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虚空内的通天微愣,自己以混沌钟隐匿身形,即便是太清二人也无法窥破,如今接引竟知晓他在此地?
不过他倒未显露身影,而是要看看这接引是否真的能看见,还是说是诈他的。
等了许久,也没见有人出来,准提探出手去,掌心刚泛起金光,就被接引按住,笑道:“道友既然不愿露面,我等自当尊重。”
“哼,尔等当真是好算计。”
虚空中传来一声冷哼,混沌钟的钟声突然大作,震得整座须弥山晃动不止,佛教弟子感到一股恐怖的气息压在身上,皆面露惊骇之色。
混沌钟,二人面色一变。
准提更是如临大敌,赶忙祭出数件灵宝护在身前,毕竟他先前被揍的老惨了,这会已经有阴影了。
“通天,你竟还敢出手,莫不是忘了你大兄二兄先前之鉴了?”
接引抬手,十二品功德金莲飞出,无尽佛光普照稳住须弥山,只见一朵金莲于天际绽放,释放万丈金光。
“蚍蜉撼树,”他此次来又不是来抢气运的,天道怎会对他出手。
而且有了二人先前之鉴,他此刻更是不可能强行镇压佛教。
混沌钟争鸣一声,恐怖的余波瞬间将接引祭出的金莲之光搅碎。
虚空微微扭曲,混沌钟的沉闷嗡鸣若隐若现,却始终不见人影。
接引面色微变,正要追击,却见通天的身影已化作混沌紫气消散,只余钟声在须弥山上空久久回荡。
“师兄,这通天明显是......”准提欲言又止。
接引摆手,道:“这通天身负混沌钟来去自如,我等自不是对手,若是他想夺回气运倒是比太清二人要难缠许多。”
“但他迟迟不出手,分明是在借混沌钟窥探我佛门底蕴。”
他们巴不得通天出手这样势必会引来天道,但通天却不走寻常路,不过是惊鸿一现。
二人一前一后走向大雄宝殿,接引再道:不过既然通天不愿露面想必是已知定局,此事乃天道许可,他一人也无力回转,不必理会。
通天修为深厚,至宝众多,但如今佛教得天道庇护,就算是三清找上门来他们也不惧。
“且量劫未至,我佛门当以弘法为重,莫要误了大事。”
师兄所言极是,准提看向须弥山,面露一笑,此刻慕名而来的人已经从山头排到山脚了,且四面八方还有人陆续赶来。
“我佛教刚立,也就短短数日时间,弟子已达数千名,再这样下去超过截教绝不是什么问题。”
须弥山下,佛教弟子正对着突然显化的十二品功德金莲顶礼膜拜,浑然不知方才发生过的惊天交锋。
金莲上的玄奥符文,正随着诵经声渐渐流转,悄然没入八宝功德池中。
佛教弟子口诵度化众生、脱离苦海,分别前往三洲宣扬佛法。
佛教崛起已势不可挡,洪荒又迎来了一次大洗牌。
三十三重天。
天庭。
凌霄宝殿。
燧人氏坐在帝位上看着眼前的奏折揉了揉眉心,一副头疼之色,似乎是遇到了难题。
身为天帝本来处理的事情就很多,虽说天庭已立,但想要短时间让各大势力遵守天庭颁发的玉令简直是一件难事。
就比如龙凤二族,祖龙、元凤乃是远古时期的人物,如今成圣心高气傲,龙族似乎已不愿再受天庭调遣,几次三番听调不听宣,完全不把天庭放在眼里了。
而二族本就是死对头,如今更是摩擦不断,为争夺妖族之主的位置,更是不少厮杀。
虽说没有准圣出手,但长此以往,积累的杀戮过多,将会变得不可收拾,甚至重演大劫。
未等他多想,一道声音突然传来。
“启禀陛下,北极紫微大帝殿外求见!”
太白金星一头白发捧着拂尘缓步而来,停在玉台之下拱手行礼。
燧人氏整理一番,道:“宣。”
不一会,一位身穿青衫的,颇为英俊的青年男子走入殿内,拱手道:“臣,拜见陛下。”
“爱卿平身,不必多礼!”
燧人氏起身从玉阶而下走到多宝眼前。
“爱卿,你来得正好,如今洪荒局势动荡,又有二族争霸,可有良策。”
“陛下,龙凤二族之乱,实乃气运之争。”
燧人氏叹道:“本帝何尝不知?只是那祖龙与元凤皆是老牌圣人,连玉令都敢不遵,寡人这天帝岂非成了摆设?”
“天庭还如何立威于洪荒天地,若是都不听调令岂不天下大乱。”
虽说天庭是名正言顺受到天道许可,但毕竟立足时间短,想要收拢人心还是要有一番过程。
多宝笑道:“此之是其一,二族大战多年,如今祖龙再度复生难道还看不清如今局势?
龙族与凤凰族争夺气运,实则是佛教在背后推波助澜。”
“佛教?”燧人氏瞳孔微缩,虽然近日佛教崛起他也有所听闻,但却并不了解多少。
一来琐事烦身,二来东西之远,如今他还没彻底解决这里的事情,自然也不想去招惹西方二圣。
可如今看来,幕后推手竟是佛教?
“难不成他们还想效仿当初之事,挑起大战?”
“好个西方二圣,竟想借龙族搅乱洪荒,再扮救世者收揽气运,燧人氏面色一怒。”
如今佛教弘扬佛法已深入洪荒,信徒也越来越多,再这样下去恐怕玄门不存啊!
天庭在东胜神洲,也尊三清,自然是不希望西方教一家独大。
他看了看多宝,心中想到多宝今日来意,恐怕也是为了截教。
毕竟三清无法出手对付佛教,能与他们争一争的也唯有如今的天庭了。
“看来爱卿已经是有了主意了。”
多宝开口道:“臣建议陛下效仿当年妖帝帝俊,设立妖皇之位,以天庭诏令册封龙族与凤凰族共尊之妖皇,令其统辖妖族,化干戈为玉帛。”
燧人氏皱眉,“如今二族斗得那么凶,且不说化干戈为玉帛,这二族皆有圣人,就算是本帝颁发玉令,恐怕也相当于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