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杀青过后,沈玲珑迅速投身到影片的剪辑工作中,这是塑造电影灵魂的关键一步,而她作为导演,有着独特的视角想要融入到剪辑之中。

在昏暗的剪辑室里,沈玲珑和剪辑师围坐在巨大的显示屏前,面对堆积如山的素材,开始了漫长而细致的筛选与拼接。

影片开场,镜头穿梭于纽约熙熙攘攘的街头,托尼为了生计四处奔波求职,画面快速切换,展现出他生活的忙碌与窘迫,快速的剪辑节奏让观众立刻被带入那个充满烟火气的 20 世纪 60 年代。

紧接着,画面转向托尼前往唐·谢利公寓面试的场景,节奏逐渐放缓。托尼按响门铃后略显紧张地整理着自己的衣服,眼神中透露出对这份工作的渴望。

门缓缓打开,唐·谢利出现在门口,两人的眼神交汇,那一刻的陌生与试探被精准地捕捉和延长。

沈玲珑对剪辑师说:“这里是两人故事的起点,要让观众感受到他们之间最初的陌生与试探,所以节奏一定要慢,让情感有足够的时间沉淀。”

剪辑师点头表示赞同,一边操作一边回应:“这种慢节奏能让观众更细腻地体会到角色的心境。”

随着故事推进,两人踏上旅途。

北方寒冷萧瑟的雪景与南方温暖明媚的田园风光交替出现,车内的他们时而沉默不语,时而因文化差异和种族问题发生争吵。

在一次激烈的车内争吵中,镜头快速在托尼涨红的脸和唐·谢利愤怒又委屈的表情间切换,紧凑的剪辑让观众深刻感受到那个时代种族矛盾的尖锐以及两人内心的挣扎。

沈玲珑指示道:“这段争吵戏的节奏要快,突出冲突的激烈程度,让观众能切身体会到两人情绪的爆发。”

剪辑师回答:“好的,导演,我会把每个表情的特写和对话的节奏紧密衔接起来,增强这种紧张感。”

而在托尼教唐·谢利吃炸鸡的场景,剪辑节奏变得舒缓而温情,从托尼略显笨拙地示范,到唐·谢利小心翼翼地尝试,中景和近景的自然切换,将两人从尴尬到放松的过程细腻地展现出来,配合着轻松的音乐,让观众也能感受到这份跨越种族与阶层的友谊在悄然生长。

沈玲珑看着这一段画面,满意地说:“这里的剪辑要自然流畅,让观众能感受到他们关系的微妙变化,你做得很好,继续保持这种细腻的感觉。”

在一些独特视角的剪辑上,沈玲珑有着自己的考量。比如,当两人开车经过一个小镇,街道上的白人居民对他们投来异样目光时,沈玲珑没有直接剪辑两人对此的反应镜头,而是先插入了车窗外一只孤独飞翔的小鸟,小鸟在天空中奋力扇动翅膀,却显得有些迷茫,然后再切回车内托尼和唐·谢利略显不自在的神情。

沈玲珑解释道:“这只小鸟就像是当时他们的处境,看似自由却又被无形的东西束缚,通过这样的剪辑,能让观众更深刻地体会到他们内心的那种孤独和不安,而不仅仅是表面上的被歧视的愤怒。”

剪辑师听后,不禁眼前一亮。

这个剪辑方法很新颖,让整个画面的寓意更加丰富了。

影片的高潮部分,是唐·谢利在南方某场演出中遭受的不公正待遇。

从他发现演出场地没有准备好施坦威钢琴时的失落,到托尼为他挺身而出与工作人员理论的愤怒,再到唐·谢利在舞台上强忍着屈辱完成演出的坚毅,一系列镜头的精心剪辑,将情绪层层递进,让观众的心情也随之起伏。

沈玲珑神情专注地说:“这是全片的情感高潮,剪辑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镜头的选择和顺序,把唐·谢利的内心痛苦和托尼的愤怒都充分展现出来。”

剪辑师按照沈玲珑的想法,细筛选每一个镜头,突出这场戏的感染力。

结尾部分,托尼和唐·谢利在平安夜回到纽约,唐·谢利带着一瓶美酒来到托尼家中,与托尼一家共度佳节。

画面温暖而祥和,节奏缓慢,展现出两人历经波折后深厚的友谊。

孩子们在屋内嬉笑玩耍,托尼和唐·谢利坐在沙发上,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对这段旅程的感慨与珍惜。

沈玲珑还十分注重音效的搭配。在寂静的夜晚场景中,加入轻微的虫鸣声和风声,增强环境的真实感;而在热闹的演出场所,则突出观众的掌声和欢呼声,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

经过数周的日夜奋战,影片的初剪版本终于完成。

沈玲珑看着初步成型的《绿皮书》,心中既紧张又期待。接下来还需要反复地打磨和调整,才能让这部电影真正成为一部触动人心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