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司礼监掌印太监张宏拿着一份名单走进乾清宫,“皇爷,这是廷推阁臣的名单。”

朱翊钧接过一看,果不其然,头一个,就是工部尚书许国。

许国,能力够,资历够,但就是不能让他入阁。

如今内阁中有两位大学士,一位是南直隶苏州府的申时行,一位是南直隶苏州府的王锡爵。

许国虽不是苏州府人,但他也是南直隶人,若是内阁中全是南直隶人,着实是不太好。

剩下的几位,都是六部的尚书、侍郎。

朱翊钧再一次将许国的名字排除在外,在余下的人选圈定了两人。

吏部尚书严清,吏部左侍郎王家屏。

严清,云南人,在朝堂是中立派。

王家屏,山西人,曾任朱翊钧的日讲官,与朱翊钧有点感情在,历史上也差不多是在这个时间点上入阁的。

“张宏,传旨下去,严清以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入阁理政,王家屏以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入阁理政。”

“南京户部尚书杨巍调任吏部尚书,张士佩晋南京户部尚书。”

“奴婢遵旨。”

旨意传到内阁,传旨的太监离开后,申时行看向王锡爵,半开玩笑似的,“元驭兄,果真被你言中,维桢兄还是未得圣眷。”

王锡爵坐下身子,端起桌上的茶杯,“内阁之中,南直隶已有两席,常言道事不过三,更何况是这中枢辅臣。”

“高处不胜寒呐。”申时行也坐下身来,“维桢兄不入内阁,未必不是件好事。”

“二位阁老,是什么好事啊?”兵部尚书梁梦龙拿着一份军报走进内阁。

申时行面带微笑,“内阁又添了两把椅子,下面的官员也跟着迈了一个台阶,还不是好事嘛。”

王锡爵则不动声色的转移话题,“梁尚书,看你这满面春风,可是遇到桃花了?”

梁梦龙笑道:“我这孙子都满地跑的人了,怕是没有那个艳福喽。”

“不过,我这倒还真有一件好事。”说着,梁梦龙将军报拿出。

“云南军报,我军在阿瓦城取得大捷,自缅贼攻城起,前后斩首共计三万两千有余,俘虏五千有余,阵斩伪缅甸王莽应里之子莽时,缅贼余者皆溃败而逃。”

这里的斩首三万两千有余,并不是一场战斗的斩首数,而是自缅甸军队进攻阿瓦城,在整个阿瓦城攻防战中所有战斗以及为了配合阿瓦城攻防战的周边其他战斗,加在一起的斩首数。

不然,一场战斗斩首三万,很难。

申时行听罢,难掩心中激动,起身从梁梦龙手中接过军报,“明军威武。”

接着又将军报递给王锡爵,王锡爵看过后,亦是欣喜,“咱们快去向陛下报捷。”

乾清宫中,朱翊钧看过云南的军报,此大捷虽早在预料之中,可当真正看到时,心中还是难以平静。

斩首数量可能存在虚报、多报,但也无法避免,不过终究还是场大胜。

“好,好,好啊。”

“缅贼屡屡犯边,猖獗多时,今有此大捷,平定西南,可计日而待矣。”

申时行上前奏报,“陛下,根据军报显示,戚继光将军率兵取得阿瓦城大捷,黔国公率兵会同老挝兵马已经收复八百大甸宣慰司,尹秉衡将军率领的水师也已经抵达缅甸,暹罗兵马也在策应反击。”

“缅甸叛军节节败退,已经被压缩至东吁、卑谬一线,预计明年上半年就能结束战事。”

“只是,云南巡抚刘世曾在军报中提出,云南土地贫瘠,供应大军军需精疲力竭,且临近省份又多有推诿,仅凭云南一地供应大军军需,实在困难。”

“目前我军已经收复孟养、木邦两大宣慰司、大半个老挝宣慰司以及部分缅甸宣慰司之地,这些地方面积广大,气候湿热,作物可以达到一年两熟甚至是一年三熟,当地土司也愿意配合,我军也在当地进行军屯,粮食方面倒还可以应付。”

“就是这军队的军饷上,云南实在是捉襟见肘。”

朱翊钧将军报放到桌上,“云南,确实不容易。内阁可有对策?”

“回禀陛下,临近云南的贵州、广西,也不算富裕,唯有四川相对富庶。”

“如今战事进行到这个份上,就此罢兵绝无可能。以臣愚见,不如将四川的税银全部截留给云南,以供应军需。”

朱翊钧沉思片刻,“朕记得云南是有银矿,若是就地开采银矿,是否可以供应军需?”

申时行陡然提起精神,银矿,大明朝可是有年头没有开采过了。

不过,没有开采银矿,仅仅指的是朝廷没有大规模开采,民间是一直有人在开采的。

至于开采所得以及涉及的税款,就牵涉太多了,申时行是真心不愿意碰这个霉头。

“陛下,云南虽有银矿,可矿脉皆藏于山林之中。山野闭塞,官府难以管控,且诸多青壮聚集于山野,难免不生事端。”

“如今缅甸战事正酣,云南为筹措军需粮饷已然是筋疲力竭,还要分散精力去安抚境内土司。”

“倘若再开银矿,万一有宵小之徒趁机生事,搅闹后方,云南混乱事小,耽误前线战事事大。”

朱翊钧就是随口一说,也没真打算开矿,可从申时行的态度来看,不难看出开矿背后的水很深。

“一切还是要以前线战事为主,既然就地开采银矿不可取,那就作罢。”

“至于军饷的事,就依申阁老之见,截留四川的税银给云南,充作前线将士的军饷。”

“另外,再发太仆寺马银十三万两至云南,以充军需。”

“对了,潞王、秦王、晋王、楚王、蜀王移藩到西南的事,内阁可有了章程?”

申时行躬身道:“回禀陛下,自陛下提出后,内阁便会同礼部、吏部、户部、兵部的官员商讨,已经有了大概章程。稍后臣就此事写一封详细的奏疏,上呈陛下。”

朱翊钧点点头,“让礼部传旨,召秦王、晋王、楚王、蜀王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