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都市言情 > 冠朱门 > 第二百二十七章 认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外头各种消息连绵不断传入府中。

“外头到处都是士兵,京城各处城门只出不进!”

“听说京郊大营出动了三万士兵清理废墟,各种板车独轮车流水一般往宫里去,足有上万辆。咱们府上一早还有士兵敲门,向咱们借车架。”

“听说有很多文人到宫门处痛哭,说都是承平帝当年执意迁都有违天意,才遭来天罚。”

外头百姓纷纷出门看热闹,街头巷尾议论纷纷。

“还看见有不少士兵在捉人!”

京城人心惶惶,各府都和季侯一样,紧闭大门,轻易不外出。

连着几日,各种流言愈传愈烈。

听说有一些官员痛诉承平帝迁都不详,才引来天火,承平帝大怒,捉了一批人,又雷霆手段砍杀了一批人,流言才渐渐平息。

另一边宣州军营,顾少晏一行人事了,准备回京。

顾少晏看了一眼身边的安冉,这孩子的行李中揣着平凉侯亲自写的家书。想着回京之后,他就可以让家中去向季安澜下聘,嘴角扬起一个好看的弧度。

行了一个晚辈礼,“侯爷请留步。多谢侯爷这些日子的提携与照拂,小子感佩在心。盼早日京中与侯爷再见。”

“好,你小子不错,盼早日听得你建功立业的消息。”

季茂忠微笑地点头,又看向一旁的孙子,目光不舍。

“等孙儿学好本事,再过几年,就来换祖父回京贻养天年。”

季茂忠心中慰藉,“好孩子,多学些本事,努力精进,莫要堕了祖上威名。”

“是!”

“八皇子,一路保重。”

“平凉侯,保重!”

一行人浩浩荡荡离开宣州。

不比出京时,满载新制兵器,一路众人都提着心,这会卸了兵器,皆身心放松,一路也有心情游山玩水了。

一路上,顾少晏又买了好些土产,只要季安冉提一声反对,他就说给季安澜买的,安冉只得闭紧了嘴。

不出几日,两人的马上又挂满了行李。

直到出了宿州,八皇子收到飞鸽传书,“不好!京中大火,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三殿俱毁!”

奉天殿被天雷击中了?!

奉天殿谓之金銮殿,是皇帝上朝,及重大典礼和接受百官朝贺之所,竟遭天雷击中毁了?!

“速速回京!”

一行人听得消息,震惊不已,三大殿都烧没了,不知京城又会有什么变故,一行人再不敢耽阁,急急打马往京城狂奔。

京城,据三大殿遭雷击已过半月。

这些天流言不断,每天都有御使和官员死谏,说不该迁都之类的话,触怒龙颜,天天都有衙役在到处捉人。

各处大牢关了不少人。京城人心惶惶。

最后,承平帝不得不下了一道诏旨反躬自省。

“朕躬膺天命,祗绍鸿图,爰仿古制,肇建两京,乃承平十九年四月初八日奉天等三殿灾,朕心惶惧,莫知所措……朕所行果有不当,宜条陈无隐,庶图悛改,以回天意。钦此。”

“罪己诏”中说是天降大火,烧毁三大殿,让他感到心中惶恐。向老天保证,今后一定会做一个好皇帝。

又号召文武群臣大胆提意见,说若有不当,一定改过,以回天意。

同时,又下旨免除这几年未收上来的赋税和上一年受灾田粮税赋皆免。再过不久的万寿节,也免了。

又开始与众臣商议重建三大殿一事。

只是大魏建朝不过五十年,又因迁都营建新京,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国库并不丰盈。

如今除了三大殿,宫中前朝后寝还有二百五十八间房间受损,皆要重修,耗资巨大。

户部尚书在库房里盘算了十来日了,愁得眉头都打结。

“今日朝议,太后领着皇后贵妃等人到了前殿,皆着素衣未着钗环,说是要把未来三年的年俸用于重修三大殿,纷纷捐银捐物。朝中各大臣纷纷效仿,儿子也认捐了一万两。”

季明堂回来,向刘氏等人说了朝中最新动向。

刘氏听说他认捐了一万两,不免有些心疼。但也深知此时若捐得少了,皇上只怕会趁机刁难。

“应该的,你虽然官职不显,但咱们府上毕竟是勋贵侯府,不好太低。”不好太冒尖,但也不能落于人后。

季明峦点头,一万两不多不少,面子上瞧着应该能过得去了。

“母亲,你们女眷要不要也捐一些?”季明堂看向刘氏。

今早太后和宫妃们把未来三年的年俸都捐出来了,银子钗环也捐了不少。估计勋贵大臣府中的女眷亦会效仿。

刘氏点头,看向两个儿媳,“那我们也捐一些。”

说完又看向季安澜等几个孙女,特特扫了季安澜一眼。

季安澜点头,“我听祖母的。”

刘氏欣慰地点头,阖府属这个长孙女最有钱,所有人加起来都不如她。“那我捐两千两。”

“儿媳捐一千。”江氏附合。

“那我们三房也捐一千。”俞氏也附合。

季安澜想了想,“那我跟祖母一样,捐两千两吧。”

刘氏和季明堂眉头一皱,嫌弃她捐的太少。

“你父亲当朝捐了一万两,咱们府中和女眷若也能捐到一万,到时面上也好看一些。”

季明堂只看着她不说话,那副样子,就像季安澜不同意,他就要开口训斥她是个守财奴了。

季安澜便出声道:“那府中最后统计看看,不足一万两,我再补足。”

季明堂和刘氏这才松了一口气。

他们季侯府,认捐两万两,外头也挑不出他们的理了。

这认捐,捐少了不行,捐多了也不行。没准还会引起别人注意,暗中猜测他们侯府在外头有多少不明产业呢。反而不好。

最后连虞氏族长听了,都找到季安澜,说要尽一份绵力。

季安澜欣慰地点头,“那到时和我家的记在一起,但单列你们虞氏一族。”

“如此更好。若无大魏太祖皇帝平定乱世,我虞氏一族还要窝在山上当野人呢。”

等十来位族人拼拼凑凑,最后也捐了二百多两,让季侯府主子下人对他们刮目相看。

对他们都礼遇了不少。

而季明堂才把银票递了上去,季安澜想了两日,终是做了决定。捧着匣子去见了东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