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乾符元年

大唐帝国的脉搏在秋风中颤抖,黄巢起义的消息如幽灵般在民间蔓延,将每一个角落都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下。

长安城外的村落,不再有往日的宁静,取而代之的是村民们紧皱的眉头和不安的低语。

“黄巢,他要来了!”这四个字,像寒风中的冰刃,刺痛了每一个村民的心。

“这光幕说是874年,离现在还有多久啊?”狗蛋颤抖着声音问道。

“不知道啊,周秀才,你读书多,你快给算算。”张大爷急切的询问着。

周秀才皱着眉头,他不是对每一任的皇帝年号都十分清楚,这该怎么算?

“…要不我们在光幕上问问?”他指着‘花枝’试探的问道。

“哎呀,”王麻子嫌弃的摆摆手。“读书多有啥用,啥也指望不上你,我来问问。”

众人的目光纷纷扫过周秀才,没有心思多说什么,忙催促着王麻子快些询问,同时自己也在光幕上连续发问。

期待着有人给他们回答,好早做准备。

他们围坐在一起,阳光映照着他们脸上深深的恐惧,每个人的眼神中都藏着对未来的无尽忧虑。

周秀才脸色涨得通红,顿时有些尴尬无措。

只能注视着光幕,紧紧盯着每一条信息,不愿错过答案。

“有人说了!是874年是乾符二年!”王麻子指着后世人的回复,激动的大喊。

周秀才脸色苍白,手脚冰凉,声音颤抖的说道:“乾符二年!当今圣上就是乾符天子,今年是乾符元年!明年!明年黄巢就要来了!”

周秀才的话让四周的空气都凝固了,孩子们紧紧依偎在父母身边,小手不自觉地抓紧了大人的衣角。

“光幕上说那些士兵拿我们普通黎民当军粮,吃人不吐骨头!”张大爷提醒道。

“咱们的粮食,咱们的家,怎么办?”赵四爷的声音颤抖,他的眼神中满是绝望。

村民们开始讨论,声音低沉而急促,每个人都试图在混乱中寻找一线生机。

“逃吧,能逃多远是多远!”有人提议,但立刻被另一声音反驳:“逃?外面更乱,说不定路上就被抓了壮丁,或是被乱军抢了当军粮!”

“不能逃?那就只能在家里等死?”王麻子声嘶力竭的嘶吼着。

“黄巢也拿我们这些普通黎民当军粮,唐军也拿我们当军粮!他们把我们当畜生!”他越说越悲凉,越说越恐惧,泪水止不住的流下。

“哎哟,这可怎么办才好啊,我们的活路在哪啊?”陈大娘绝望的拍打着大腿,情绪几乎崩溃。

恐慌像瘟疫一样在人群中蔓延,但就在这个时候,李老汉试探性的提出:“挖地窖行不行,咱白日里都别出来。”

“能行吗?要是在地窖被发现了可没处跑。”二狗弱弱的问道。

李老汉烦躁的摸了把脸说道:“那不然怎么办?你们有啥好主意?”

张大爷提出:“咱去山上藏起来行不?躲着点人?”

“山上?那野兽多,还有山贼,未必就安全啊。”周秀才摇头,但随即又补充,“但总比待在村里等死强。”

王麻子突然眼前一亮,他记得村东头那片林子,里面有个极其隐蔽的山洞,里头错综复杂,藏他一家老小应该没问题。

他悄悄的观察所有人的神情,应该没人知道那个山洞,随后不再出声,打算等散了就偷偷回去带家里人去那山洞里生活。

“山上也行,打猎省着点吃也能熬过去。但是在山上生火会不会被发现啊?可别把那些士兵给引来了。”赵四爷担忧道。

“这……”张大爷一时语塞,随即又说道:“咱只能小心些了,也没别的法子。”

陈大娘有些犹豫:“要不咱还是挖地窖吧?多挖几条路,能跑出去就行。”

“地窖也是个法子,”王麻子附和道,他心里却盘算着自己的秘密山洞计划,“但得挖得深些,隐蔽些,最好有几个出口,以防万一。”

“对,得多挖几个出口,”周秀才也加入了讨论,“还得备些干粮和水,万一躲在里面时间长了,不至于饿着。”

“那咱们得赶紧准备,”张大爷急切地说,“时间不等人,黄巢的军队说来就来。”

“我家里有些存粮,”赵四爷开口,“不多,但能分一些给大家,省着点吃。”

“我也有,”陈大娘接着说,“我藏了些干菜和腌肉,能撑一阵子。”

“那咱们分工吧,”李老汉提议,“一部分人挖地窖,一部分人去山上探路,看看有没有适合藏身的地方,剩下的准备干粮和水。”

村民们点头同意,紧张的气氛中透出一丝希望。

他们开始忙碌起来,有人拿起铁锹开始挖地,有人向山上进发,寻找可能的藏身之处,而另一些人则在家里翻箱倒柜,整理可以带上的食物和水。

“记住,”在众人散去前,张大爷再次提醒,“无论挖地窖还是上山,都要小心,别让人发现了我们的行踪。”

村民们默默点头,各司其职,他们知道,这可能是他们最后的希望。

在黄巢和唐军到来之前,他们必须做好准备,为了生存,为了家人的安全。

王麻子趁着混乱,偷偷溜回了家,准备带着家人前往他心中的避难所。

他知道那里不易被人发现,或许,那里就是他们一家的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