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贞启帝的圣旨如春日惊雷,瞬间传遍四方。花都知府闻风而动,即刻响应。花都,这处四季皆春的人间胜境,温润的气候滋养着城中万物。而谦儒学院,选址于花都的中央地带,在圣旨下达后的短短一日之内,一座规模远超孟府的宅子便焕然一新,摇身一变,成了莘莘学子求学问道的神圣学堂。

当你踏入谦儒学院的瞬间,时光仿若悄然回溯,一股浓郁的古老韵味扑面而来,将你温柔包裹,带你走进悠悠历史长河之中。学院的大门由厚实的实木打造而成错综复杂的纹路,仿佛在默默诉说着往昔的故事。那一对铜质门环,被打磨的已然变得油光锃亮,在日光的轻抚下,闪烁着温润迷人的光泽,透着几分岁月沉淀后的静谧与祥和。

门檐之上,一块崭新的匾额高悬,“谦儒学院”四个大字笔锋刚劲有力,力透纸背,据说这乃是大儒孔牧亲笔所书的墨宝,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独特的风骨,气势非凡,令人心生敬畏。

穿过大门,一条宽阔的青石甬道在眼前徐徐展开。甬道两旁,高大挺拔的银杏树整齐排列,犹如忠诚的卫士,默默守护着这方知识的净土。金秋时节,微风轻拂,银杏叶便如同一只只灵动的金色蝴蝶,纷纷扬扬地飘落而下,不一会儿,就给地面铺上了一层华丽璀璨的金毯。偶尔,一阵稍大些的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那声音宛如一首轻柔的乐章,又好似在低声诉说着学院往昔的辉煌与荣耀。

沿着甬道向前,只需迈出十步,便能抵达学子们日后学习的殿堂。抬头望去,一块匾额高悬其上,“踏月阁”三个大字古朴典雅,笔力雄健。这踏月阁,即将承载着无数年轻学子的梦想与追求,见证他们在知识海洋中奋力遨游的身影。

继续沿着甬道前行,一座宏伟的建筑便映入眼帘,这便是学院的藏书阁。藏书阁为三层木质楼阁,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与智慧,彰显着他们精湛绝伦的技艺。步入阁内,只见万卷藏书整齐排列在书架之上,从经史子集到天文地理,从兵法谋略到诗词歌赋,应有尽有,无所不包。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那是知识的芬芳,令人陶醉。清晨,第一缕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轻柔地洒落在泛黄的书页上,为整个藏书阁增添了几分宁静与祥和的氛围,学子们沉浸其中,如痴如醉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

藏书阁的后方,是一片开阔的练武场。练武场的地面由坚硬的石板铺就,练武场的四周,各式各样的兵器摆放整齐,长枪如蛟龙出海,大刀似猛虎下山,弓箭若弯月高悬,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冰冷的寒光,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武者的热血与豪情。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每至清晨与傍晚,都能听到学子们整齐有力的呐喊声。他们在教头的悉心指导下,挥汗如雨,刻苦练习武艺,只为有朝一日能够驰骋疆场,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学院的东北角,有一座幽静雅致的庭院,名为“静心园”。踏入园中,仿佛踏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园内曲径通幽,假山怪石林立,形态各异,有的如仙人指路,有的似猛兽卧伏。一泓清泉潺潺流淌,水波荡漾,清澈见底,水底的沙石与游鱼清晰可见。池中荷花盛开,粉白相间,有的含苞待放,宛如羞涩的少女;有的欣然怒放,尽显绰约风姿。微风拂过,荷香阵阵,沁人心脾。

沿着蜿蜒曲折的小径漫步其中,便能看到几座精致的亭子错落分布在园内各处。亭中摆放着石桌石凳,这里是学子们吟诗作对、谈经论道的绝佳去处。闲暇时光,学子们定会相聚于此,或静静地欣赏着园内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馈赠;或热烈地交流着学术心得,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在这里,他们远离了外界的喧嚣与纷扰,沉浸在这一方宁静的天地里,修身养性,沉淀自我,不断提升自己的学识与修养。

此时,在东都的皇宫御书房内,气氛庄严肃穆。贞启帝身着龙袍,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威严而平和。下方,四个人恭敬地站成一排,等候着圣上的旨意。贞启帝的目光缓缓落在一位老者身上。

这位老者便是孔牧,他身形清瘦,一袭整洁干净的长袍穿在身上,显得格外儒雅。衣角处的褶皱,恰似岁月精心编织的独特纹理,记录着他走过的漫长岁月。

孔牧已年届八十,一头银发整齐地束在头顶,与他那饱经沧桑却依旧精神矍铄的面容相互映衬,相得益彰。他的脸庞轮廓分明,岁月无情地在上面刻下了深深浅浅的皱纹,但那藏在眉下的双眸,却依旧透着温和又深邃的光芒,仿佛能看穿世间万物的本质,其中饱含着对知识的无限热忱与对学子们殷切的期许。

他鼻梁高挺,鼻尖微微上扬,为他的面容增添了几分倔强与执着的气质。唇线坚毅,嘴角常常带着一抹淡淡的笑意,犹如春风拂面,让人倍感温暖。他的双手,骨节分明,皮肤略显粗糙,那是常年翻阅古籍、挥毫泼墨留下的印记,每一道纹路都承载着他对学问的热爱与执着。此刻,他左手稳稳地抱着一摞厚厚的书卷,身姿挺拔地屹立在下方,尽显大儒风范。

贞启帝微笑着开口说道:“孔牧先生,近些年来可安好?岁月匆匆,在您这位饱学之士身上,着实留下了不少痕迹啊。” 言语间,既有对孔牧的关切,又带着几分感慨。

孔牧微微欠身,脸上带着谦逊的笑容,恭敬地说道:“承蒙陛下挂念,老臣闭关多年,今日听闻皇上旨意,特来赴命。老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定要让大尉的学子们饱读圣贤之书,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他的声音虽略显沙哑,但却坚定有力,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心。

贞启帝满意地点了点头。此次,孔牧担任谦儒学院院长一职,乃是贞启帝亲自钦点。孔牧深知这一任命的分量,接到圣旨的那一刻,他便满怀热忱地挥毫泼墨,写下 “谦儒学院” 四个大字,作为墨宝送往花都,如今正高悬于学院大门之上,成为了学院的象征与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