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无双毒士:女帝叫我活阎王! > 第172章 四国来使?不慌,朕有许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2章 四国来使?不慌,朕有许良!

朝堂上,群臣错愕。

魏国派使臣前来他们能理解,是为了和谈。

可楚国、赵国派使臣来干什么?

然而不等群臣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大太监又是一声尖细声音提醒:“韩国也传来消息,将派出使臣出使大乾!”

“韩国?”

百官惊疑不定。

魏韩赵三国本为一家,关系错综复杂。

无他国干预时,三国之间会彼此攻伐。

有他国干预时,三国往往又会结成短暂同盟。

这次大乾能顺利伐韩,也正是利用换国计迫住魏国,又派人出使赵国,出急兵,这才得手。

河西之战爆发后,萧绰之所以同意结束伐韩,一是既定目的已经达到,二是河西危机,三是再拖久了,三国难保不会联手对付大乾。

此时魏国大败,三国同时遣使,意味难明。

萧绰不由皱眉。

她作为一国之君,尤其在意列国对大乾的态度。

若只有赵国派使者,大概率是为了结盟之事。

可若是古晋三国同时遣使,就不可不防了。

当然,也不排除韩国来使也是为了和谈之事。

毕竟他们刚助王破虏、林北狂借道渑池,袭取平阳。

想趁列国入遣的当口跟大乾多讨价还价也未可知。

至于楚国,其真实目的值得商榷。

自许良出了引水绝户计后便偃旗息鼓,并传出话来要派使者到大乾来。

不想如今数月过去,大乾先后打了伐韩、河西之战,楚国的使者才堪堪赶到。

略作沉吟,萧绰开口问道:“诸位爱卿,魏国遣使者目的大致明确,赵国、楚国、韩国也派使者,所为何事?”

群臣七嘴八舌,有说两国见大乾势大,特来示好的,有说订立盟约的,还有说为先前倨傲致歉的。

但不论何种说法,其结论都指向一个方向——不管他们来干什么,我大乾如今都无惧!

萧绰既觉无语,又觉欣慰。

无语的是群臣此时盲目自信,无所畏惧。

欣慰的是满朝文武皆表现出忠君爱国。

即便知道不是所有人都发自内心,却也至少说明此时无人敢触她霉头,反对她的决定。

先皇说过,人心所向即为大势。

如今她明白了,人心可以利用、引导,则大势亦可由人造就!

是以在此时此刻,萧绰前所未有的自信。

群臣的观点有道理也罢,没道理也罢,其实都跳不出她“关注”这个圈。

换而言之,她此时并不在意群臣观点的对错,而在意他们的态度!

至于四国的真正目的如何,她无惧!

只因大乾有许良!

当然无惧归无惧,准备还是要做的。

“诸位爱卿。”萧绰神色淡然,“四国使臣抵达长安还需一段时间,尔等不妨回去细细斟酌,并拟定对策呈上来,提前准备,如何?”

群臣纷纷垂首躬身:“陛下圣明,臣等遵旨!”

萧绰起身,“既如此,那便退朝吧。”

待走到上官婉儿跟前,她低声说了几个名字,旋即离去。

上官婉儿随即点了几个名字,“尚书首辅张居中大人、门下侍中甪里言大人、左谏议大夫许良大人,请留步!”

群臣无不侧目。

两阁首辅加一个谏议大夫?

这许良,圣眷愈隆啊!

在他们看来,许良之功有二:

一是以换国计、引水绝户计退了魏、楚两国之兵,以奇计救了大乾。

二是在兵部与冯源沙盘演练,让女帝伐韩之事得以确定。

两件大事让他在短短两三月内平步青云,连升数级。

当然,群臣并不知道贪官赈灾、除廉亲王一党、河西之战、张居中入主尚书阁首辅等事皆有许良手笔。

在他们看来,许良能得圣眷,一方面是因为他魏国献策,另一方面是因为镇国公府。

想来是镇国公许定山在廉亲王被除之后彻底投向了新帝。

所以许良如今这圣眷,有大部分原因是其家世加持!

是以群臣虽然侧目,眼神、心思却各有不同。

或鄙夷,或羡慕,或沉吟,不一而足。

暴得大名,骤得富贵,能长久吗?

许良跟随两位阁老走向御书房。

期间甪里言与张居中只以眼神交流了几回,又各自回头看了一眼许良便就此停下。

到了御书房之后,二人也只是象征性地给萧绰行礼,禀报了一下两部政务便就起身告辞。

萧绰放其离去后正要跟许良商议正事,不想张居中去而复返,并且当着萧绰的面双手递上一百两银子!

不等许良开口,张居中赶忙出声解释:“多谢许大人,让我张家有后了!”

许良愣了一瞬,旋即反应过来,“张大人家中要添丁了?”

“正是!”

“恭喜恭喜!”

许良含笑接过银子。

帮人出谋划策,绵延子嗣,是积德行善的好事。

这种喜钱收得舒坦!

而女帝萧绰听了之后也面有欣慰。

张居中家中有了子嗣,其正妻孙氏定然会将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

如此一来,张居中就能更好地为朝廷办差。

说到底,此事多亏许良出计。

而张居中之所以当着她的面给银子,也是表明态度:他与许良相交,绝无私心。

一番恭喜之后,张居中满脸喜色离去。

许良手里也捏着银票,迟迟舍不得收进袖里。

在此之前,他还担心过此计被孙氏知道了会有麻烦。

如今看到张居中的喜悦跟手里散发着淡淡墨香的银票,他心底又踏实无比。

他娘的,老子出的是积德行善的好主意,孙氏得谢我!

萧绰看着许良捏着银票爱不释手的样子,哑然失笑:“许爱卿如今每日从香烟中抽水所得都不止这一百两,竟还这般财迷!”

许良笑道:“此银钱是张大人当着陛下的面给微臣的,陛下信不过微臣,还信不过张大人吗?”

萧绰显然不是找许良来闲聊的,摆手道:“说正事,魏、楚、赵、韩遣使来我大乾,你怎么看?”

许良毫不意外。

在朝堂上他就猜到女帝可能会单独召他问话了。

他只微笑拱手:“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此乃我大乾的好机会!”

“好机会?”萧绰错愕。

都不知道四国遣使的目的,就说是好机会?

上官婉儿也忍不住问道:“许大人,虽说河西之战胜利,可魏国也不是善茬,想要顺利和谈只怕不易。”

“魏国此战只损了四五万,真要铁了心跟我大乾开战,我大乾也不好受。”

“再加上四国使者齐聚大乾,难保不是想以势压我大乾。”

许良点头笑道:“不是难保,是一定。”

上官婉儿皱眉,“既然许大人认定四国想要以势压人,为何还说是我大乾的机会?”

许良笑道:“只有他们都来了,我大乾才好顺水推舟,放弃与魏国继续开战。

魏绫之计也能更隐蔽地掺杂在与魏国的贸易中。”

萧绰闻言,点头道:“是这么个理,只是三国若果真挟势逼迫,朕委实心下不爽。

许爱卿,你可有计策对付三国?”

许良搓了搓手。

萧绰愣了一下。

还是上官婉儿先反应过来,嘀咕了一句,“又要银子。”

萧绰哑然失笑,“给他!”

上官婉儿不情不愿给了三百银票。

许良摇了摇头,“不够。”

这下轮到上官婉儿愣住了,“不够?”

萧绰气笑,“你不会是想一国三百两吧?”

许良腼腆抿嘴,“陛下看人真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