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开篇激战1860 > 前传之节十一:漫漫长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自清英订约以来,战事平息。百姓们又如从前般循规蹈矩的过着日子,朝堂上也同以往般继续歌舞升平。

转眼间一年又过去了,似乎那场祸乱已经彻底云烟散尽,跟洋夷有关的事已不必再提了。然而该来的总是要来的。

这一日,陈堂收到上海道员宫慕久呈报的公文。

称英国首任驻上海领事乔治?巴富尔再次提议,要求按照清英双方已经订立的条约,早日开放上海为商埠。

巴富尔还威胁说,如果清国官员继续推诿,就是无视已订条约,将承担一切后果。

陈堂的上级,现任两江总督是耆英,此时他正奉皇命赴广东与洋人订立章程,尚未返回。

但在临行前的交代中,他曾对陈堂说过,如果洋人生事,诸如通商、开埠等等,尽可以放手让当地官员进行处理。

言外之意,就是要权力下放。更深层的意思则是要他尽可向下推卸责任。

这也是大清各级官员们,对待洋人的普遍态度:能躲就躲,避而远之。

可陈堂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涉洋事务关系重大,如果处理不好,或者生出祸乱,或者有失国体,最后遭难的都是百姓。因此决不能轻易推托。

于是,他准备亲赴上海,与洋人交涉。

不料消息一出,苏州城里的各路官员、士绅们像炸了锅一样。纷纷跑来劝谏,劝他不要去。

还说什么,这洋夷之流,避之还来不及呢,抚台大人怎么还自己主动上前呢。

抚台大人是我天朝封疆要员,去和这些洋夷们议事,岂不有失身份,就让上海道自行解决吧。等等。

搅得陈堂是不胜其烦。最后无奈,只得迫于舆情先将此事放下。

但陈堂还是向上海发出了谕令,其中明确的强调了,与洋人交涉应以大清律法为基础,所能应允的范畴也仅基于对外已经签订的约章,决不得有分毫逾越。

另外在与洋人的交涉中,若需形成文本则必须要上报,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订立。

好在宫慕久也深知干系重大,对陈堂的要求进行了严格的执行。

这宫慕久,字竹圃,从小就读圣贤书的他,打心眼里就厌恶、鄙视这些洋夷。若不是差事使然,他连面都不愿意相见,又怎会让他们讨得便宜去。

就这样,虽然在道光二十三年九月末上海正式开埠,但英人想要的占地等文件却一个也没能订下。

时间这东西说来也怪,若以迁延的方式,总能过得飞快,就这样两年一晃又过去了。

这日晚间,陈堂正在书房中看书。忽然房外传来一阵微弱的吵杂声,还听见有人在低语。

陈堂书房所在这小院,向来肃静,从没人敢如此,今天这是怎么了?

正在他诧异之间,书房的门却被人兴冲冲的推开了,有人闯了进来。

是何人这般无礼,陈堂正欲斥责,却见进来的人纷纷跪倒在地。

“父亲!”“叔父!”“老爷……”“我们回来了!我们回来了……”跪着的几个人带着哭腔,杂乱的叫道。

借着书房内的灯火,陈堂仔细观看,原来跪在他面前的,正是已经离家三年的陈济方和陈济怀兄弟,还有当初跟他俩一同走的那两个小厮。

“我的儿呀!”陈堂激动万分,顾不得其他,直扑向两个子侄,抱住他们。

三个人顿时哭在了一起。跪在后面的两个小厮,还有站在房门口的陈济生和管家老吴也都跟着不断的抹泪。

过了好一阵子,房内的哭声才慢慢消退。陈济生上前同两位兄弟一同扶起陈堂。

陈堂则紧紧的握着两个游子的手,不断的上下打量着,又抬头看了看那两个小厮。

几年不见,陈济方倒没怎么变样,只不过眼神里更加透着干练了。陈济怀和两个小厮变化较大,他们走时才十五六岁,稚气未脱,如今已显成人模样,也壮实了很多。

或许是烛火昏暗的缘故,几个人看起来都肤色黝黑。

又寒暄了几句后,管家老吴带着两个小厮先下去休息了。书房内只剩下陈堂,和身旁的三个子侄。

百感交集之余,陈堂这才问起他们为何这么久才回来。兄弟俩便你一言我一语的述说起他们的经历来。

原来自从那一晚,他们兄弟一行登上英船,第二日便起航离开了江宁。

随后,他们跟随英国船队一路到了香港。在香港停留数日后,因为璞鼎查要继续留在东方履行公务,一时无法抽身回英国,便安排他们乘坐洋人的商船出海。

璞鼎查并未失信,他虽然不能同行,但是指派了专人和通译一路陪同、照顾。还专门写了信带给他的英国朋友,要他们关照陈济方等人。

他们一行从香港出发,跨过南洋,到达新加坡。又横渡印度洋,途经印度,到达东非。

接着绕行非洲大陆,路过好望角,又沿着大西洋东岸,在葡萄牙中转。数月的旅程后,终于到达英国,也见识了沿途的风物。

在英国,璞鼎查的朋友们帮助了他们。在这些英国朋友的安排下,他们在英国各处都得到了热情的接待。

他们参观了军港、煤矿、铁厂、枪炮厂,还见到了火车,总之很多新鲜玩意儿。也了解了很多当地的风土人情,看到了英国的社会状况。

他们在英国待了有大半年的时间,随后又在友人的安排和陪同下游历了欧洲大陆。

他们去过了荷兰、比利时、法国、奥地利、普鲁士、威尼斯、罗马、西班牙。在欧洲旅行了又足有近一年。

回到英国后,本来就准备返回大清的,临行前他们去向璞鼎查告别,此时他已经卸任了香港总督并回到英国任职。

璞鼎查又建议他们应该去看看新大陆,并且可以提供安排。他们觉得机会难得,便欣然前往。

他们从英国启程,横渡大西洋,先到达了加拿大。随后,他们在美国旅行了数月,然后从那里开始了回家的旅途。

这次,他们是沿着大西洋西岸出发的,在南下途经西印度群岛后,到达了巴西。领略了南美风光后,东渡非洲。

再后来,从非洲沿着来时的航路一路回到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