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时空节点。
长安未央宫。
“原来粒子加速器就是验证这些个标准模型的,而这个标准模型就是宇宙的标准理论的基础,也就是组成宇宙最基础的物质。”
主父偃此时也算是清楚了如何物理学科的最终的意义,那就要弄清楚宇宙的本质。
“真是个超级宏大的命题。如果四大力在这个标准模型中被统一了起来,那就意味着无边无际的宇宙最终是在微观里被人类研究透。这真是太奇妙了。”
刘彻回味着之前说过的宏观与微观最终殊途同归的话,内心震撼不已。
正是因为无法理解,才觉得不可思议。
“杨振宁,这应该是咱们华夏人吧。难怪之前的视频中说他相信有造物主的存在。即便是按这个宏观和微观的理解,也足以证明这个宇宙的巧妙之处。”
桑弘羊惊叹不已,同时对杨振宁也是敬佩万分。他也觉得这样的顶尖科学家才是带动人类进步的主要推手。
“他也曾拿过诺奖,不过咱们好像记得这个奖项有点不靠谱啊。”
主父偃有些疑惑,他清楚的记得天幕之前对这个奖项不屑一顾。
“奖项不同吧。也许物理化学之类的技术性奖项才是人类科学成就的最高峰。”
刘彻也觉得科学技术的主观性就少了一些,毕竟先进的理论技术谁都要认可。
“他这个理论竟然会如此伟大,孵化了13个诺奖不说,也让他和牛顿爱因斯坦等人并肩了。”
公孙弘同样的引以为骄傲。自从知道工业革命的很多伟大理论都是西方诞生的,他们也渴望后世华夏能有所作为。
现在看到杨振宁的出现,这就证明了不是华夏人不行。华夏人一样可以做更尖端的理论研究。
事实上杨振宁回国后,带给国家最大的贡献应该就是从民族人种上给华夏注入了更多的自信。
而实际上各种物理理论的发展也不像百年前那样能轻而易举的做出成果。
物理学已经迈入了高端层次,其基础内容哪怕是穷尽人的一生,也无法学全。
这也是物理理论发展越发困难的原因之一。
“我就佩服他们的脑子,是怎样的天才头脑才能做出这样的理论和预言。竟然还能被一一验证其正确性。”
主父偃望着标准模型无往不利的话后,感慨不已。
“提高能量会偏离标准模型,那是不是说标准模型还是有问题?”
刘彻疑惑问道。
“应该不会吧,基础性的东西应该错不了,物理学家们也只是说改进和检验。”
桑弘羊当然不懂其中的原因,但他认为前面都做出了这么多正确的结论,那肯定不会偏差太大。
“果然是极大和极小之间就是有关联的。就像宇宙大爆炸,最开始也是起源于那么一个点。而如今却是膨胀到无边无际了。”
刘彻再次感慨宇宙的神奇之处。众人也随之感慨不已。
天幕继续播放。
“在原始社会时期,当人们学会用火、学会制造石器时,人们就在劳动实践中播下了物理学的种子。”
“据古籍记载,这时期的人们刳木为舟、剡木为楫,断木为杵、掘地为臼,弦木为弧、剡木为矢。”
“船、杵臼和弓箭的制造,可知力学中有关浮力、杠杆、弹性的知识开始萌芽。燧人氏钻木取火的记载,也表明人们开始懂得热学中摩擦生热的道理。”
“夏、商、西周时期,交通运输工具的制造,用以计量时间的壶漏的发明,贸易交换中必备的权衡器。”
“杠杆和桔槔在生产中的应用,烧陶和冶铜中控制火候的技术,铜镜和阳燧(凹面铜镜)的铸造。各种乐器的创制。”
“这些技术的发展为物理学知识的积累创造了条件,也为其后总结物理学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历史学家一般把这个时期称之为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社会变革时代。”
“这个时期也完成了华夏从青铜时代向铁器时代的过渡。”
“随着冶铁和铁制工具的使用、农田水利的发达、都邑建筑的兴盛,以及列国兼并战争的刺激。”
“以《墨经》和《考工记》两书为标志,华夏古代物理学开始了它的形成时期。”
大秦时空节点。
咸阳宫。
“这些物理学科要记住了,也许未来咱们也会发展到这一步的。”
尉缭看到爱因斯坦凝聚态,超流,超导电性等名称后显得激动不已。
因为这些不仅是对基础理论有作用,更是因为后面这句引发技术革命的话。
在场的谁不知道技术革命的威力?所以众人即便不懂,也对这些东西有了更多的期待。
“都记下来就好,一直照着这样的路线发展,咱们以后也很可能会出现像杨振宁这样的伟大科学家。”
嬴政同样感慨的期待着。
“我记得天幕曾经就说过咱们这些古人其实早就发现了很多规律,但就是不将这些规律总结成系统的理论。”
李斯不无遗憾的说道。
“现在好了,咱们也知道该怎么去对待科学了,也不会再只顾着实用性,而忽略其原理了。”
冯去疾的话也让众人频频点头。
“看,这不就又说到了咱们这些老古董。”
冯去疾自嘲的笑道。
“果然就是如此,咱们就知道这些东西能做什么用,却是没人去往深处研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嬴政再次感叹,其实物理早就在华夏大地上有了萌芽啊。
“这就像后世造飞机,他们就会去研究其飞行的原理,也就有了空气动力学,和之前那个流体力学。”
“咱们早就会造船,也懂得使用杠杠,却从没有研究其为什么。这也就导致咱们根本就与力学的研究失之交臂。”
尉缭心中也是对此充满了遗憾。
不过如今知道了症结所在,那么改变起来也就不是那么困难了。
“墨经和考工记,这两本书之前天幕也曾提及过。想不到它们竟然还包含了物理知识。”
李斯大喜过望,墨经自是不用多说,现在大秦的研究院大部分人都是墨家的精英。
“难怪墨家的工匠研究院总是能对后世科学理解得这么快,原来他们早就有了这些科学的思想。”
冯去疾此时也感到庆幸无比。
大秦的科学道路现在看起来就不是一无所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