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其他类型 > 民国道长 > 第95章 齐云山布道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十大鬼王被逐一驱除殆尽。

三恶祖师也被赶回了西方魔界。

就在百姓以为可以迎来和平之际,内战却又被挑起,整个天下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在此乱世之中,紫云真人却始终保持着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他不愿卷入这场血腥的内战,而是选择留在星云观内潜心修行。

东边有一座山,名曰齐云山;

齐云山山清水秀、风景如画,山下的百姓们更是淳朴友善,对道教充满了敬仰之情。

此地的百姓极度渴望能得到紫阳真人的庇佑,并在当地设立一座道观以供众人参拜祈福,他们便不辞辛劳地三番五次前往终南山恳请紫阳真人出山。

这些氏族大姓还慷慨解囊,将建道观所需的一切钱财物资全部置办得妥妥当当。

面对如此盛情相邀以及民众的殷切期盼,紫阳真人终于决定带着自己的得意弟子遥云跟随数千信众一同下山,前往齐云山。

临行前,他依依不舍地向已经百岁高龄的母亲辞别,然后踏上了这段漫长而艰辛的旅程。

一路上,紫阳真人和遥云师徒跟数千信众身背道家经典,他们并未匆忙赶路,而是选择徒步前行。

他们走走停停,用心感受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

每当遇到沿途的百姓时,紫阳真人都会停下脚步与之亲切交谈,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并运用自己高深的道法知识为他们解答疑惑、排忧解难。

就这样,紫阳真人他们一行人、浩浩荡荡、一步一个脚印,缓缓走过千山万水。

尽管路途遥远且充满艰难险阻,但他们从未有过丝毫抱怨或退缩之意。

历经无数个日夜的跋涉之后,他们成功抵达了齐云山,并开始在这里广施道法、弘扬教义;

众道家神仙塑像落成后,齐云山成为了道家的府邸:玉虚观

紫阳真人在此做了七七四十九天的传道法会;

数万人来此朝拜;山间,道观站满了信众,或站立,或端坐静心聆听;

何为道?

道: “道” 是宇宙的本体,万物的本源,万物运行的规律以及人间伦理道德纲常 。它无形无象、无所不在,超越了一切对立和界限;

何为德?

德:“德” 是道的外化及功能,是道的具体体现,也是人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世间最高的神灵是?

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元始天尊居清微天之玉清境,

灵宝天尊居禹余天之上清境,

道德天尊即老君,居大赤天之太清境。

此三君,统御诸天神,为神王之宗,飞仙之主,宇宙万物皆为其创造.

四御:位次于三清的四位天帝;

中央紫微北极大帝,协助玉皇执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四时气候;

勾陈上宫天皇上帝,协助玉皇执掌南北极与天地人三才,统御诸星,并主持人间兵革之事;

后土皇地只,执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大地山河之秀;

南极长生大帝,居高上神霄玉清府,简称神雷玉府.

日月五星、四方之神、斗姆元君、三官大帝、真武大帝!

齐云山的氏族大姓皆按照紫阳真人的描述为以上道家神仙塑了真身;

请紫阳真人作法诵咒请神仙入住府邸;

道家强调和谐的重要性,包括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

倡导人们保持纯真质朴的本性,不为世俗的名利、欲望所迷惑,回归到自然纯真的状态.

通过修心,静坐,使身心专注于一处,达到内心的平静和专一,以体悟道的真谛!

老子讲清静无为:主张顺应自然、不强求、不执着,放下私欲和杂念;

以清静的心态对待世间万物,从而达到与道的合一。

这并非消极怠工,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积极行动和智慧表现!

提倡慈爱、节俭和不与人争的品德;慈爱众生,乐于助人;

生活节俭,不铺张浪费;与人相处时,不争夺名利,保持平和谦逊的态度.

道家的教义和理念: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修行既注重心性品德的修养,如保持清静寡欲、柔弱不争,遣除私心和嗜欲,淡泊名利,广行善举,利物济人;

重视身形生命的修炼,存想守一、坐忘胎息、精气化炼、静心冥想,促进生命的健康和长久,以达到神形兼备、成仙得道的境界;

主张人与自然、人与道的和谐统一,追求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的境界。

应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遵循天道,不违背自然的本性,从而实现自身与宇宙的融合与协调;

对天地神灵的敬畏和对祖先的尊崇;通过祭祀天地和祖先,表达对神灵和先人的感恩之情;

同时也能获得神灵的庇佑和祖先的福泽,维系家族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天道有循环,善恶有承负;

祖先的行为和善恶业力会影响到子孙后代的命运,祖先积德行善,子孙可蒙福荫;

祖先作恶多端,子孙会遭受灾祸。

“......\"

人原初的本性是淳朴和纯真的,接近 “道” 的本性,但随着成长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人的本性容易被欲望和杂念所蒙蔽。

学道修心的过程就是要去除这些杂质,恢复心性和生命的纯朴纯真状态,回归到与道契合的本真境界;

清静无为:倡导人们保持内心的清静,不为外物所扰,不追逐功名利禄,以无欲无求的心态来对待世间万物。

在社会治理和个人生活中,也提倡遵循自然规律,不过度干预和妄为,让事物自然发展,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个人的身心自在.

紫阳真人同弟子遥云跟数千信众千里迢迢从终南山星云观带来了数千本道家经典放入了齐云山的藏经阁;

万经之首:《道德经》;

三洞真经:《上清大洞真经》主要讲述修炼存思之法等内容,通过存想体内诸神及身外诸星神等,以达到与神灵沟通、超凡脱俗的目的 。

《洞玄部》:《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强调元始天尊的救度和对宇宙万物的化育,劝人诵经积善,以达到度人度己的境界;

《太上洞玄灵宝救苦妙经》,讲述救苦天尊的慈悲救度和相关的修行方法等,是道家济世度人的重要经典.

《洞神部》:《三皇文》其记载了天皇、地皇、人皇等古代三皇治理天下及养生修炼的秘诀等,

四子真经:

《南华真经》:即《庄子》,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与《老子》《周易》合称 “三玄”,

《冲虚真经》:即《列子》,战国列御寇所着,是黄老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 “天体运动说”“地动说”“宇宙无限说” 远远早于西方的同类学说;

《通玄真经》:即《文子》,春秋时文子所着,该书解说老子思想,继承并发展了 “道” 的学说,又杂揉名、法、儒、墨诸家,强调以老子之道德论治国;

《洞灵真经》:原名《亢仓子》,唐人王士元撰,

全书以论道为中心,分为《全道》《用道》《政道》《君道》《臣道》《贤道》《训道》《农道》《兵道》九篇.

《阴符经》:旧题黄帝撰,论涉养生要旨、气功、八卦、天文历法等方面,李筌、张果老、朱熹等人曾先后为其作注;

《常清静经》:全称《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主要阐述了心性修炼的方法和境界,强调通过守静去欲、澄心遣欲等方式,达到内心的清静无染,从而体悟大道.

《心印经》:全称为《高上玉皇心印妙经》,主要讲述了道教内丹修炼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精气神的修炼、火候的掌握等,内丹修炼的经典之一;

《黄庭经》:包括《黄庭外景经》和《黄庭内景经》,上清派的主要经典,内丹修炼的主要经典,

讲述人体内部的脏腑、经络等与修炼养生的关系,以及通过存思、服气等方法来调养身心、延年益寿的理论和实践;

《周易参同契》:东汉魏伯阳撰, “丹经之祖”,将周易象数理论与炼丹实践相结合,系统阐述了炼丹的原理、方法和火候等问题;

《抱朴子内篇》:晋代葛洪所撰,是对炼丹养生方术所作的系统总结,记载了各种炼丹方法、养生技巧以及对神仙存在的论证;

《太平经》:东汉原始道教重要经典,以阴阳五行解释治国之道,

宣扬散财救穷、自食其力等思想,还、涉及早期道教的神学思想体系、教徒修养方法、善恶报应观念等内容;

《玉皇经》:叙述玉皇大帝的来历、神职及修行方法等内容,强调玉皇大帝的和对三界众生的护佑;

紫阳真人讲经完毕,玉虚观就此落成,他的弟子遥云为首任道长;

紫阳真人为其披上了紫色道袍,传授了法印;

说了句:“福生无量千尊”然后驾着紫色祥云飞身而走,万民倒头祈拜护送紫阳真人;

遥云道长跪倒拱手说:“福生无量千尊”......新一轮的传承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