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不管仁康帝心中如何猜忌贾赦和东北军,该做的事情还得继续做。连夜传召了四品以上的重臣连同贾源一起进宫商议罗刹国的事情。

“这是前线传来的消息,诸位爱卿仔细看看,然后商议出一个章程来。”说完便命宫人把自己收到的折子传了下去。

内阁大臣们面面相觑,六部尚书亦是神色凝重。他们之中,有人早已从各种渠道得知了东北的事情,但真正面对这份由皇帝亲自整理、详尽无遗的情报时,还是不禁倒吸一口冷气。

贾源站在群臣之中,手中紧握着那份沉甸甸的奏折,心中五味杂陈。他虽已从鹰卫那里得知了大概,但此刻看到仁康帝展示出的种种细节,还是不由得胆颤。

在众臣的注视下,贾源扑通一声跪了下来,额头重重的砸在地砖:“陛下,贾赦无令调兵,假传军令,按律当斩,东北军不辨真假,其罪当诛!老臣……老臣管教不严,求陛下降罪。”

说完,五体投地,静待仁康帝的发落。

仁康帝的目光扫过跪在大殿中央的贾源,又投向两边站立的朝臣,面无表情的问道:“众卿以为如何?”

“陛下。”兵部尚书上前一步,沉声道:“岂不闻‘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安有千里而请战者乎?

战场之上瞬息万变,若一味的遵循教条,拘泥于令,恐非制胜之道。贾赦虽擅自调兵,然其初衷或为把握战机,挽回战局。

至于东北军,身处前线,辨识军令真伪之责或有疏忽,但亦需考量当时紧迫情境。臣以为,此事需详加调查,辨明是非,再行定夺,以免寒了忠勇将士之心。”

兵部尚书的话音刚落,立刻有人附和:“尚书大人所言极是,兵法云:‘兵贵神速’,若因一纸军令而错失战机,那才是最大的罪过。”

户部尚书闻言,微微摇头,跨前一步,拱手道:“陛下,兵部尚书所言虽有其理,但国法不容轻忽。军令如山,若无严明纪律,何以安邦定国?

贾赦之举,无疑是对军法之蔑视,若不严惩,何以服众?至于东北军,身为皇家之师,更应谨守本分,此次之失,亦需深刻反省。”

“确实,律法乃国之根本,不容有失。贾赦无令调兵,假传军令,此乃大罪,若不严惩,何以服众?”有人附和道。

贾源跪在地上,耳边传来群臣的争论声,他的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这次的事情非同小可,不仅关乎到贾赦的生死,更关乎到贾府的荣辱兴衰。他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贾赦那张年轻而倔强的脸,心中涌起一股深深的无力感。

言罢,大殿内一时陷入沉寂,众臣或低头沉思,或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仁康帝目光深邃,似在权衡各方意见,片刻后,缓缓开口:“此事干系重大,不可轻率决断,当务之急是如何处置罗刹国。

众卿应该看到了罗刹国的降书,其言辞恳切,愿与我盛修好,然其狼子野心,历来为世人所知。朕心忧之,恐其表面臣服,暗地里却另有图谋。”

“臣以为,可暂纳其降,以示我大盛宽容大度,同时暗中加强边防,以防其不测。”一位年长的文臣缓缓说道,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

“然则,若罗刹国假意投降,暗中蓄力,待时机成熟,再行反噬,我大盛岂不危矣?”另一位武将出身的臣子直接反驳道。

大殿内的气氛骤然紧张,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碰撞在一起,激起了激烈的火花。

“臣附议柳大人所言,我大盛应以和为贵,彰显大国风范。”

“哼,赵大人此言差矣,我大盛的威严岂容他人践踏?罗刹国狼子野心,若不严加防范,必成大患。如今东北军俘虏了罗刹王室近七成人员,咱们正好趁着这个机会,把罗刹国并入大盛的版图之内!”

“哼,莽夫之言。东北军虽俘虏七成罗刹王室成员,那是因为罗刹国没有防备,加之我大盛将士英勇善战。但罗刹国地广人稀,民风彪悍,若强行并入,只会激起民变,于我大盛不利。”户部尚书轻轻摇头,反驳道。

“大人此言差矣,我大盛兵强马壮,何惧罗刹国区区小民?只需派遣大军,定能将其一举平定。”

“哼,莽夫之勇,难成大事。”户部尚书轻轻摇头,反驳道。语气中带着几分不屑与无奈,“将军此言差矣,我大盛固然兵强马壮,但战争并非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更非最佳途径。罗刹国地广人稀,民风彪悍,若强行并入,只会激起民变,引发连绵不绝的战乱,于我大盛的百姓与国家皆是不利。

再者说,罗刹国虽然此刻处于劣势,但其国力并未完全丧失,仍有反击之力。若我大盛轻率出兵,一旦陷入持久战,必将消耗大量国力,甚至可能引发其他国家的觊觎与干涉。此等风险,我大盛不可不察。”

兵部尚书冷笑道:“我大盛将士英勇善战,岂会畏惧罗刹国的区区小民?再者说,我大盛此刻正值盛世,国力鼎盛,何惧他国干涉?只需加派大军,定能将其一举平定,彰显我大盛的威严与实力。”

“战争并非儿戏,更非彰显个人威风的舞台。我大盛虽强,但也不能轻视任何敌人。罗刹国虽弱,但其民风彪悍,战斗力不容小觑。若我大盛轻率出兵,必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再者说,战争只会带来灾难与痛苦,对于两国百姓而言皆是如此。我大盛作为大国,更应秉持和平与宽容的理念,以和为贵,化解争端。如此方能彰显我大盛的大国风范与智慧。”

“狗屁的以和为贵,人家都欺负到头上了,咱们还缩着脖子讲和?陛下,微臣坚决反对!”一位武将情绪激动,大步流星地走出队列,声音如雷鸣般在大殿中回荡。

他的脸上满是愤慨,双眼圆睁,仿佛要将心中的怒火全部倾泻而出:“罗刹国狼子野心,屡次侵犯我大盛边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如今他们虽然投降,但那是因为他们知道打不过我们,是迫不得已之举。陛下若真的接受了他们的投降,只怕他们会更加肆无忌惮,以为我大盛软弱可欺!”

此言一出,大殿内的气氛再次变得紧张而凝重。一些武将出身的臣子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这位武将的观点。而文臣们则面露难色,他们深知战争带来的灾难与痛苦,更希望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

“微臣以为,护国将军此言差矣。”一位文臣缓缓开口,声音虽不高亢,却异常坚定,“战争并非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我大盛作为大国,更应秉持和平与宽容的理念,通过外交手段化解争端。若轻易动武,只怕会激起更大的仇恨与冲突。”

“哼,文人的酸腐之气!”护国将军不屑地冷哼一声,满脸鄙夷,“你们只知道动动嘴皮子,哪里懂得战场上的生死搏杀?若我大盛不展现出强大的武力,罗刹国怎会真心臣服?”

“护国将军此言差矣。”另一位文臣站起身来,语气平和却充满力量,“战争并非彰显武力的舞台,而是两败俱伤的悲剧。”

大殿内再次陷入激烈的争论之中,武将们主张以武力震慑罗刹国,而文臣们则坚持和平解决争端。双方各抒己见,互不相让。

“陛下,微臣以为,和与战皆非上策。”一位中年文臣忽地走到大殿中央,声音虽不高亢,却异常坚定,“罗刹国虽屡有侵犯,但其国力亦不可小觑。若贸然纳降,恐养虎为患;若大兴刀兵,又恐劳民伤财,且边疆不宁。微臣建议,不妨采取‘以夷制夷’之策。”

此言一出,大殿内顿时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这位提出新见解的臣子身上。

“陛下,罗刹国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其部落众多,各有利益纠葛。我大盛可暗中扶持其中较弱小或有怨言的部落,使其内部产生矛盾,自相消耗。同时,加强边防,但不主动挑衅,待其国力衰弱,再寻机图之,如此方为上策。”中年文臣条理清晰地解释道。

“嗯,此计倒是颇为巧妙,既能避免直接冲突,又能削弱罗刹国实力。”仁康帝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对此计持赞同态度。一位武将出身的臣子冷哼一声,道:“此计虽妙,却耗时日久,且需大量细作潜入罗刹国,风险极大。万一挑拨不成,我大盛将陷入被动。”

“风险与机遇并存,此乃兵家常理。”中年文臣淡然一笑,似乎早已料到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只要谋划得当,细作训练有素,风险自可降至最低。况且,相比直接继续开战,此计无疑更为稳妥。”

“罗刹国皆是一些未曾教化的愚民,其国土也多是不毛之地。与其浪费精力与其纠缠,不如集中力量发展我大盛,待时机成熟,再以雷霆万钧之势将其荡平,岂不更为痛快?”武将出身的臣子话语中带着一丝不屑,显然对罗刹国并不放在眼里。

中年文臣闻言,微微摇头,道:“将军此言差矣。罗刹国虽民风彪悍,但其内部亦不乏智者。且其国土虽多为荒芜,却也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若我大盛能妥善经营,必将为我所用,增强国力。”

他顿了一顿,继续道:“再者说,以雷霆万钧之势荡平罗刹国,虽看似痛快,实则后患无穷。一来,此举必将激起罗刹国民众的强烈反抗,使我军陷入无尽的战争泥潭;二来,我大盛亦需付出巨大的代价,国力受损,得不偿失。”

仁康帝听着双方的争论,心中暗自思量。他深知战争与和平的利弊,也明白每一场战争都将是对国家与民众的考验。他目光深邃地望向大殿外,仿佛能穿透重重云雾,看到未来的景象。

“诸位爱卿所言皆有道理。”仁康帝终于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然而,国家大事,需谨慎权衡。朕以为,可先采纳文爱卿的‘以夷制夷’之策,暗中扶持罗刹国内部弱小部落,使其自相消耗。同时,加强边防,确保边疆安宁。”

他顿了一顿,继续道:“至于护国将军所提的直接荡平罗刹国之策,朕以为需谨慎考虑。若时机不成熟,贸然出兵,必将后患无穷。朕希望诸位爱卿能齐心协力,共谋国家大计,确保我大盛长治久安。”

武将们见仁康帝主意已定,纷纷收敛起脸上的不甘与急切,恭敬地低下头,齐声应和:“陛下圣明,微臣等谨遵圣谕。”

大殿内再次恢复了平静,户部尚书见状,忙上前一步,微微躬身,问道:“陛下,关于罗刹国赔偿事宜,是否需要进一步商讨?如今咱们俘虏了近七成罗刹国王室成员,这无疑是我们在谈判桌上的一大筹码。”

仁康帝正要开口,却注意到那位中年文臣正对自己挤眉弄眼,心中不由生出几分好奇。他故作思索状,环视众臣,缓缓问道:“诸位爱卿可有什么提议吗?”

中年文臣见状,忙站出来,恭敬地行礼后说道:“陛下,如今夜色已深,几位阁老年事已高,恐怕此刻已是疲惫不堪。再者,关于罗刹国赔偿事宜,事关重大,需从长计议。微臣斗胆建议,不如今日先让诸位阁老回去歇息,明日再行商讨,如何?”中年文臣边说边对仁康帝眨眼,同刚刚提出‘以夷制夷’时判若两人。

仁康帝顿时来了兴趣,笑道:“魏卿所言甚是。今日确实夜色已深,众位爱卿跪安吧。”

“陛下圣明,微臣等告退。”众臣齐声说道,随后便准备退出了大殿。

然而,就在这时,仁康帝突然喊道:“魏卿如今正值盛年,又是朕的肱股之臣,就不必着急退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