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都市言情 > 有人不请自来 > 第217章 小师弟你是被流放了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7章 小师弟你是被流放了吧?

5月31日

当陈一平在电视上看到证监会出台股权分置改革的具体措施,以及南沙经济特区领导小组正式成立的新闻时,人已经在乌鲁木齐。

他邀请了温如军教授和他的学生,以及京城大学的学长学姐们一同前来,很明显就不是为了筹备他的演唱会来的。

同时跟他一起前往乌鲁木齐的,还有南沙工地上的200名工人。

这么一大群人,坐着飞机唱着歌从夏国的最东南版图一路辗转到达最西北,可不是为了旅游来的。

他带的全都是渝州籍的工人。

“真如你说的,你拿到了150万亩地?”

温如军教授将信将疑。

“嗯,千真万确。”陈一平笑道,“不然我怎么可能有胆子把您这尊大神给请过来?”

温教授看他的眼神有些复杂,如果不是文总发话,谁会信你这个嘴上没毛的毛头小子?

到达乌鲁木齐的第二天,他们没有多做停留,租了十几部大巴车就朝边境出发了。

和他们一起的,还有从某军区医院征调来的一支医疗队。

古往今来,移民工作中最怕的就是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

这就是为什么陈一平这次要带上渝州籍的工人的原因。

通过他们来观察将来大规模移民的时候可能会出现的具体状况。

大家最大的不适应,其实还是时差,其次才是气候和饮食,如果身强体壮的建筑工人都顶不住,其他人就更不必说了。

夏天的新疆,天亮的时辰和内地的南方省份差不多都是早上六点,天黑的时间却是晚上十点以后。

整整十六七个小时的白昼,陈一平一时也不能适应。

何况是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老百姓们?

“师兄,时差的问题要记录下来,要根据这里的气候条件的变化制订合理的时间表。”

“嗯嗯,我们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师姐,之前设计的院子,能不能搭个自动化的棚?而且最好是能利用上太阳能的那种。”

“好,但技术方面…”

“先设计,再讨论。”

等等,太阳能?光伏产业?

车上的这群高级知识分子,眼前几乎同时发光。

阿勒泰乃至整个新疆的自然资源数据很快就被找了出来。

最后,大家不约而同的把目光集中在布尔津县,最后,定格在了边境的那个民族乡。

“唉。”

大巴上又几乎同时响起了叹气声。

地大物博的另一个意思,就是同一个省份往往自然条件完全不一样。

你能想象戈壁滩过去不远的地方,平均海拔1500米,平均每年都要发生一次雪灾?每次雪灾从每年的12月份到次年的四月份?

这种地方搞什么光伏产业?

“小师弟,你这是被流放了吧?”有个师兄打趣道。

那个山区地处四国交界,年平均气温18°。

这不是流放,那怎么才是流放?

然而陈一平面前,却出现了一张试卷的模样。

新的考试开始了。

“别灰心嘛,虽然咱们的土地在那里,但是也不见得我们只能在那里发展啊?我们可以把整个阿勒泰地区给纳入发展范围的嘛。”陈一平笑道,“还有,你们就没发现,咱们那里有个湖?”

“我的小师弟,交通啊!再怎么风景如画,交通问题不解决,旅游业也是发展不起来的。”

“问题就是用来被解决的,不然咱们来这里干什么对吧?”陈一平笑道,“留在京城看电影不香吗?”

温如军教授倒是被他的这个态度打动了。

问题的存在就是等着人们去解决的,所以这一趟,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发现问题,回去之后再拿出解决的方案。

他们从早上太阳升起的时候出发,除了必要的停车休息外,一直换车不换人的赶路,终于在东八区时间下午五点抵达阿勒泰地区的行署所在地阿勒泰市。

然后在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马不停蹄的继续赶往布尔津县。

又是三个小时的车程。

看来这里的白天时间长是有道理的,至少方便人们赶路。

布尔津县的县府所在地布尔津镇,这时候的户籍人口只有5000多人。

在三月初,冰雪才刚有初融迹象的时候,一批批身穿迷彩服的军人昼夜不息的经卡车大巴等等各种交通工具被送到了这里。

县城的地方不够住,他们就干脆在县城外的空地上扎了帐篷住了下来。

后来来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当中的一部分就继续往西北走,一直到禾木的喀纳斯湖畔才停了下来。

随他们而来的,还有一大批的工程车辆和设备。

起初当地人还好奇这些内地来的人都是些什么人,做什么的,但是当一辆辆装甲车载着荷枪实弹的士兵押着数不清人数的橙色囚衣的劳改犯抵达之后,没有人再敢靠近俨然已成为军事重地的郊外所在。

陈一平在5层楼高的县政府,见到了有过几面之缘的罗去疾。

他乡再见,罗去疾也没和陈一平多说什么,指挥着手下的弟兄将温教授和学生们接进营地,大巴车队的工人们和医疗队就留在县城。

陈一平对领队的包工头说道:“胡大哥,继续按照在南沙的习惯开展工作,有什么问题就跟我师兄一起商量,争取到10月初能把咱们的大楼搞起来。”

这包工头和这些工人,都是当年万佳欠薪风波后投奔创世纪集团的那批人,属于陈一平亲自挖来的嫡系建设队伍。

他们已经不是散兵游勇式的工程队,而是在创世纪集团有名有姓登记在册要缴纳五险一金的正式员工。

他们被胡大山从两万多人里挑出来,无论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和对集团的归属感都是最深的。

当然,他们在新疆期间的薪资待遇也比在内地高了一半。

罗去疾留下人带着胡大山去和当地政府打交道,亲自开着吉普车载着陈一平进了营地。

陈一平刚下车,一道熟悉的身影就扑进了他的怀里。

“陈总,你终于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