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800余步?!这是什么概念?”听到谭如晓解释的李芗泉瞠目结舌,李芗泉没有后世的测量尺,他不是很确切的知道宋代的一步有多远,但从平时的交流中,大概相当于后世的1.5米。

那这800余步将是何种恐怖的距离,那是1200米往上走啊!这个距离与后世的步枪射程相比,也是当遑不让,这,可能吗?

“真有这么厉害?”李芗泉不是半信半疑,而是全然不信。

“我亦不信矣!”谭如晓一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表情,但他还是一本正经的道:“我大宋能工巧匠多出牛毛,这些人基本都落在了鞑子的手里,他们究竟会捣鼓出甚么,不是我们说没有就没有的。”

嗯,有道理!

李芗泉很快就想通了“800米”的说法,有宋一代,经济发达,工业发展非常快速(相对而言),后期甚至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特征。尤其朝廷对兵器的改良,非常热心,也鼓励将士创新并有明文规定如何资励,譬如最远距离可达200米的突火枪已研制成功,堪称现代枪支鼻祖。

后来鞑子南下,他们将所俘金国、南宋、甚至中亚、欧洲等各地的各类匠人集中在大都等要害之地,命其专门研习兵器,竟然也颇有成绩,尤其是在南宋突火枪的基础上,于13世纪末研制出了世界上最早的金属管形火器--铜火铳!(确切年代无史考,从后世内蒙出土的文物来看,应在公元1300年之前就已出现。)

后来朱元璋反元之时,火铳、火炮已经非常普通。再有,鞑子攻破南宋将士守卫达六年之久的襄阳城,就是极大的利用了来自中亚的回回炮。这一切说明,鞑子在利用先进的兵器来装备自己军队的这一方面,他们从来都是积极响应的,比起后来的满清鞑子不知要强上多少倍。

那床弩能看到的只有三架,没有看到的,就不知有多少架了,假使有十架,可以想像,这等兵器发射大型弩箭时,那种巨箭袭来的感觉,怕不是一般人能扛得了的,还不说正在打造的箭塔、楼车,有钱有人有资源就是好啊,动辄各种攻城器械抡上。

这时,谭如晓又接着道:“右边的四架是回回炮,可将重数十斤乃至两百斤的石块抛出百米远,甚是犀利,我观此炮偏小,估计发五十斤的石块还是可能的。”

李芗泉大诧,原来右边的那高高的架子就是传说中的回回炮,连军事重镇襄阳都能被回回炮砸裂城墙,梅洞寨这等小城,能扛得住这炮砸吗?

你大爷的乌日吉呼,不用这么看得起我吧。

看到这里,羡慕嫉妒恨的李芗泉不免忧心忡忡,可想而知,这守城之战,将会是何等的惨烈!难怪教员的思想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

固守城市,就相当于以自己的劣势与敌人的长处比拼。然而,李芗泉有些无奈,如果放弃了梅洞寨,那么毫无疑问,他一定会成为流寇。

教员的思想有大批忠诚的人帮他去传播,然后才能在农村地区建立广泛的根据地。而自己没有,也没有时间。缩在梅洞寨,好歹还有城墙作为依靠。

没多久,突然从南面数骑飞驰而来,直往鞑子军营而去,约摸半个时辰,只看到鞑子大军中分出至少上千兵马,几乎没有集结,就匆匆向南而去,寨上之人大体也猜得明白,大约是南方将要发生大战,鞑子走得这么迫切,也说明事态紧急。

随着时间的流逝,鞑子大营在逐渐形成,李芗泉突然对谭如晓道:“刚才你道鞑子今日不会攻城?”

谭如晓语气坚定:“本来只有六七成把握,但这一回鞑子少说也抽调了千五兵马,当有九成的把握!”

李芗泉犹豫片刻,然后一巴掌拍在城墙之上,似下定了决心:“甭说九成,就是五成,我也要干,如晓,我不再犹豫了,马上集合长宁军兵马百五十人,皆着铁甲利刃,趁夜出城,我要夜袭!”

谭如晓双眼圆睁,急切道:“大人,方才我们商议,不是这样的啊。这如何使得,使不得啊!张都头已经抽调了朱雀军精锐,如今寨内早已兵寡将微,挡不住鞑子雷霆一击。”

“你不是说鞑子九成不会攻城吗?那只留着最基本的兵力就可以了,实在不够就抽些青壮来壮壮声势嘛,这不用我教吧。”

“可。。。。。。可就算鞑子不会攻城,但区区百五十人去攻鞑子大营,如同以卵击石,只会白白折损兵力,断断不可啊!”

“错!还有张靖一都,我的思路已经清晰,张靖只有七成机会,那么,我要将这七成机会变成九成、甚至十万。今晚是朱雀军唯一能偷袭的一晚,过了今天,鞑子必定日夜攻城,到时梅洞寨是完全扛不住的。因此,这老天命赏赐给我等的唯一机会,我岂能失之交臂,既然要赌,就赌回大的,怕什么,要死卵朝天,不死变神仙。大不了就是一死嘛,还能咋的?”

“这这这......标下谨遵大人军令,请大人吩咐!”面对这样蛮横的上司,谭如晓只得按命令行事。

......

话说那支从梅洞寨外鞑子大营被调走南下的千五军兵,却是增援苏合的,这事还得从头说起。

却是那阿兰酋长拦路请降后,马上向苏合献上一计:“如今长宁贼军共有大兵千余,携山都掌叛军八百、民夫上千,连攻豹尾寨未下,眼下驻兵于豹尾寨前,我今晨前往贼军大营,观贼军已兵疲将累,如若与白罗罗夷联合夹击,必可将在野外浪战的长宁贼军剿灭。

“并且,我探得消息,凌霄城易云霄那厮,在凌霄山顶多止有兵甲二三百,民千口,实不足以守城。若我大元攻城,某愿率石头寨前锋,将凌霄山长宁贼军连根拔起。”

王葛友嘿嘿一笑:“又如何能与豹尾寨白罗罗夷联合呢?”

这是此计成功的关键,阿兰似乎早就料到这个问题,他立即答道:“禀千户大人,某愿前往长宁贼军之中,骗得贼将信任,然后诈说可劝降白罗罗夷,随后我将亲自前往豹尾寨,与寨主旦吴进行商议,密谋反击之事。今日夜间,我必在长宁贼军中点火作为内应,大人见火光冲天而起,速来劫营,此事可成!”

“好计!好计!你们汉人有句话,柳暗花明又一村!”苏合哈哈大笑:“此事若成,前面所败,都不值一提,我的好酋长,你当为首功!”

听到此话的王葛友,阴沉的瞥了一眼抢风头的阿兰酋长,本想说说风凉话,但他不得不承认,这个计谋确实可行,考虑到苏合千户需要用此人来完成这一计划,他便不再言语。

豹尾寨,为西南少数民族中,人数仅次于都掌蛮的白罗罗夷所建立,寨主旦吴的家族,统治此寨已逾一百五十年,可谓根深蒂固,寨中夷民,个个听从寨主号令,又悍不畏死,是以,长宁军久攻不下。

豹尾寨离石头寨约摸三十余里距离,又是官道,虽年久失修有些坎坷,但马速还是落不下多少。半个多时辰下来,苏合骑兵已距豹尾寨不过六七里。

苏合计谋不行,但他作战却是有丰富经验,他挥手止步,令三百骑兵皆马衔枚人衔草,藏身林中开始等待,而那阿兰只带了数名山都掌随从,便径直前往长宁军中。

王葛友见阿兰酋长一走,马上对苏合道:“大人,防人之心不可无,此酋长如果真心降元也就罢了,如若其有诈,岂不是坏了大事?”

苏合一听,有道理,不排除这种可能,便皱眉道:“王大人有何高见?”

王葛友抚了抚胡须:“大人可即刻遣人回大营,向乌日吉呼大人禀告实情,求派一标人马火速前来,须今日子时前赶至,大人有两千人马在手,将对长宁贼军形成明显优势,如此,就算有诈,亦无法奈何我等,如果无诈,那么极有希望一举剿灭此地的贼军。”

苏合又是哈哈大笑:“王大人妙计百出,不错不错,此功若立,汝当记首功也!”

话说韩亮率将佐与骑兵从梅洞寨败退后,他舍不得把马匹丢弃返回凌霄城,同时也不免担心失了梅洞寨会遭统制军法处置,便一路向南,前往豹尾寨与易云凌、李由汇合。

听到梅洞寨得而复失,易、李二将皆大惊失色,李由当即建议就此撤兵,大队人马回石头寨与凌霄城,反正来日方长,但负责攻寨的主将易云凌却断然否定了:“不可,如若退兵,岂不是在此白白折损人马,豹尾寨眼下已岌岌可危,如今又有韩正将骑兵来援,我长宁大军势力更甚昨日,我等明日再战一场必下此寨。”

虽然李由是副统领,但因攻寨主将是易云凌,他也只是配合行事,作不了决定的。既然易云凌如此坚持,三人于是又商量起明日的攻寨步骤。

未时,寨外军士报石头寨阿兰酋长前来。山都掌蛮与长宁军如今是联盟,共同抗元,这攻寨大军中,还有几百石头寨的都掌蛮兵呢,既然酋长前来,当然不能不见,于是,还未商议出有效攻寨对策的易、李、韩三人听闻后,马上唤人请阿兰酋长进寨。

尚未入帐,阿兰便诚恳的大声道:“三位将军,阿兰不请自来,还望恕罪。豹尾寨多日未下,哨探又报鞑子自双河镇南下。在下夜不能寐,故前来相助。”

易云凌没声好气的说:“你能有何好计谋?”

阿兰却不计较:“我山都掌与白罗罗夷素来不和,但唯有此寨,与我井水不犯河水,五年前,在下受鞑子所迫,与寨主旦吴曾共同出兵讨伐答马剌(即蒲甘),打过几回交道,因此,我欲替长宁军说降此寨,就算不成,也不妨碍将军继续攻寨。”

三人一听,确实有些道理,如果能说降当然是上上之策,不降再攻打也不迟,于长宁军是一点害处都没有的,便同意了。

于是,阿兰只身前往豹尾寨,随即就与旦吴达成了协议,不过不是降长宁军,而是密谋如何夜袭长宁军。当然,等阿兰回长宁军寨时,他只能遗憾的回报易、李、韩三将:“旦吴没有同意!”

阿兰借日头西下,此处距石头寨路途遥远之故,需暂时留宿军寨当中,三将亦不计较,便安排他与自己的山都掌兵共歇一处。

是夜丑时,长宁军左面军寨突然起火,人声鼎沸,易云凌正在左寨,他慌乱命亲卫替其披挂出帐:“是何人喧哗,擒住立斩!”

古时军寨,除主将及巡逻军士外,其余人等夜间不得在寨中随意走动,以免引起营啸。

纵观中国古代军营,无不营规森严,别说高声叫喊,连没事造造谣都有生命危险。而且军营是地道的肃杀之地,中国传统的军规就有所谓的“十七条禁律五十四斩”,当兵的都是提心吊胆过日子,经年累月下来精神上的压抑可想而知。

另外一方面传统军队中非常黑暗,军官肆意欺压士兵,老兵结伙欺压新兵,军人中拉帮结派明争暗斗,矛盾年复一年积压下来,全靠军纪弹压着。尤其是大战之时,人人生死未卜,不知自己什么时候一命归西,这时候的精神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

一旦发生营啸,将可能酿成最可怕的后果,北宋救援太原之战,就因为有传闻宗翰来了,引发二十万大军营啸溃散。因此,当易云凌一听到这可怕的吼声后,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发生营啸了。

“弹压、弹压!”

但是他很快发现,这不是简单的营啸,倒像是一件有蓄谋的叛乱,因为,这些吼声是统一的,不是汉言,是山都掌话,莫非都掌蛮反了?

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