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四个孔武有力的御林军,颇为吃力地抬着两个鼓鼓囊囊的袋子缓缓走来。
这两袋东西看似沉重无比,但她们依旧稳稳当当地将其放置在了朝堂中央。
以张一砚为首的一行人,行至大殿中央,叩首行礼,声音洪亮而整齐。
“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她们的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激动与期待。
靖安帝坐在高高的龙椅上,见状连忙微笑着说道,“快快免礼,诸位爱卿辛苦了。”
说罢,她便亲自快步走下台阶,径直朝着张一砚等人走去。
张一砚见靖安帝走来,心中更是激动不已,她急忙侧身让开一个位置,将身后的两袋物品展露无遗。
那袋子口微微敞开,隐约可见里面装满了灰白色、晶莹剔透的颗粒。
其余几人则默契地伸手解开袋子口的绳索,随着两个袋子被缓缓打开,里面装着的灰白色海盐如潮水般涌了出来,瞬间展现在众人眼前。
“陛下,木侍郎不辱使命,海水制盐之法,成功了!”
张一砚难掩激动之情,高声禀报道。
盐的重要性文武百官都是知晓的。
之前陛下就曾派出过工部尚书曹大人前去探寻海水制盐之法,可惜并未有所得。
听到海盐成功制成的消息,朝堂两侧的官员们纷纷骚动起来。
她们一个个都伸长了脖子,瞪大了眼睛,想要往这边瞧个究竟。
然而,由于张一砚等人围得紧密,任凭她们怎么努力,也难以看清那两袋海盐的真实模样。
她们的脸上写满了好奇与期待,这一刻,整个朝堂都因这海盐而沸腾了起来。
这时,只听靖安帝高声道,“曹卿、尉迟,速来朕前。”
尉迟敬德是从三品盐运使,专门负责具体执行盐务管理,其职责包括管理盐的运输和销售,确保盐的供应和分配。
可以说,在这满朝文武之中,若论对盐的了解程度,无人能及尉迟敬德。
闻得陛下召唤,曹元弋和尉迟敬德不敢怠慢,立刻齐声应道,“臣在!”
随后便迅速走出队列,来到了靖安帝跟前。
靖安帝指着地上的海盐说道,“二位爱卿,仔细查看一番,此海盐是否真如所说这般成功制成。”
她的语气中透露出一种期待与紧张。
二人领命,蹲下身子细细查验起来。
她们用手轻轻捻起几粒海盐,仔细观察其色泽、颗粒大小以及杂质情况。
尉迟敬德还抓取了一小撮盐粒置于口中,细细品尝。
片刻后,尉迟敬德起身,面色潮红,颇为激动地回禀道,“陛下,此海盐颗粒均匀,色泽纯正,杂质甚少,确为上乘盐。”
她的声音中充满了喜悦。
曹元弋亦点头称是,脸上露出了满意与自豪的笑容。
靖安帝闻言大喜,目光扫向群臣,“众卿家,海水制盐之法若是推行开来,我朝盐税必将大增,百姓也再不会因缺盐而受苦。木侍郎此番功劳极大,朕要重重赏赐于她。”
她的声音中充满了坚定与决心。
众臣皆高呼陛下圣明,脸上露出了敬佩与羡慕的神情。
她们深知,这海水制盐之法的成功,不仅意味着国家税收的增加,更意味着百姓生活的改善。这是何等伟大的功绩啊!
然而,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户部尚书站了出来。
她神色凝重地说道,“陛下,虽海盐已制成,但制盐工坊的建立、工人的招募以及各地盐路的疏通都需耗费大量银钱人力。臣恳请陛下斟酌行事。”
她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担忧与谨慎。
靖安帝闻言略作沉思,片刻后说道,“此事朕已考虑周全。可先让木侍郎将海水制盐工程所需程序、人力和图纸整合写份折子递上来。
工部、政盐官与户部共同商议后,由国库拨出一部分款项试行。待有收益之后再行扩大规模。”
户部尚书闻言欣然应下,退回队列之中。
靖安帝接着说道:“木侍郎此刻不在朝中,但其之功不可磨灭。传朕旨意,赏木府黄金千两,绫罗绸缎百匹,并赐温泉山庄一座。”
众臣听闻,心中皆是惊叹于皇帝的大方赏赐。
这时,礼部尚书出列进言道,“陛下,海盐制成乃我朝一大盛事,理当昭告天下,举办庆典,一来彰显陛下圣恩,二来可鼓舞民心。”
这等能载入史册的光辉事迹,靖安帝身为帝王,自然是不能免俗的。
她微微颔首说道,“礼部所言甚是。不过木爱卿尚未回京,庆典一事暂且不急。但不急不代表朕不重视此事。庆典之事交由礼部操办务必要办的妥帖、隆重。”
礼部尚书刚退下,兵部尚书却上前一步。
“陛下,虽海盐之事可喜,但臣不得不提醒陛下,边境近来不安宁,邻国似有蠢蠢欲动之势。这制盐之法若推行,恐怕他国觊觎,会生事端。”
靖安帝眉头微蹙,“兵部之意可是暂停制盐之法?”
兵部尚书忙摇头,生怕说慢了在这大喜的日子触了陛下的霉头,语速飞快的说道,“陛下误会,臣只是希望能增兵边境,以防万一。且制盐之法乃机密,切不可泄露。”
靖安帝点头,“准奏,兵部可挑选良将率兵前往边境。至于制盐之法保密一事,朕相信诸位爱卿自会谨慎。”
靖安帝话音刚落,只见吏部尚书站了出来。
“陛下,制盐之法既成,推行之时必涉及多方管理,臣以为当选拔贤才负责此事,以免生乱。”
靖安帝认可地点头。
“吏部可着手选拔合适之人选。”
此时,一直站在角落里默默观察的姜御史开口了。
“陛下,制盐大事,关乎国计民生。臣恳请陛下选派清正廉明之人监督整个制盐推行过程,以防有人从中贪污舞弊。”
靖安帝闻言颇为赞赏地看了姜御史一眼,语气严肃地说道,“姜御史所言极是此事关乎国家大局不可有丝毫差池。
此事交由吏部与政盐官共同审核筛选合适人选。务必将名单慎重写出折子递来朕要亲自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