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知了...知了...

相比较北疆的雷雨天气,初夏的大唐长安,艳阳高照,也显得更加炎热一些。

皇宫上的琉璃瓦,在烈日的照耀下更是闪烁着刺眼的光芒。

加上今日无风,整座皇宫就如同在一个巨大的蒸笼之中。

闷热的气息弥漫在每一个角落,几让人感到窒息。

“吵死了......难道听不见这恼人的蝉鸣声吗?孤养着你们是吃闲饭的吗?还不给我赶跑它......”

午时刚过,东宫。

一道男孩子变声期特有的沙哑嗓音,猛地响起,带着满满的怒意。

正是已经入主东宫的太子李承乾。

此时,他穿着一身宽松的丝绸睡袍,站在窗户边,两手叉腰,朝着屋外大声喊了起来。

贞观三年,四月。

太上皇李渊从太极宫迁往大安宫后,当今皇上搬去太极殿听政。

东宫这个从李世民登上皇位开始,也一直居住的宫殿。

终于迎来了他名副其实的新主人——太子李承乾。

入住到东宫的太子李承乾,看到这座储君之殿。

雄心壮志,励志要好好大干一场。

让父皇李世民和全天下的百姓,都看到他的能力与担当。

事实上,还真如他所愿。

没过多久,关中就再次爆发了旱灾。

只不过事与愿违,就在他踌躇满志想要赈灾施粮,挽救万千黎民百姓时。

等到他亲自下场之后,才发现困难重重。

粮食短缺,物价飞涨,灾民们流离失所。

他想要解决百姓粮食问题,可无论是施粥还是放粮。

总有无数贪图便宜,没有受到灾害影响的人混入其中,贪图便宜。

作为储君,在意名声的他,又不想像李恪那般雷厉风行地采取强硬或者阴柔手段。

这让李世民分配给他赈灾的粮食,很快就捉襟见肘。

对于物价飞涨,不了解调节市场的李承乾。

只能拜访长安城中,那些大粮商,劝说他们降低粮价。

未来的储君亲自出面,那些大粮商自然愿意卖一个面子给李承乾。

只是老话说的好,商人逐利,当他们的利润达到1百分之十的时候,他们将蠢蠢欲动:当利润达到百分之五十的时候,他们会不顾一切,铤而走险,当利润来到百分之百的时候,他们敢于践踏人间的一切法律,在利润达到百分之三百的时候,就算是九族的人伸手拉也拉不住他们。

一开始那些大粮商,倒也颇为配合地降低粮价。

然而,要知道,长安人口众多,作粮食买卖的人何止百家。

若是李恪的话,很有可能召集宴请所有粮商,一起恩威并施,迫使他们就范。

但贵为太子之尊的李承乾,自然也不会屈尊、放下身段去找那些中小粮商。

为此那些中小粮商见有利可图,依旧我行我素哄抬物价,使得粮食市场混乱不堪。

对于,灾民们流离失所的情况。

李承乾和李泰的想法并无二致。

他们将他们在长安城中闲置的房产,以及朝廷的补助修建起临时的收容所,为那些流离失所的灾民提供居住的地方。

只不过灾民实在太多,这样的临时收容所杯水车薪,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不说,还引来了许多的挣抢。

后来,扛不住压力的李承乾,还是放下面子,学李恪弄了一个以工代赈。

让灾民通过参与一些公共工程的建设来换取粮食和报酬,这样既可以缓解灾民的生活困境,又能推动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

这样一举多得,还能让他的名望再上一层楼。

只不过,像这样的项目工程,需要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形成一个闭环。

也就是材料的供应不能断,灾民的口粮不能少,以及他们的报酬需要一分不少的及时发放。

一旦这其中那个环节上出现问题,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还会引发无数的麻烦。

很显然,李承乾作为未来的储君,皇帝李世民也为他的东宫小朝廷,配置了许多德才兼备的辅臣。

按道理来说,有这样一群能干的臣子辅佐,李承乾在应对旱灾的过程中应该更加得心应手才对。

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简单。

以李世民拨给他们的粮食和资金,只要算的细致一些,倒也勉强能够周转起来。

但一是李承乾没有李恪那些雄厚的资金。

二是,李承乾这次赈灾需要管理的地方,他没有系统的认识和统筹。

他习惯性拆东墙补西墙,虽然在短期内看似解决了一些紧急问题,但从长远来看,却让整个赈灾行动陷入了更加混乱的局面。

原本可以有序进行的以工代赈项目,因为资源的突然调配而被迫中断,导致工程进度延误。

原本有所安定的灾民,非但没有了生活来源,就连之前欠下的酬劳,也无钱支付。

这一下子,就引发了骚乱。

一些早已就对这次赈灾不满的灾民,当天晚上就报复性的纵火,烧死了数十位陷入沉睡的灾民。

要不是被巡街的武侯发现的及时,火势恐怕会进一步蔓延,造成更加惨重的后果。

这一事件,也直接导致了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的赈灾失败。

李世民也不得不挪用征讨大军的军粮,以此来平复那些愤怒而绝望的灾民情绪。

赈灾失败之后,魏王李泰被李世民勒令闭门思过,好好反思。

半年之内,不得出宫半步。

这里就不得不说,相比较李承乾中规中矩的赈灾。

魏王李泰的赈灾,就更显的书生意气,或者说急功近利一些。

他一心想要在这场赈灾中崭露头角,赢得李世民的赞赏和更多的权力支持,根本不考虑实际情况和长远规划。

他在赈灾过程中,就追寻三个要求,速度、效果,收获。

根本不考虑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后续。

李泰在开展各种救济行动时,先是大张旗鼓的摆开架势。

见到灾民来领取救济物资时,不考虑实际需求和人员的甄别,只是一味地发放。

虽说留了个心眼,根据户籍发放。

但也有很多并非真正受灾的人也混入其中,大肆领取物资。

导致资源很快就出现了短缺。

而且,李泰在管理方面也较为混乱,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得一些不良官员和商人趁机中饱私囊,进一步加剧了赈灾的困难。

在李泰被紧急召回后,太子李承乾的赈灾行动,也被李世民紧急叫停。

只不过碍于李承乾的太子身份,李世民并未大肆地斥责他。

见他在办理实事上,还缺乏足够的历练和决断力。

于是将他叫回宫中,派遣一些经验丰富的大臣去教导李承乾,引导他在处理事务中学会权衡利弊、统筹全局。

就连房玄龄和魏征也被李世民吩咐,空闲的时候,教导教导太子。

今天上午,被大儒张玄素灌输了一脑子之乎者也,脑子嗡嗡的也就罢了。

在与老师于志宁复盘这次救灾行动时,还被好好训斥了一番。

太子殿下,这次赈灾,该犯得不该犯的错误,你都犯了一个遍。

您且看燕王李恪。他在处理这类事务时,总是谋定而后动,充分考虑各种情况,既不冒进求速,也不拖沓误事。在赈灾一事上,合理调配资源,严格监督执行,确保每一份物资都能用到实处。

见到好的办法,即使被那些好事者辱骂,也果断采用。

而殿下您太过在意他人的眼光和议论,以至于在行事时束手束脚。您身为太子,当有更广阔的胸怀和更坚定的信念。不能因害怕被人说三道四就放弃正确的决策。

此次赈灾失败,您当深刻反思,摒弃这些不必要的顾虑。若您一直如此,将来如何能担当起治理天下的重任?

陛下对您寄予厚望,为您配置诸多贤能之臣辅助,您当放下身段,虚心学习,从此次赈灾失败中汲取教训,勇敢地借鉴他人成功之法,不断完善自己的行事方式和决策能力。

只有这样,您才能在未来成为一位让百姓爱戴、让群臣信服的贤明之主。”

于志宁言辞恳切,目光紧紧盯着李承乾,期望他能真正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

只不过,很显然正在气头上的李承乾,又正值叛逆期。

非但没有觉得于志宁是为他好,还认为于志宁是借助燕王李恪羞辱他。

好不容易挨到中午,摆脱了说教。

吃完饭之后,习惯午睡一会的他,是越想越生气。

又因为天气炎热,导致心情越发烦躁的他,听到那喋喋不休的蝉鸣之后。

再也无法压制住心中的怒火。

猛地站起身来,大踏步走到窗前,对着窗外的蝉鸣发出了怒吼。

太子李承乾突如其来的怒火,将正在走廊中纳凉的宫女内侍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听到李承乾述求的那些宫女和内侍,顿时惊慌失措的拿着竹杆等工具,驱赶那些恼人的知了。

殿内,李承乾依旧阴沉着脸,看着那些慌乱地四处寻找蝉声来源的宫女内侍们,心中的烦躁并未减少半分。

此时,李承乾的贴身内侍小心翼翼地走上前来,轻声说道。

“太子殿下息怒,这蝉鸣本是夏日常事,莫要为此气坏了身子。”

李承乾狠狠地瞪了他一眼,怒道:“常事?本宫如今满心烦躁,这蝉鸣声声刺耳,如何能忍?”

太监连忙跪下,惶恐地说道:“殿下息怒,小的们这就尽快将蝉声驱尽。”

只不过,还没过多久,又李承乾的耳边又传来一阵脚步声。

李承乾眉头紧皱,心中的怒火再次被点燃。

他想也没想的开口道:“不是叫你去驱赶那恼人的蝉鸣吗?怎么又......”

只不过剩下的话,李承乾没有说出口。

因为进来的并非刚才的内侍,而是他的母亲长孙皇后。

“哟......今天这是怎么了?拉长着一张脸,还发这么大脾气。”

长孙皇后看向长子李承乾,眼神中带着关切的语气说道。

李承乾见到母亲,心中的怒火顿时消了大半。

但仍有些委屈和不甘。

他低下头,朝着长孙皇后躬身施礼道:“孩儿见过母亲,儿臣无事,只是心中有些烦闷,一时没控制住情绪而已。”

长孙皇后走到李承乾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

“乾儿,为娘知道你近些时日因赈灾之事心中不快,但如此大动肝火,岂是太子所为?你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可被情绪左右。”

李承乾默默点头,“母后教训得是,是儿臣着相了。”

“您今日怎么过来了?”

“怎么?我来看看我儿子还不行啊?”

长孙皇后微微扬起嘴角,带着几分宠溺地看着李承乾。

接着,她又语重心长地说道:“乾儿,你可知你如今的身份不同往日,你的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此次赈灾之事,你确实有诸多不足之处,但也不能因此而自怨自艾或者乱发脾气。你要学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变得更加成熟稳重。”

李承乾静静地听着母亲的教诲,心中的愧疚愈发强烈。

他低声说道:“母亲,儿臣知道错了。儿臣定会好好反思自己的行为,努力改正错误。”

长孙皇后微微颔首,继续说道:“你要明白,你的老师们都是为了你好,他们的批评和建议都是希望你能成长为一位优秀的储君。还有恪儿,他在上次赈灾之事中的表现,确实可圈可点,你不应将别人的优秀视为对自己的羞辱,而应该虚心学习,取长补短。”

说来奇怪,现在只要李承乾听到李恪这个名字,他心中就极为的复杂。

一方面,他不得不承认李恪在赈灾之事上的出色表现,心中有着一丝钦佩。

可另一方面,那股不服输的劲儿又让他觉得有些嫉妒和不甘。

但这句话乃是从长孙皇后嘴里说出来的,尽管他心中仍有些不合适,但也没有表现出来。

“母亲,儿臣明白了。儿臣以后不会再这么任性妄为,一定会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努力提升自己。”

长孙皇后露出欣慰的笑容,说道:“好,为娘相信你。你要记住,你作为太子,未来的储君,你的身上,肩负着大唐的未来,要时刻保持冷静和理智,不能为了一时的失败,而气馁。

此次赈灾失败,虽有诸多外在因素,但你自身的问题也不可忽视。你要学会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不断完善自己。

你要明白,成为一位优秀的君主并非易,你不能总是局限于自己的小情绪中,明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