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其他类型 > 武则天生死之间的不凡历程 > 第478章 盖棺定论-一代女王的陨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78章 盖棺定论-一代女王的陨落

称帝后的武则天,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她要应对来自李唐宗室的反抗;另一方面,她要治理好这个庞大的国家。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她继续推行酷吏政治,严厉打击那些企图颠覆她政权的势力。同时,她也积极推行改革,发展经济,选拔人才。她重视农业生产,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兴修水利,使得百姓的生活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在人才选拔方面,她不拘一格,不论出身贵贱,只要有才能,都能得到重用。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武则天的身体逐渐衰弱,她的统治也出现了一些危机。张氏兄弟的专权,引起了朝中大臣的强烈不满。他们担心张氏兄弟会威胁到李唐宗室的复兴,于是便发动了神龙政变。这场政变,让武则天失去了权力,也让她的生命走到了尽头。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武则天回顾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心中五味杂陈。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既有辉煌的成就,也有惨痛的代价。她打破了传统的束缚,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这是前无古人的壮举。但为了这至高无上的权力,她失去了亲情、友情,也遭受了无数的骂名。

但她并不后悔,因为她知道,自己的一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她为大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的改革和政策,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坚实基础。

神龙元年十一月,洛阳城被寒冬彻底笼罩。凛冽的朔风呼啸着席卷大街小巷,似要将这座繁华都城的每一丝温热都剥夺殆尽。风刮过紧闭的窗扉,发出如鬼哭狼嚎般的声响,仿佛在为即将消逝的一代传奇悲叹。

彼时,武则天已退位,唐中宗李显复位登基。然而,即便退位,武则天在宫中的居所依旧被悉心照料,只是她的身体每况愈下,让整个宫廷都弥漫着一股沉重的气息。

深宫之中,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武则天静静卧于床榻之上,形容枯槁。曾经那锐利而摄人心魄的双眸,如今已渐渐变得迷离,眼神中往日的威严与光芒逐渐黯淡,仅存一丝游移的微光。她的呼吸微弱且艰难,每一次起伏都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犹如风中残烛,随时可能熄灭。那曾经掌控天下权柄的双手,如今无力地搭在床沿,皮肤松弛,青筋暴起,布满了岁月无情刻下的褶皱。

身旁的宫女和宦官们神色哀伤,空气仿佛凝结成冰。一直追随她多年的宫女小莲,早已哭得双眼红肿如桃,泪水不住地从脸颊滑落,洇湿了前襟。岁月同样在她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曾经的青春美貌已悄然褪去,可对武则天的忠诚却从未有过丝毫动摇。她紧紧握着武则天的手,那手已变得冰冷,小莲将其贴在自己脸上,泣不成声:“陛下,您一生如此刚强,怎能就这么抛下我们啊……您睁开眼看看小莲,看看这宫中的一切啊……”声音带着无尽的悲恸与哀求,在寂静的寝宫中回荡。

德顺公公也老态尽显,背微微驼着,如同一棵饱经风雨侵蚀的老树。他红着眼眶,浑浊的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强忍着不让其落下,目光一刻也不敢从武则天身上移开。他在这宫中侍奉多年,历经无数风云变幻,见证了武则天从初入宫闱的青涩到君临天下的辉煌。此刻,他心中满是不舍与凄凉,微微颤抖着声音说道:“陛下,您这一走,可让老奴如何是好……这大唐的江山又将何去何从……”

随着时间缓缓流逝,武则天的气息愈发微弱,她的视线逐渐模糊,但脑海中却如走马灯般闪过一生的片段。从初入宫廷时,天真懵懂,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踏入那深似海的宫门,面对的是无尽的勾心斗角与尔虞我诈;到凭借着自己的智慧与果敢,一步步在权力的漩涡中崛起,冲破重重阻碍,最终登上那至高无上的皇位,俯瞰天下;那些惊心动魄的宫廷斗争,那些殚精竭虑、励精图治的治国岁月,那些与亲人之间的悲欢离合、爱恨交织……一一在眼前浮现。

终于,随着最后一丝气息缓缓消散,这位叱咤风云半个多世纪的女皇帝,缓缓闭上了双眼,结束了她波澜壮阔的一生,终年八十二岁。一时间,宫中哭声四起,那哭声悲恸而凄厉,仿佛要将这压抑的气氛冲破,传向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

消息如一阵狂风迅速传遍朝廷内外,整个大唐瞬间为之震动。

在宫中御书房,唐中宗李显正在批阅奏章,听到武则天驾崩的消息,手中的朱笔“啪嗒”一声掉落,墨水在奏章上洇开一片。他愣在原地,脸上的表情瞬间凝固,眼神中满是复杂之色。武则天在位时,李显的命运犹如风中浮萍,多次被废立,母子之间既有割舍不断的血缘亲情,又夹杂着权力的纷争与猜忌。此刻母亲离世,他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如释重负的解脱感,毕竟多年来在母亲的阴影下,他活得小心翼翼;又有源自心底的悲痛,无论如何,那是给予他生命的母亲;更有对大唐未来走向的隐隐担忧,不知母亲的离去,会给这朝堂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

“母后……”李显喃喃自语,声音低沉而喑哑,“您这一走,儿臣……儿臣该如何是好……”他身旁的内侍小心翼翼地问道:“陛下,是否要即刻前往寝宫?”李显微微点头,迈着沉重的步伐,朝着武则天的寝宫走去。

与此同时,太平公主听闻母亲去世的噩耗,手中的书卷“哗啦”一声散落一地。她瞪大了双眼,似乎不敢相信这突如其来的消息,片刻之后,泪水如决堤的洪水般涌出。她不顾仪态,提起裙摆便朝着武则天的寝宫一路奔去。她满心悲戚,嘴里不住地念叨:“母后,母后您怎能就这样抛下孩儿……孩儿还未好好尽孝……”

在朝堂之上,大臣们得知消息后,顿时炸开了锅。

张柬之等发动神龙政变的核心人物,表面上露出沉痛之色,但内心却暗自庆幸。他们多年来谋划推翻武则天的统治,恢复李唐江山,如今武则天离世,似乎他们的目标已经达成了一半。然而,他们也深知,局势依旧复杂,新的挑战或许才刚刚开始。

张柬之与敬晖二人退到朝堂的一角,低声交谈。张柬之微微皱眉,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太后驾崩,陛下复位不久,这朝堂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那些武氏旧臣,不知会作何反应。”敬晖轻轻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警惕:“不错,武三思等人,虽表面臣服,但难保他们不会暗中生事。陛下仁厚,我们需得提醒陛下,多加防范才是。”

而姚崇等深受武则天赏识和重用的大臣,则悲痛万分。姚崇回想起武则天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在她的统治下,自己得以施展才华,为国家的治理尽心尽力。武则天不拘一格降人才,给予他充分的信任和权力,让他能在政治舞台上大展拳脚。如今武则天离去,他仿佛失去了主心骨,对大唐未来的走向也充满了忧虑。

姚崇满脸哀伤,忍不住长叹一声:“太后一生,功过参半,然其对大唐的功绩不可磨灭。如今她骤然离世,我心实难安。不知新朝又将面临怎样的变数。”他身旁的宋璟,同样神色凝重,缓缓说道:“无论如何,当下应以稳定朝局为重。我等既食君禄,自当为陛下分忧,为大唐社稷尽忠。”

而那些身处地方的官员和藩王们,在收到消息后,同样陷入了沉思。一些野心勃勃的藩王,心中开始暗自盘算,猜测朝廷权力真空时期是否有机可乘,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贪婪与野心。

在偏远的一处王府中,某位藩王正与他的心腹谋士密谈。藩王双手背在身后,在厅中来回踱步,脸上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兴奋:“武则天已死,朝廷正值新旧交替,人心浮动。这或许是我们的大好时机。”谋士微微眯起眼睛,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王爷,此事不可操之过急。如今朝中局势不明,我们需先观望,待看清形势,再伺机而动。但也可暗中联络各方势力,为将来做准备。”

而那些忠诚于大唐社稷的官员,则忧心忡忡,担心武则天的离世会引发朝廷动荡,百姓受苦。

在某座州府衙门内,一位地方官员紧锁眉头,对身旁的下属说道:“陛下驾崩,只怕朝堂会有一番动荡。我们身为地方父母官,当保一方百姓安宁。需提前做好应对之策,以防不测。”下属恭敬地回应:“大人所言极是,我们即刻安排,加强城防,储备粮草,安抚民心。”

整个大唐帝国,因为武则天的离去,陷入了一种微妙而紧张的氛围之中,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每个人都在等待着,看这场因女帝离世而引发的风暴将如何席卷而来。

唐中宗李显来到武则天的寝宫,望着母亲那已无生气的面容,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他缓缓走到床榻前,握住母亲的手,声音颤抖:“母后,您一生要强,临了却也这般……儿臣还未来得及多尽孝道,您怎就走了……”说罢,悲恸地大哭起来。

太平公主赶到时,见李显已在床前痛哭,她扑到床边,抱住武则天的遗体,哭得肝肠寸断:“母后,您睁开眼看看孩儿啊,孩儿以后再也听不到您的教诲了……”李显与太平公主的哭声交织在一起,让在场的众人无不落泪。

待情绪稍缓,李显强忍着悲痛,对太平公主说道:“皇妹,母后一生传奇,身后之事,我们定要办得风光体面,以尽人子之孝。”太平公主含泪点头:“一切但凭皇兄做主,只是母后这一走,大唐的未来……”李显微微皱眉,目光坚定地说:“皇妹放心,母后将这江山交予我,我定当竭力守护,不让大唐基业毁于一旦。”

然而,在朝堂之下,各方势力正如同暗流涌动一般,悄然开始了他们的动作。

在武三思的府邸之中,一场秘密的聚会正在进行。武三思面色阴沉地坐在主位上,他的周围环绕着一群昔日武氏的旧臣。这些人有的是曾经的朝廷重臣,有的是武三思的心腹谋士,他们都对武氏一族的未来感到忧心忡忡。

武三思环视了一下众人,然后冷冷地说道:“陛下已逝,如今李唐复辟,我们武氏一族怕是要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诸君可有良策,保我武氏荣华?”

他的话语如同寒风一般,让在场的众人都不禁打了个寒颤。一时间,屋内陷入了一片死寂,没有人敢轻易开口。

底下众人面面相觑,一时无人应答。过了半晌,一名幕僚起身说道:“大人,如今陛下初掌大权,根基未稳,且生性优柔寡断。我们可设法与陛下亲近,取得他的信任,或许能保武氏无虞。”武三思微微点头,沉思片刻道:“你所言有理。听闻陛下对韦皇后言听计从,我们可先从韦皇后处入手,设法结交。只要能在朝中保住地位,便还有转机。”

与此同时,在另一边,以张柬之为首的神龙政变功臣集团也正在紧张地商议着应对之策。崔玄暐满脸忧虑地说道:“如今武氏的残余势力依然存在,并且在朝廷中盘根错节、势力庞大。如果我们不能趁此机会将他们彻底铲除,恐怕日后会给我们带来无穷无尽的后患啊!”

张柬之听后,缓缓地捋了捋自己的胡须,面色凝重地说:“此事确实不可莽撞行事啊。陛下宅心仁厚,对武氏一族还有几分忌惮和顾忌。毕竟武氏与皇室之间有着诸多联姻关系,关系错综复杂。如果我们贸然采取行动,恐怕会引起陛下的不满,反而会把事情搞砸,坏了我们的大事。所以,我们需要从长计议,徐徐图之。首先,我们要仔细观察陛下的态度,看看他对于武氏余孽的态度究竟如何,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