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幽王七年因为宠幸褒姒,废了太子,立褒姒的儿子当太子,还骗了诸侯好几次,诸侯们都不乐意了。
西戎、犬戎和申侯联手,把周幽王给干掉了。
秦襄公带着兵去救周朝,那叫一个英勇,立了大功。
周王室为了躲西戎,东迁到雒邑,秦襄公带着兵护送周平王。
周平王一高兴,封秦襄公当诸侯,还给他岐山以西的地盘。
周平王说:“西戎那帮人不讲理,抢了咱岐山、丰地,秦要是能赶走西戎,那地就归秦。”
周王和秦襄公立下誓言,正式封秦襄公为诸侯。
秦襄公这下子可牛了,开始建国,跟诸侯国互相拜访,还举行聘享之礼,用三匹红马驹、三头黄牛和三只羊祭祀西边的上帝。
十二年后,秦襄公在跟西戎干架时挂了,他儿子文公嬴任好接班。】
清民:“这秦国人还挺知恩图报的哈,之前给他们借兵,现在反过来救周国。”
咸鱼翻身:“救不了,就当时秦那点兵力。但不得不说他们还是挺忠诚的。”
唐民:“这周幽王真是昏了头,为了个褒姒,把国家都给玩没了,活该被西戎砍了脑袋!”
兔子帕特:“这才是中国历史上最有爱最疼老婆最伟大的君王。”
豆包:“啥啊,还为了个褒姒,他自己脑子糊了浆糊一样把国家玩没。”
咸鱼翻身:“被灭国后,这女的回头就跟了灭国的人。”
裹了婆婆:“换个角度说,周幽王对褒姒是真爱,有几个天子愿意用江山换美人。”
明月湖:“他是天子!他的责任呢!”
汉·贾谊:“裹了婆婆言虽有情,然天子者,天下之公器也,岂可因私情而置社稷于不顾?”
唐·魏征:“诚如裹了婆婆所言,周幽王对褒姒情深,然君者,国之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可因私废公。”
明·于谦:“虽有情深,亦需明辨大义。天子之位,关乎万民生死,非儿戏也。裹了婆婆之言,虽有情,却失之于理。”
秦民:“秦襄公那三匹红马驹、三头黄牛、三只羊的祭祀,真是大手笔,不知道是从哪搜刮来的。”
明民:“文公接班,不知道他能不能比他老子更厉害。主播还挺像说书先生的哈。”
汉·董仲舒:“此乃天子失信于诸侯之大忌,周幽王之覆辙,诚为后世之镜鉴。唯有德者居之,方能国泰民安。”
北宋·朱熹:“周幽王之败,乃人欲之害,失德失国,理之所必然。”
谁要:“咦,好像有道理。”
东汉·蔡邕:“褒姒一笑,烽烟四起,幽王之失,诚为千古之诫。秦襄公之勇,虽得封地,更需以德服人。”
明·成祖·朱棣:“褒姒之祸,乃周幽王自取其咎。”
明月湖:“开始春秋战国了,老大不行了,诸侯们要抢当老大了。”
呼雷婆母:“秦现在才跟那些诸侯平起平坐,他要开始崛起了!”
【秦文公元年,这家伙住在西垂宫。
文公三年,他带着七百人往东打猎去了。
四年,这哥们儿到了汧渭之会。
文公感慨说:“想当年,周王室把咱先祖秦嬴封这儿,最后咱也成了诸侯。”
于是他占了个卜,结果是大吉,就开始在那儿建城。
十年,文公在鄜地立了个畤庙,开始搞三牲祭祀。
十三年,他设了个史官,开始记录国家大事,百姓也慢慢变得文明了。
十六年,文公带着兵去打戎族,把戎族打得落荒而逃。
文公收编了周朝的遗民,领土一直扩展到了岐山,岐山以东的地盘都献给了周王室。
十九年,文公捡了个宝,叫陈宝。
二十年,他定了个“三族之罪”的规矩。二十七年,文公又去南山大梓那开干,丰地还出现了大兽。
四十八年,文公的太子挂了,追封了个谥号,叫竫公。
这竫公本来就是太子,是文公的孙子。
五十年,文公也驾鹤西去了,葬在了西山。竫公的儿子接班了,是为宁公。】
落落余晖:“这个时候就开始记录历史了,怎么流传下来这么少。”
咸鱼翻身:“项羽:你问我?”
太清晰:“宁公的本名赢立咋没说。”
裹了婆婆:“赢立?秦文公的名字不是没记载吗?”
南沙湾:“考古根据秦公钟和秦公鎛的铭文推测的。”
秦·扶苏:“呜呼,文公一朝,拓土开疆,立制兴礼,诚为我大秦之基,然其名讳竟未详载于正史,岂不令人扼腕叹息?”
东汉·司马迁:“余遍览群籍,考订诸说,于钟鎛铭文中窥得一二,然赢立之名,是否确为文公本讳,尚需佐证,诚惶诚恐,不敢遽定。”
东汉·班固:“余遍考秦史,赢立之名,虽非正史所载,然铭文之证,亦不可轻忽。”
秦·始皇·赢政:“文公之名虽隐,然其德昭昭,尔等当慎思明辨,以正史传。”
汉民:“这秦文公还真有两下子,带着人东跑西颠的,愣是把地盘给拓出来了!”
呼雷婆母:“太子死了还追封个谥号,咱们死了连块墓碑都未必有。”
秦民:“人家是太子!你我是啥。”
咸鱼翻身:“别说,火葬的钱我可能都存不下来。”
唐民:“火葬是啥?拿火烧得骨灰都不剩啊?”
宋民:“不可能!《礼记》有云:‘葬者,藏也。’意即藏身于土,归于自然,此乃‘慎终追远’之道。
我等虽为平民,然礼不可废,葬礼之事,亦当庄重肃穆,以表孝心。岂有火化之理。”
豆包:“突然就理解古代人卖身葬父了。”
宋民:“啥玩意儿,捡了个陈宝?这陈宝干了啥事啊?”
明月湖:“不是个人,就是个吉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