯,孔文举与太史慈往昔情谊甚笃。今文举既已作古,太史慈或于海昏举事生乱。宜速遣重兵,扼守海昏周遭要隘,以摄其势,令彼不敢妄动。实不相瞒,江东当下乱象丛生,吾心忧之,实不忍见江东生出内乱,分崩离析也!”

诸葛瑾一怔,面露惊愕之色。

按说,太史慈作乱,受益最大者,莫非刘皇叔。

因为他极有可能举海昏六县投奔刘备,以致江东遭巨损,而荆州得大利!

身为刘备方首席谋士,带着主公闷头得利便好,实在不应在此提起此事。

然而,诸葛亮却偏在此时提起了。

这给了诸葛瑾一种错觉,是不是吾弟亦不是一心尽忠于刘皇叔?

“贤弟,太史慈若反,乃于荆州有利也!”

诸葛亮摇摇头,义正辞严道:“纵有机缘可据海昏六县,然此举必致两家嫌隙顿生。我主心怀仁德,不忍为此,我亦深以为然。此皆彰显我等结盟之赤诚,天地可鉴也!”

诸葛瑾闻听此言,甚为感动,遂作别归吴。

诸葛瑾一走,诸葛亮遂建议:“主公,速请黄老将军与甘将军带兵入桂阳,以侯太史慈将军归荆!”

闻孔融之死,刘备心中本来难受万分,今闻太史慈归荆,不免生出一丝喜悦。

可又觉得有些疑惑。

“军师不是和子瑜建言,设重兵放海昏太史将军作乱?”

诸葛亮自将自己所言事无巨细汇报刘备。

刘备纵然心有不解,亦选择全然相信。

我家丞相,一心匡扶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相信就好了!

诸葛亮摇摇羽扇,嘴角显出一丝淡淡的笑意:

“此时此刻,太史将军恐怕已经不在海昏了!”

……

孙权和鲁肃闻听诸葛瑾出使归来之言,亦觉心忧。

当前之势,荆州方面似乎很愿意与江东结盟,但人家却心有顾虑。

按理说,人家荆州方的要求也并非没有道理。

江东欲践盟好之约,理当示之以诚!

只是当下之局,亦未听说国太身死许都,亦没办法和曹操决裂啊!

至于送质子,主公今无幼子,更何况即便有也不能相送。

说来说去,当下江东似乎唯一能做的,也只有将孔融家眷送至荆州了。

坦率而言,这对江东亦不是什么好事。

但相比其他几个,这算是损失最小的了。

那么,鲁肃有没有想到这样恐会致太史慈投奔刘备?

他当然想到了,也积极做了应对。

诸葛亮的建议也让他有种感觉,相对于收降太史慈,诸葛亮实际更在意的是与江东的盟好关系。

想到此,鲁肃便向孙权提议,送孔融家眷归荆,另让周公瑾率大军驻守海昏周遭,以防太史慈倒戈反水。

另一方面,差遣蒋钦奔赴海昏,对太史慈好言相劝、晓以大义,不要做误国之举。

孙权与周瑜亦有此想法,当即依计行事。周瑜随即统领重兵,往海昏方向而去。

而得斥候回报,此时的海昏大营,已是整军经武,一副枕戈待旦、剑拔弩张,欲与来敌一决雌雄之态。

蒋钦得入海昏大营,欲以故旧之好与太史慈谈心。

却得住数日,不见太史慈身影。

问及将军去往何处,军卒乃言,将军面北守孝,不便见人。

蒋钦起初也为此心安,然后来又觉得不对劲。

不仅太史慈不在,太史慈麾下重将竟也不在。

大军驻扎海昏,看似剑拔弩张,但细细看来,军卒多矮小瘦弱,甲胄亦多不合体。

蒋钦心惊,趁夜归营,汇报于周瑜。

周瑜展开地图细细观瞧,亦大为不解。

“子义将军莫非真在守孝?”

然而,俱不见精兵又是怎么一回事?

猛然间,周瑜好像想到了什么?

“糟了!”

众将见状,急询道:“大都督,此乃何事?”

周瑜看向海昏地图的最南面,又沿着山峦叠嶂往东看去,是一条极为险峻之路。

“咱们堵着子义西行投荆之路,却未曾防范东行之路!”

蒋钦疑而问曰:“其为何东向而行?莫非欲举兵攻伐吴侯乎?”

“这只是一种可能,还有一种可能!”

周瑜看向众将,又指了指地图:“或者往吴县而去!”

吕蒙不解:“他去吴县做什么?”

周瑜抬起头,吞了一口口水:“公子绍就在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