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营在汉中一带展开的行动,成功地引起了大济朝野上下的关注。
于是,大济各地的主力军纷纷涌向汉水出口的襄州以及济江中游的宜州集结,期待着当蓝营冲出巴蜀后,给它来一顿迎头暴击。
然而,事实却是近两个月来,在参谋总部的精心策划下,蓝营各部上演了一场“金蝉脱壳”的大戏。
普通大众和外界所见的景象是,沿着金牛道和子午道,源源不绝地有大量军队从巴蜀地区向汉中进发。
但外人所不知道的是,这些队伍在进入汉中稍作休整之后,又迅速换上便衣,趁着夜色换了条路线悄悄返回了原来的驻地。
如此的一番折腾,被参谋本部当成了长距离拉练及远程行军保障,倒也是一石二鸟。
就这样整个夏季,巴蜀通往汉中的条条大路都挤满了来来往往的队伍,好一番的热闹。
而那些返程的人员,外界都误以为他们只是负责运输物资的后勤辎重部队或是普通民夫,并没有给予特别的关注。
眼看着炎热的盛夏就要过去了,虽然太阳依旧火辣,但空气中的温度却不再像之前那样炙热难耐。
立秋这天,石天启率领的第二军和赵四带领的第三军,分别从雅州和泸州出发,展开了对滇南地区的进攻。
在西边,石天启所率领的第二军自雅州启程后不久,便遭遇了黄锦玉精心布置于崇山峻岭间的一系列要隘和关卡。
这些地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给石天启的军队带来了第一个的挑战。
不过对于这种局面,二军早有预期。石天启迅速调整战术,用迫击炮和重机枪点射,向敌人的防御工事发起猛烈攻击。
于是乎,随着一声声震耳欲聋的炮声响起,一枚枚迫击炮弹呼啸着如雨点般落入敌阵。
那些看似坚固无比的土石工事在这样强大的火力面前,也难以抵挡,纷纷崩塌瓦解。
至于大济为数不多的铸铁大炮,无论是射程、精度还是威力,现在完全无法与蓝营便携迫击炮比拟。
三年多来持续的技术改进和升级,当下蓝营的武器装备已经实现了对大济朝军的降维打击。
不过,尽管拥有着显着的火力优势,但当面对高山峡谷时,第二军的前进速度却并没有那么迅速。
这其中一个原因显然是对大济可能设下的埋伏有所顾虑;
另一方面,崎岖不平的地形也极大地降低了军队行军的速度。
俗话说:“望山跑死马,过河脱层皮。”
这川滇之间的高山之间的峡谷水流异常湍急;
不仅适合渡河的地点极其有限,而就算这些渡口的船只也早已被大济放火烧毁。
因此,第二军不得不在当地寻找其他渡河的方法。
***
与在高山和峡谷间艰难跋涉的第二军相比,东线赵四率领的第三军则进展顺利得多。
从渝州出发后,在十余艘水师小型蒸汽船的有力支援下,第三军沿着水流湍急的赤水河一路逆流而上,成功进入黔地。
实际上黔地西北地区离渝州较近,历史上来两地商贸往来频繁。
近几年渝州的商贸繁盛起来以后,黔西北大小的商行到渝州去进货已经成了常态。
而木兰商行的活计打着采买的名头,早已流窜到大小的城镇。
于是,黔西北无论是军事防御设施,还是交通道路以及当地风土人情等方面,都被顶着木兰商行伙计名义的参谋本部侦查局战士们探查得一清二楚。
有了如此详尽的情报支持,赵四所率的第三军得以沿着赤水河迅速推进,并以雷霆万钧之势接连攻克习水、仁县等地。
他们的进攻如疾风骤雨,大济的守军根本来不及做出有效抵抗,只能望风而逃或束手就擒。
而在成功夺取仁县之后,三军稍作休整便马不停蹄地向东进发,直扑位于黔西北地区的军事要冲——朗州城。
朗州作为南方进军路线上必须攻克的第一个关键据点,其战略地位至关重要。
然而面对突如其来的三军主力部队,朗州当地守军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他们惊慌失措,仓促应战,完全无法抵御这支强大蓝营第三军。
要知道,这些大济守军长期缺乏战斗历练,装备也相对落后,根本难以与装备精良且训练有素的蓝营主力相抗衡。
就在战斗刚一开始,城内守军便陷入了首尾难顾的困境。
前方士兵们竭尽全力地坚守城池,后方却因粮仓被点燃而陷入混乱。
实际上木兰商行的卧底早已潜伏在城内,此时趁机点燃粮仓,让守军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
然而,当守军们只顾着应对前方的敌人和后方救火,全然没有察觉到在城东北的僻静角落里,一场更为惊心动魄的行动正在展开。
此刻,早有木兰商行的卧底悄悄登上城墙,并取出事先准备好的绳梯,为蓝营的突击队创造了绝佳的突破点。
就这样,短短半天时间内,主攻的六师就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攻占了朗州城。
而随着朗州的陷落,东线作战的第一阶段任务圆满完成。
不过此刻,摆在东线军队面前有两个选择:一是继续向南进军,一举夺下安顺;
二是改变行军方向,转而向西南疾驰,直捣滇南的昆州。
对此还在安州的参谋本部内的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有人认为:“目前西线的战局推进缓慢,若东线能够果断突袭昆州,定能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速战速决拿下昆州方才符合我们的战略目标。”
也有人持不同意见:“虽然东线进展顺利,但若是贸然孤军深入,一旦安顺的守军反攻夺回朗州,那么第三军将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后勤补给线也会被轻易截断。”
一时间,众人议论纷纷,意见不一,难以做出决定。
最后,司马枫果断拍板决定先攻打安顺。
而在接到参谋本部的命令后,赵四率领三军继续向南进军,径直朝着安顺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