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无双毒士:女帝叫我活阎王! > 第171章 女帝领悟人心向背,许良早已洞悉人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1章 女帝领悟人心向背,许良早已洞悉人心!

太极大殿。

许良两手拢袖,垂首静站,低眉顺眼。

刘怀忠、黄百韬前日被抄家,便连先前卖消息给公孙行的郑敏也都被抄了家。

连着两日的收押、审讯犯人让萧绰掌握了不少几家的证据。

而许良也在昨日被女帝单独召见了一会,询问处置刘怀忠的具体建议。

本着落井下石的原则,他自然没少出损招。

更何况女帝还给了他二百两咨询费……

今日朝会,便是在魏使来之前的一场内部清算!

他这个幕后“导演”如今要站在台前验收“成果”了!

“人心所向。”许良微微一笑。

女帝萧绰端坐龙椅,让上官婉儿当着朝臣的面宣读圣旨。

“刘怀忠累受皇恩,不思报效君王,反勾结魏国……”

“丰祥三年河东一战,陷先皇于危地,其行与畜类无异!”

“……”

“如此狼行狗效之徒,不诛不足以明正道礼义,不诛不足以告慰先皇,不诛不足以慰藉大乾无辜枉死将士的英灵,不诛不足以平民愤……”

上官婉儿已经念完,大殿上落针可闻。

群臣悄然对视,面上皆露出骇然之色。

征东将军刘怀忠竟通敌卖国,陷害先皇?

是他导致大乾数万将士枉死平阳?

可能吗?

若不是他,魏国何以在大战之初如此顺利袭取浦津渡?

然而不等他们反应过来,上官婉儿又取出一道圣旨念了起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兵部侍郎黄百韬、礼部郑敏勾结魏国……”

“轰!”

朝臣们瞬间炸了。

“黄大人勾结魏国?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郑大人可是礼部侍郎,通晓礼义,怎会做出如此背信弃义之举?”

“……”

“陛下,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龙椅上,萧绰冷哼,“卢炳文、郑开元、周培青、李三!”

群臣瞬间噤若寒蝉。

卢炳文,禁军统领。

郑开元,刑部尚书。

周培青,大理寺卿。

李三,直属皇帝的粘杆儿处谍报头目。

撇除一个卢炳文这个禁军统领不说,其余三个任何一个站到他们面前,他们心底都要犯嘀咕,如今女帝却连点四人。

不用想都知道,女帝动了真火。

被点名的四人中除了李三是从殿外走进来的,其余三个皆出列拱手,“陛下!”

萧绰冷哼:“朕知道你们中有不少人对朕抄了刘怀忠、黄百韬的家心有猜疑,今日便让尔等知道朕并非无的放矢!”

“卢爱卿、郑爱卿,你们几个让他们看看证据!”

“遵旨!”

四人对视一眼后,卢炳文率先开口:“本官接圣旨后,会同刑部、大理寺两部前往刘家拿人,抓到刘府内有年轻太监二十二人,皆在刘府习武。”

群臣瞬间噤声,太监?习武?刘家想干什么?

郑开元随即上前,手持一叠厚厚的供词,“诸位大人,此乃本官会同堂下各司连夜审问得出的部分供词。”

“这供词本官看了之后只觉毛骨悚然,骇人听闻……”

“刘怀忠名义上私养家生子,实则暗中培养死士,并准备让这些死士自宫成为太监,送进皇宫!”

此言一出,群臣纷纷倒吸一口凉气。

死士,太监,送入皇宫!

这三个词联系在一起,都不用多想,这大殿上是个人都能猜出刘怀忠想干什么!

人群中,许良嘴角上扬,无声而笑。

昨日他进宫时,萧绰给他说了事情进展,又看了部分供词备份,问他具体如何处置。

他当时就给出利用这些被阉掉的刘家家生子的身份,再利用他们不想死的心理“加班加点”补充供词、画押,以此在朝堂上震慑群臣。

当时萧绰还问他“这些连太监都不算的人有什么用”。

他的回答是:“不能浪费。”

瞧,这不就发挥作用了?

郑开元没说结论,只说了“证据”。

萧绰面露期待,朝许良方向看去。

发现后者如蹲草的鹌鹑一动不动时,她便压下心底无奈,冷声道:“诸位爱卿,这么多阉人,还练武,又准备送进宫中,刘怀忠到底想干什么,还用朕猜测?”

朝臣们再不复先前的质疑,纷纷进言。

“陛下,刘怀忠其心可诛!”

“陛下,微臣请斩刘怀忠,诛九族!”

“陛下……”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

周培青、李三轮番上了“证据”后,朝臣们再无任何异议,纷纷谏言处死三人及其家眷。

尤其是刘怀忠还未被押解回京,其结局便已经定下。

如此重臣,在本人还未签字画押的情况下就被判满门抄斩,纵观大乾数百年也寥寥可数。

对女帝来说,这个结果是她想要却不敢想的。

在她登基之处,就有几位朝臣造谣、诋毁她是女子误国。

当时的她为了立威,果断杀了他们。

结果当时不少言官、朝臣纷纷冒死劝谏,便是史官也直言她是暴君!

而如今,她用许良计策,没有跟权臣争辩,只是在几个无关紧要的阉人身上动了手脚,添了些所谓供词,稍加放大,便引得满堂怒声!

便连史官马迁也是放下手中玉板,跪地怒谏:“陛下,不杀此贼,天怒人怨!”

她不由想起了昨日许良说的话:刘怀忠通敌卖国是真,陛下也要杀他。左右他都是要死的,怎么死,怎么死得有价值,却是可以利用的。

原本她对许良所说的“发挥死人的价值”、“死人有时候比活人有用”这些话将信将疑。

如今看到群臣反应,她深切体会到了何谓“死人比活人有用”!

殿下臣子的反应她也尽收眼底。

先前是想方设法的阻止,眼下却是疯狂补刀,生怕说得晚了,被她怀疑别有用心。

“人心所向,即为大势……”萧绰心下喃喃,恍然明白先皇在世时的教导。

此前她只是将其理解为人心向背、天下大势,君王想要有所作为就要清楚人心向背如何。

如今却有了更深的理解!

人心所向为大势,而一个真正的君王不仅要能洞悉人心所向的大势,还可以趁机造势,让人心按照君王所思所想行事!

她是现在才明白,许良却早已熟稔无比地用上了!

萧绰心生庆幸,庆幸自己受先皇教导,谨遵“为君者要有容人之能”。

也庆幸此前她第一次见许良时有耐心听其辩解完。

若非如此,魏、楚之局如何解?

廉亲王萧荣一党如何除?

河西之战如何胜?

她更庆幸许良出身镇国公府,其祖许定山、其父许青麟,乃至许良都是忠良之辈。

不然,有这么个洞悉人心的臣子,她睡觉也不安生。

朝堂上,群情激奋,很快议定了对几个乱臣贼子的处置方式。

萧绰的威望也在群臣慷慨激昂中越来越高。

以至于她原本以为提出跟魏国“和谈”会受到部分朝臣反对的局面也未出现!

朝会既定的要事很快议定,群臣情绪高涨,一个个神色激动。

看架势,若再有奸臣,他们只怕当场就要将其生吞活剥。

恰在此时,大太监一声尖细嗓音响起:“启奏陛下,魏国已经传来消息,将派使臣出使大乾,与大乾议和。”

此言一出,朝臣们纷纷把目光投向大太监,“魏国使臣?”

看他们眼神,像是恨不得立马就跟魏国使臣当面对垒。

谁也忘不了,数月之前魏使魏虔在大殿上趾高气扬的情形。

如今形势逆转,该是他们报仇了!

然而不等他们开口,大太监的声音继续响起:“楚国也传来消息,将派出使臣出使大乾!”

“赵国也传来消息,将派出使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