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开篇激战1860 > 第396章 选大还是选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华夏全新建造的“燕山”号航空母舰,具有显而易见的试验性特征,体型也不是很大,造价约为820.4万华元。

“燕山”号的舰体全长188.3米,宽21.3米,吃水7.1米,标准排水量10,700吨。

在这个舰体顶层,铺设有176.5米长的单层木质全通飞行甲板,甲板最宽处为23.7米。

舰上装有华夏自研的第一代飞机助降系统,以及包括十二道横向拦阻索在内的着舰制动装置。

在飞行甲板的右侧,接近舷旁中间位置处设有一座小型的岛式建筑,紧接其后的则是纵列的两座烟囱。

飞行甲板的下方,为单层开放式的机库,长度约占飞行甲板的八成,机库的两端沿甲板中线各有一座升降机,飞行甲板与机库之间皆由此转运。

相较于封闭式机库,开放式机库不利于飞机的养护,还存在着高海况下容易进浪等问题。

但开放式机库的结构更轻,更利于建造,当机库内发生爆炸时能让能量散发出去,同时方便管损作业,此外还可以在库内进行飞机预热,甚至实现从机库直接向外弹射飞机。

“燕山”号的舰艏也同样采取了开放式样,从外部可以清晰的看到擎住飞行甲板的支柱结构。

动力系统方面,采用两套齿轮减速式蒸汽轮机,八座重油专烧水管锅炉,双轴推进。

总功率为70,000马力,设计航速29.5节,在15节航速下的最大续航力为7,000海里。

“燕山”号计划搭可载双翼式舰载机共30架,另有6架备用飞机,其中舰载战斗机20架,备用机4架,鱼雷攻击机10架,备用机两架。

舰上装有的自卫用武器,为八门1917年型40倍径100毫米高射炮,和八座双联装1925年型70倍径37毫米高射炮,全舰载员1,082人。

根据《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规定,各海军列强在不超出本国航空母舰总吨位份额的前提下,是可以在准备废弃的在建主力舰中选择两艘改造成航母的,改造舰的单舰排水量上限也提高到了33,000吨。

由于舰载飞机起飞的需要,航空母舰在航速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故而各国尚未完工的战列巡洋舰便成为了改造的理想目标,具备一定完工程度且尚未下水的,则更是最佳选择。

其中美国海军便从废弃的“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中,选取了完成度约为两成半的“列克星敦”号,和三成半的“萨拉托加”号,进行航母改造。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改造完成后的两艘“列克星敦”级航空母舰,其排水量皆超过了条约设定的单舰上限。

但美国人充分的发挥了“钻空子”的本事,找到了条约文本中的漏洞,即允许主力舰额外加装上限为3,000吨的防雷设施和防空甲板装甲。

美国人认为,由主力舰改造而成的航空母舰也应享受这个待遇,故而得到了这个“额外加强吨位”,且不计入该国航空母舰的总吨位份额。

与美国类似,日本也选择了在航速上最为适合的“比叡”级巡洋战舰,用来改造成航空母舰。

具体被选中的两舰,是完工程度都接近四成的“比叡”号和“榛名”号。

然而一场发生于1923年9月1日的,举世闻名的关东大地震,在让东京的大片地区沦为废墟的同时,也使得横须贺海军工厂遭遇了重灾。

在地震中,正在该厂进行施工作业的,包括“比叡”号在内的多艘舰只严重受损。

其中“比叡”号被地震波高高的掀了起来,然后重重的摔在了船台之上,直接报废再无修复的价值。

无奈之下,日本海军只得选择同属在建却应被废弃的“加贺”号战列舰,作为“比叡”号的替代品,接受航空母舰改造工程。

改造完成后的“榛名”号和“加贺”号航母,虽然结构类似,但由于后者的“前世”是战列舰,固有的先天不足导致其航速只有26.7节,在航母家族中算是很低的了。

在美日之外,其他国家的海军对主力舰改造为航母一事,就没那么积极了。

英国方面,因不愿占用过多的排水量份额,所以放弃了在建的战列巡洋舰,而是把改装的目标放在了“勇敢”级大型轻巡洋舰的身上。

法国选择进行改装的只有一艘,是刚刚建造至下甲板高度的战列舰“贝亚恩”号,在改造成航空母舰后航速只有21.5节,基本不具备舰队作战的意义。

至于意大利,则根本对航空母舰提不起更多的兴趣,因此在这个领域长期处于停滞的状态。

华夏海军这边,倒是很重视航母的发展,可是却没有合适的可用来改造的主力舰可用。

两艘未建成便遭条约废弃的“山东”级战列巡洋舰,三号舰“西藏”号和四号舰“朔宁”号的完工程度都已超过了八成,不再适合进行改造。

这两舰最终的命运,便是同许多被废弃的其他老舰一道成为了靶舰,在为海军做出了试验和获取数据的贡献后,沉入海底。

其实对于国防军海军来说,原本就认为改造而成的航母,因原始设计上的欠缺,存在着吨位浪费等各种问题。

因此即便是有合适的舰只可以用来改造,华夏也是不会采用的,甚至还在华盛顿会议中,曾对改造航母的议案提出过反对,只是没有坚持下去而已。

可不论是改造,还是新造航空母舰,国防军海军与别国并无区别的是,都同样面临着究竟应该发展大型还是小型的选择。

在当时的世界海军界,普遍流行着一个观点,就是攻强守弱的航空母舰,一旦甲板上挨了一枚炸弹,便有极大可能整舰失去战斗力。

若是这样,大型航母就如同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反倒不如分散建造数量更多的小型航母,在提高生存率的同时还能保持战斗力。

然而若把目光放得稍微远些就会发现一个趋势,就是尺寸和质量更大,速度更高的金属单翼飞机,早晚都将取代对起降要求较低的旧式双翼机。

届时小型航母在飞机运作上,将变得十分困难,而且单舰载机数量的降低,也将令其的实战价值大打折扣。

而关于这些,华夏海军在开始“燕山”号的实用后不久,便已有所察觉,因而后续舰只的发展方向也就变得逐渐明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