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苏子臣霍然起身,目光如炬,自信满满,哪里还有半分刚才那个落魄车夫的模样,他低声道:“太子若登上皇位,以他的胸襟,必定会立刻对付晋后和代王,甚至对其他可能威胁到皇位的兄弟也不会手下留情。晋后身为大楚公主,大楚皇帝又岂会坐视不理,晋楚之间的联盟必将土崩瓦解。”

魏桓欣赏的点了点头,对苏子臣的见解深表赞同。

苏子臣继续说道:“若是代王登上皇位,大晋政权实则已落入晋后的掌控中,以冯可道为首的大晋臣子们势力盘根错节,他们岂会甘心将权力拱手让给一个外来女子?对任何政权而言,内忧之祸远比外患更为致命。”

苏子臣的远见卓识令魏桓心悦诚服,他微笑着道:“当今十国之中,本以晋为最强,倘若晋王再多活十年,或许有望一统天下,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终究还是难逃命运的桎梏。”

“先生认为晋王驾崩之后,十国又将掀起怎样的波澜呢?”魏桓毕恭毕敬地请教道。

苏子臣沉凝道:“晋王只要一死,大晋刚得来的霸主之位必将摇摇欲坠,不复存在。若是晋后掌权,她欲坐稳位置,十之八九会依靠外力,最佳的选择就是她的娘家大楚。如此一来,大楚和大晋之间的关系定会更上一层楼,相对而言,大楚从中得到的好处恐怕会多一些。

中山国虽已融入晋国,可中山贵族并不甘心于此。晋王的死对他们而言,正是摆脱大晋的绝佳契机。近来,中山国的贵族势力与各国都往来密切,估计他们会借机妄图谋取独立。

蜀国的实力在十国中仅次于晋、魏,与楚旗鼓相当。近年来,在国君神武皇帝王建的苦心经营下,国力节节攀升。其表面上重农轻武,实则不断加强与岐国、定南军的联系,在他们之间已然形成坚如磐石的联盟,这股力量的发展潜力也是相当大的。”

而荆南夹在魏、楚、蜀、吴之间,国小势微,只能左右逢源。南方的吴国现在是内忧不断,麾下文武均对吴密不满,现在徐温的势力非常大,出现了臣大于君的情况,恐怕过不了多久,就会取吴代之。南汉位于岭南,其国君刘岩原是岭南节度使,现在也只敢自称汉王,本人没有一点雄心,不足为惧。

苏子臣将魏桓最为关心的大魏留到了最后,“大魏这些年虽不断衰退,但其占据中原,根基尚在。往昔对列国的侵略和高压政策,已令魏国成为众矢之的,好在魏武帝已幡然醒悟,近来加强了与周边各国的关系修复。本来,以大魏的实力,此刻正是重振雄风的绝佳时机,然而……。”

魏桓毕恭毕敬地说道:“苏先生但说无妨,魏桓定会洗耳恭听,虚心受教。”

苏子臣面露欣赏之色,颔首轻点,方才言道:“魏武帝年事已高,然其对权力与地位的渴望,非但未有丝毫减弱,反有与日俱增之势。大魏未来所面临的夺嫡危机,恐较现今之晋国更为严峻。”

魏桓闻罢,沉默不语。

苏子臣轻声问道:“唐王殿下难道就没有重振大魏,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吗?”

魏桓身躯猛地一震,双目如炬,紧紧盯住苏子臣,低声问道:“苏先生以为我有几成胜算?”

苏子臣缓声道:“现今十国之中,无一国具备一统天下的实力。大晋晋王命悬一线,大魏武帝垂垂老矣,其余八国之君主,无论权谋抑或实力,皆远逊于此二人。天下间即将形成三股势均力敌的势力,而唐王已经占据天时。

大魏皇子皇孙众多,皆对太子之位虎视眈眈。唐王若滞留大魏,以你的地位,欲于众皇子皇孙中崭露头角,机会可谓渺茫至极。然你独具慧眼,主动选择来大晋为质,看似行险,实则成功跳出宫廷争斗的旋涡,巧妙占据地利之机。

殿下于危难之际,为大魏消弭战火,使生灵免遭涂炭,将迎得大魏民心。且殿下来到晋都短短时日,竟能获代王与晋后如此器重,在大晋的地位与日俱增,此又占据人和。天时、地利、人和三者集于一身,唐王就是天命所归。”

魏桓内心激动万分,苏子臣对局势的判断竟如此精准,此人实乃经天纬地之奇才。若能得此人辅助自己,于自己未来之大业,必大有裨益。

魏桓毕恭毕敬地向苏子臣作了一揖,苏子臣泰然自若地受了魏桓一拜,微笑道:“唐王行此大礼,必是有所求,唐王殿下究竟想让子臣做何事?”

魏桓言辞恳切道:“以先生之睿智,想必已经知道魏桓心中所求。”

苏子臣放声大笑,他整了整那身破旧不堪的长袍,双膝跪地,恭恭敬敬地拜倒在魏桓面前,魏桓见状,赶忙上前扶住他的双臂,道:“先生何必行此大礼?”

苏子臣情真意切道:“子臣所拜得乃是傲睨天下的帝王,一统江山的明君。”

魏桓激动万分,紧紧抓住他的双臂,将他从地上扶起。

苏子臣言道:“子臣今年已三十有二,终日混迹于市井,虽胸怀壮志,却如鸿鹄困于樊笼,今日终得见明君,自此,子臣定当竭尽全力,辅佐唐王成就一番旷古烁今的宏伟霸业。”

魏桓与苏子臣在香椿树下促膝长谈,不知不觉间,东方已泛起鱼肚白,两人不约而同地打了个哈欠,继而相视大笑起来。

“我请你去用早膳!”魏桓说道。

苏子臣却摆了摆手,道:“唐王殿下还是自行前去吧,子臣尚需照料内人。况且宫内这一夜恐已风云变幻,唐王还是去关注一下为好。”

苏子臣嘱咐魏桓道:“皇后与太子之争,关键在于左相国冯可道的态度,掌控住冯可道,便掌控了整个大晋的政局。冯可道此人虽心机深沉,城府极深,然而有一事可左右他。”

魏桓恭敬道:“先生请赐教!”

苏子臣道:“冯可道自夫人离世后,便与其子冯吉相依为命,掌控住冯吉,便等于掌控了冯可道,皇后想必已然洞察此点,企图借十二公主的婚事来缓和与冯可道的关系,若在此事上做文章,必对局势走向产生决定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