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栖霞行宫,自建成以来,马皇后也几乎没有来过,她本就不是会享受的人,一路艰苦走来养成了她勤俭持家的作风。

跟着朱元璋进入栖霞行宫,马皇后可以明显感觉到此处行宫与别处的不同。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守卫森严。

非皇帝本人亲至或者有皇上的手谕,否则任何人都不许入内,而且行宫内外都布控着极为严密的监控以及防守,可以说连一只苍蝇都难飞进来,更不要说是个人了。

这一切,足见朱元璋对这里的重视。

马皇后就这样跟着朱元璋七拐八弯,过了重重关卡,终于来到了书店面前。

书店从这边看起来,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的。

推门进入,一切仿佛都不一样了……

“欢迎光临!”

书店里传来一个年轻的声音,让马皇后微微一怔。

顺着声音往里看时,马皇后有些傻眼了,只见书店里面竟然是一位和她的标儿差不多年纪,短头发,清爽帅气的年轻人。

“这位就是你说的朱先生?”马皇后有些疑惑的看向朱元璋。

朱元璋点头。

“嘶——”

马皇后暗暗吸了一口冷气。

朱元璋口中的朱先生竟然这么年轻?

来这里之前,在她下意识的想象里,朱先生应该是一位白发苍苍,慈眉善目,学富五车,飘然世外的老者形象。

谁能想到竟跟她的标儿差不多。

就是这样一个年轻人,影响了大明的方方面面,从朝堂到乡野,从科举的改革到官员的管理,从倭寇的治理到特区的建立等等等等,幕后竟然是一个这样的年轻人。

这很出乎马皇后的意料,但她并不是不能接受。

正所谓英雄出少年。

学无先后,达者为先,朱元璋这一声先生一点儿也不为过。

“来了老朱。”

朱辰看了一眼朱元璋,随后看向朱元璋身旁的马皇后,他虽然已经大概猜出了是谁,但还是问道:“这位是?”

“哦,这是咱妹子。”朱元璋笑呵呵的回道。

马皇后看着朱辰,落落大方的笑道:“你好朱先生,说实话,朱先生的大名我已经听了无数遍了,今日得见,实在是出乎我的意料,这么年轻帅气,总之谢谢朱先生对我们的帮助。”

朱辰也是笑着点头致意:“夫人也比我想象中的要更加贤明和漂亮。”

两人商业互吹,听得一旁的朱元璋一顿腹诽。

好你个朱辰,当初人家想让你评价一下的时候,你直接拿出了一个没有感情的豆包,现在一上来就是贤明与漂亮。

不过朱辰倒也没有尽是恭维,甚至不算恭维,因为马皇后确确实实可以称得上是历史上的一代贤后。

“夫人请坐。”

朱辰请朱元璋和马皇后先坐下,然后自己去泡了一壶茶过来,给两人斟上。

“让我来吧。”

马皇后一把抢过朱辰手中的茶壶,替朱辰干起了斟茶的活。

朱辰顺势坐了下来,问道:“这次和夫人一起来找我,是有什么事吗?”

“没什么,咱跟咱妹子说了一下你的事情,咱妹子就说如果可以的话想来看一看,咱就带她来了,这一次咱来呢也没什么问题,而是有好事想要跟先生汇报一下。”

“哦?”

朱元璋这么一说,朱辰反倒是来了兴趣:“有什么好事,说说看。”

朱元璋道:“你还记得松江特区吗?”

朱辰点头,他当然记得,当时是他大手一挥,定的先在松江那边搞一个特区,但是他毕竟是在这边这个世界,对那边究竟发生了什么并不清楚。

所以他也很想得到大明那边的反馈。

现在朱元璋主动来给他反馈,正是他想要知道的。

见朱辰感兴趣也听得认真,朱元璋也收起了随意的心理,认真道:“现在松江特区那边……”

朱元璋将松江特区的情况认真仔细的讲了一遍,尽可能的做到全面客观,不遗漏什么信息。

朱辰一边听着一边时不时的点头。

现在松江特区的发展给他的感觉是四个字:

可圈可点。

说实话,朱辰还挺意外和惊喜的,大明发展松江特区比他想象中的要好。

根据朱元璋的描述,松江特区的棉纺织业已经是一个相当成熟的产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甚至还打通了海外的渠道。

这已经不仅仅是资本萌芽了,而是真的已经开始踏入了早起的资本社会。

这其中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产生了一对新的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只是不知道朱元璋他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个。

朱辰并没有打断朱元璋,而是让他继续说下去。

朱元璋说完松江特区,又说到了蜂窝煤和报纸。

蜂窝煤和报纸的成功倒不是很意外,毕竟这两样东西并不是很难做,而且是朝廷牵头去做,不成功才是怪事。

而朱元璋则是像个做汇报的学生,见朱辰点头并露出认可的神色,心满意足之外又还有几分得意。

“还有钢铁那边,据那边传回来的信息,钢铁也做成了。”

听到这个消息,朱辰愣了一下。

“什么?平炉炼钢法这么快做成了?”朱辰露出几分不可思议的神色。

“嗯。”

朱元璋有些骄傲的道:“是标儿他们做的,为了做这个,标儿连过年都没有回来。”

朱辰认可的点头。

平炉炼钢法可不好做,上一次朱标过来问他一些专业性的问题,他都没有办法回答,最后还是求助于网络。

朱标很认真的将一个个难题通过网络解决了。

朱辰以为还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才行,没想到这么快就做成了,不得不感慨华夏人做事的智慧和精神。

后世的华夏人用几十年时间走过西方几百年走过的路,反过来想想,大明已经有了平炉炼钢的的方法,成功做出来似乎也就不那么奇怪了。

不过可能他们还没有意识到,成功的运用平炉炼钢法批量生产钢材意味着什么。

果不其然。

朱元璋问道:“朱先生,咱记得你说过,大明只要用这个平炉炼钢法炼出钢材,那么大明就无敌了,对吗?”

朱辰点头,反问道:“那你还记得我之前跟你说过的烧开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