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夺宋:水浒也称王 > 第199章 马灵的游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王伦对于梁山扩军一事,向来都十分谨慎。

先前林冲与鲁智深先后上山时,王伦就与二人商议,因那时山寨规模不大,主要靠柴进的支持,故而从一开始,他就有意将喽啰训练得精锐化。

他的要求是,至少要有三分之一的喽啰,可以成为一什之长,故而梁山每次新收带兵的头领,就从原本的喽啰中抽调一小部分,这样就能够快速将基层士官搭建起来。

就是靠这样的办法,梁山用了两年多时间,从几十人扩到万人规模,而且三军操练手册也一直在修改更新,为的就是能够保证整体的战斗力不下降。

打破高唐州,得了许多武器铠甲,并千余马匹,自然就可以再次扩军,骑兵就扩到了两千人的规模,皆是一人双马,或以大骡、健驴搭配。

骑兵不像步兵,粗粗训练三个月,基本就能够成型,一个合格的骑兵,除了必须的武器装备外,单马术没有一两年的时间,就很难成功。

故而每个骑兵头领虽然带兵不多,只有两都一队二百骑,但骑兵士卒皆着皮甲和纸甲双甲,马匹则在要紧部位披挂皮革具装,鞍前又挂两面圆形藤牌,勉强可以说是中型骑兵了。

单论装备,梁山骑兵比一般的朝廷官军骑兵还要好,每日里又训练不辍,每半个月还会进行一次不超过三百里的拉练,一应待遇也极好,故而骑兵头领们从不嫌弃自己带兵太少。

山寨骑兵要扩五百人,杨志又屡次立得功劳,若将杨雄拉来当个副手,他那里就能领个两队,故而栾廷玉也有意要来抢个副手,只有邓飞没心没肺,全然没想到这里去。

王伦看重郝思文与钮文忠的潜力,于是山寨出征时,多以郝思文领骑兵,再分配与他配合的头领,负责一路的指挥;钮文忠则根据情况,或带骑兵,或带步兵,主要还是梁山骑兵不足,只能作这样的安排。

骑兵要扩,步兵、水军自然也要扩,只是相比之下,步兵、水军头领们带兵的数量就多了,但也是五都或者三队分配。

王伦的打算,梁山军队还是要以千人一营为作战单位,但山寨头领们毕竟仍旧需要自我提升,就好比他看重的武松,先前只做了半年都头,若贸然给他领一千兵,这就是揠苗助长了。

于是刚入伙的杨雄,就目瞪口呆地跟着杨志,每日里跟骑兵头领们“争吵”,在王伦和两位军师面前“争吵”,为的就是争取更多带兵的机会。

最终杨志没能多争取到一队骑兵,王伦只给了他一都,杨志顿时喜气洋洋,带着杨雄前去林冲那里挑选了新兵,带回本队。

杨雄看到梁山骑兵的装备时,顿时就明白了,若他是杨志,他也要去争一争的。在他看来,这一都骑兵,叫他带领时,他自信都能够击败一个县的两都兵力,而且还有余力。

王伦最近的头就很疼,骑兵太少,他就只能尽量平均分配给骑兵头领们,原本马麟上山后,是在马军中负责游骑侦查的,为了给他那里调配人手,王伦只得暂将一批劣马调拨,先凑合用着。

而更让他头疼的事情,马上又要来了。

荆湖北路鄂州,马灵再次拜访了离山时王伦交给他名单上的一人,说:“袁指挥,我梁山刚刚打破了高唐州,小弟再次诚请,邀你上山入伙,我家哥哥那里,必给袁指挥一支骑兵,纵横北地,一展抱负,如何?”

他游说的这位,自然就是“赤面虎”袁朗。

袁朗本是隔壁德安府人士,五代时后梁朱温在那里设了宣威军,后唐改为安远军,后周时又改为防御州。宋太祖立国,再次改为安远军,到了当今那位爱改地名的赵官家,年初刚刚升为德安府。

袁朗原在本府统领乡兵,出任指挥使,被调到归州负责防备土人作乱。

自大宋朝立国之初,蜀地就爆发了王小波、李顺领导的茶农起义,并在华夏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均贫富”的口号,此后大宋西南起义不断,而且多有土人少数民族跟随举事。

袁朗带领的乡兵,本来只是作为辅兵,负责防卫、运送、看押的,但归、渝那里地形复杂,山地连绵,土人依靠地形,连番击退官兵的围剿,上官认为所领禁军损失太大,就强令乡兵出战。

袁朗自然不肯,据理力争,却被本处官员拘禁了,押在大牢,不久就一纸行文到本州,将他夺职,驱回家乡。乡兵本就不是正规军,袁朗不做指挥使,就此隐居在了鄂州。

马灵为了寻他,花了小半年的时间才找到。

第一次游说时,袁朗只是不肯,实在是大宋朝在令热血人士失望这件事上,从来不叫人失望。

归、渝二州那里,原本是土人不堪忍受过高的官盐价格,就派人向官府请愿。

本地的官员就做了一件蠢事,以闹事为由,将这些土人代表都枷了,示众三日,自此激起了土人生乱,原本只有数百人规模,结果官府剿灭不利,不到半年,就发展到万余人,等袁朗受命领兵前去时,已经波及到了两州七县。

而等到袁朗被夺职驱回后,土人的这一次举事,已经波及到了两路四州。

袁朗也是个有心报国的人,可惜朝廷不用他,但他一时也不愿意转身就要去做贼。

马灵便换了方式,将辽国那里的情况都说了一遍,又说了金国崛起,然后说:“五胡乱华时,荆州被胡骑数番践踏二百余年,到了南北朝时,已经是赤地千里,官方造籍在册的百姓,一州只有千余人。”

“袁指挥,难道你就不怕在我辈的有生之年,再现这种惨烈的旧事吗?若指挥有心,何不去北地走一走,看一看?我梁山从不强迫好汉入伙,若袁指挥去了北地,见到小弟说的都是虚言,我这一颗头颅,任指挥拿去,如何?”

袁朗沉思了许久,方才说:“也好,我便去北地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