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其他类型 > 花若盛开 > 第648章 改名换姓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还不如直接给个数字代号来得更清楚呢。于是,好言好语的解释,规劝他们,再另外挑个姓氏,起个名字。

可是,无人响应,实在是他们根本认不得多少汉语,取不出来自己的名字,想沿用自己原来的名字,也有点格格不入。

因为想要同化诏安他们,所以章侍郎和李侍郎,也不想硬来。于是,两个状元郎一合计,想出了一个最公平公正的方法,“抓阄”。

把百家姓每个姓氏写在纸上,让这些俘虏抓阄,抓到哪个姓就姓哪个姓氏。于是,花蕾几个开始准备纸条。

百家姓虽然叫做百家姓,但是,百”字是一个虚数,只是用来表示数量众多,可不是真的只有一百个姓氏,而是有四百多个,其中还有几十个复姓。

不过,确定姓氏只是第一步,这些俘虏自己还不会取名,所以还需要提供两万多个名字,让他们抓阄。

章侍郎和李侍郎决定集思广益,每个官员都帮忙取几十个名字交上去,以供抓阄用。

为了防止太多重复,还给每个官员框定了一个模式,你用金银铜铁系列,他用日月星辰系列。只要不犯大盛朝皇家的忌讳,都可以拿来运用。

而且,为了让这些俘虏感到自己被重视,章侍郎和李侍郎也关照取名的官员,取得名字不能带有歧义,不能有歧视心理等等。

这个事情,花蕾表示真的很艰巨,给自家的店铺,庄子取名,花蕾都是绞尽脑汁,左思右想的。

一下子给取个五六十个名字上去,其难度可能比让她去参加科举更有难度了。本来,花蕾是想让容瑾帮忙这件事的。

不过,小远和容珏的上门,无异于自投罗网,于是,这项艰巨的任务,花蕾就交给他们两个人了。

取几十个名字,对于花蕾来说,是艰巨的可能是完不成的任务,对于小远和容珏来说,根本就不是事儿。

而且,对于他们来说,给别人取名,隐隐中满足了自己不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成就感。

于是,花蕾在厨房给两人准备吃食的时间,两个人就已经把名字取得都差不多了。

而且,按照章侍郎的要求,已经把所有的名字,直接誊抄到了小纸条上。花蕾看了一下后,很满意。

让容瑾检查了一下,也没什么问题后,花蕾就把纸条交上去了。忙了七八天,四百多个姓氏和两万多个名字的纸条都准备好了。

于是,抓阄取姓的事情就紧跟着沸沸扬扬的开始了。俘虏们一个个排着队,依次到放着纸条的木箱子里抓纸条。

先确定姓氏,再抓阄名字,最后办理户籍,一条龙服务。阵势比当初移居新州府的百姓,来得更宏大。

两万多个俘虏,排了几十条长长的队伍,维持秩序的衙役,都有好几百个了。

朝廷所有大大小小的官员也几乎全部上场,分组给这些俘虏抓阄确定姓名。一个负责监督,一个负责记录,两个办理户籍。

花蕾是户部官员,所以负责帮确定好姓名的俘虏,登记办理户籍,便利贴容瑾也就趁机坐到了花蕾旁边,归到了同一个小组,一起做事。

因为俘虏实在太多,抓阄经过一开始的混乱后,很快就变得有条不紊起来,抓阄过程比较简单,所以速度很快。

这样一来,负责办理户籍的花蕾和容瑾,就显得比较手忙脚乱了。看着排在自己面前的长长的队伍,心急的花蕾,不由自主的就加快了自己的速度。

可是,越心急,越容易出错,不是把别人的名字写错了,就是不小心把墨水滴到纸张上,需要重新写。

看到一直出错的花蕾,旁边的容瑾,轻轻拍了拍花蕾的胳膊,安慰她按自己的节奏来,自己却加快了自己的节奏,承担了更多的工作量。

一天下来,花蕾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但是,对比于容瑾,花蕾的速度还是慢了一半。到了晚上,手还酸的抬不起来,整个人更是精疲力尽。

反观容瑾,还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男女体力的悬殊,体现的淋漓尽致。哪怕花蕾再不服气,也有点理解。

为什么在前世,女性的工作机会会比男性的机会少那么多,尤其是在需要重体力的工作岗位上。

现在的自己,已经比大多数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女眷,体力好太多了。可是,今天自己这个户部专业人员,竟然比不上便利贴一样的容瑾。

自己的弱势实在是太明显了,花蕾有些不开心,她更担心的是,别人看到她,背后会不会添油加醋的诋毁她。

泄气之余,花蕾觉得,以后还是要增强体质,还有,毛笔的运用也要加快速度,好强的花蕾,心里给自己定下了新的目标。

可能看到了花蕾的泄气,下值后,容瑾牵着花蕾的手,慢慢的一起回了宅子。晚食后,亲自给花蕾按摩发酸的手臂手腕,一边温言温语的和花蕾聊天,

“花妹妹,是不是很累?心里还有些泄气,觉得自己做事慢,体质差?”容瑾看着花蕾,一边捏着花蕾的手臂,一边问道。

花蕾有些无奈的点了点头。

“你知道吗?在大盛朝,除了皇宫后院,有少数几个拥有一定的官职品阶,领取朝廷俸禄,协从管理后宫的事宜的女官外。

前朝几乎就是没有女官的,从这方面来说,你就是最优秀的,是独一无二的,你还觉得自己能力差吗?”容瑾笑着又问道。

“这……,这可能和现在的制度有关,如果朝廷给女性机会的话,说不定会出现很多的女官。”花蕾可不敢托大,说自己是最优秀的。

毕竟,就她认识的为数不多的女性中,就有好几个非常不错的人选,租住在自家后面院子的陈少夫人,还有远在承胜州的如意,不管从哪方面来说,她们的能力都很强。

不过,在大盛朝,因为世俗的习惯,女子并没有科举的机会,很多女眷几乎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