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娟姐姐回来了!”
房里暖盆烧着,几尊六角铜壶灌满热水在暖盆里咕嘟着冒水汽。一些橘皮放在铜炉边烧,通屋不点熏香,却又一屋子果气。
老太太刚吃了晚食,和大太太说话呢,听见春娟回来,便叫人喊她进来。
春娟回来时,外面风雪尚大,头发上,脖子上,脸上湿漉漉的,她站在帘子旁边擦干净手脚,抖了抖寒气,这才走到老太太跟前,行了礼,掏出东西:“郑家小娘子说了,这是专门给老太太准备的,一整套的羊毛物件。有什么耳捂子,手套,围巾,还有羊毛衫?这物件可真稀罕,我是从来没见过。老太太,大太太,还有太太快来瞧瞧。”
说完,摊开包裹。
几件浅灰色,羊毛袜子同款的羊毛物件,轻薄柔软。
“我瞧瞧。”
老太太凑近了,仔细看了几眼,嚯了声:“还真是稀罕物,没见过呢。”
“可不是嘛。”春娟很会说话,郑家小娘子送的那副手套,回来路上仔细看了,用了上好的羊毛,编织成形后往手上一套,刚好把手掌包裹起来,也不像拢袖那般累赘费事,春娟管老太太房里的针线,平日还好,到了冬天,拿针的手嗦嗦哆哆起不来,还一个劲长冻疮。
那小娘子送来手套,稀罕又实在。
“郑家小娘子说这叫“围巾”,这叫耳捂子。”春娟临走前,郑英教过她新物件穿戴方式,浅灰色围巾往老太太脖颈里那么一绕,围上两圈,两边长长垂落下来,围巾边角用银色丝线秀了青松苍柏的树形,看起来大气的不得了。
老太太戴上围巾,人老心不老,喜不自胜的摸了摸,感叹道:“真舒服啊,柔软透气,你摸摸看这料子软不软?”
大太太上手摸了摸,也叹了口气:“织女娘娘的云霞,也就是这样吧。”
“快,那耳捂子拿过来我试试。”老太太迫不及待催促道,春娟脆生生应了声,拿起耳捂子,左右那么一戴上。
“老太太?”大太太看着老太太不说话了,连忙问道:“如何?”
老太太眨了眨眼睛,浑浊的眼里闪烁着喜悦和惊讶,她嗯了半天,犹犹豫豫回答,像个拿到心爱糖果的孩子:“暖,非常暖和,耳朵暖洋洋的。桃红,把暖炉灭了,热水倒了,我再瞧瞧暖和不暖和。”
“老太太,还有羊毛衫!”
“对对,还有羊毛衫也换上。”
脱下厚重的棉衣,换上轻薄的羊毛衫,大太太看着老太太实在是担忧,火炉子一灭,屋子里顿时冷清了起来,从脚底到头顶的冷清,寒气直往骨子里钻,几个娇生惯养的丫鬟冻得直哆嗦,大太太说话牙齿都在发抖:“老太太?您冷吗?要点暖炉吗?”
大太太儿媳妇苏氏捂着帕子悄悄打了个喷嚏。
“不冷啊!”老太太圈地走了两步,脚步轻快掀开帘子要出去,吓得一群人跟着出去,连忙喊住她:“老太太外面冷!小心身子骨受凉!”
来不及阻止的老太太一把掀开帘子。
寒风如刀刮脸颊。
火辣辣疼。
大太太和儿媳妇苏氏睁不开眼睛,耳边听见丫鬟们惊呼老太太。
婆子搀扶大太太走到避风处,大太太拍掉脸上的雪,定睛望去,只见她那位常年畏惧寒冷的婆婆望着满天鹅毛大雪,露出了温暖灿烂的笑容。
“不冷!一点也不冷啊!!!”
老太太兴高采烈摸了摸枝头上绽放的红梅,再弯腰碰一碰石头上干净的雪,耳朵暖暖的,脖子暖暖的,身上也是暖暖的。
“春娟!春娟!”
大太太羡慕的眼珠子都红了,一叠声叫人。
“太太!”
春娟应了声,大太太快步走过来,两眼放光盯着她,询问道:“郑家可有多匀出来的羊毛衫?耳捂子?围巾?还有还有那个手套?”
“有的!”春娟拿起包裹里另外一条围巾:“郑家小娘子说了,羊毛衫需要量身定做,还需要时间,等他们的羊毛铺子开了,就请您赏脸过去,或者小娘子冒昧来府上帮您量身定制。”
“开铺子?”大太太两眼放光,扬起声音:“何时开店?”
“郑家小娘子说了,就在这几日了。”
春娟收了礼,自然是面面俱到回答妥帖。
羊毛衫!围巾!手套!羊毛袜子!!!
大太太喜滋滋捧着羊毛围巾走了,刚出门就迫不及待围上围巾,女人到了三四十岁,皮肤变得松弛,缺乏保养看起来有些粗糙。脸颊上传来羊绒柔软如婴儿肌肤的触感,大太太长长舒了口气,下定决心:“他们开了铺子,咱们马上过去!”
儿媳妇苏氏羡慕的看着婆婆脖子上的围巾。如果她生活在现代,一定会用“洋气”“高雅”来描述自己的感受。
这……这围巾,咋就好看的不得了呢?
上面银色暗纹绣了花儿鸟儿啊,不俗气,高雅得不得了!
“我听春娟说,这羊毛物品是郑家郎君随镖局走南闯北,偶然从一户牧民家处学来的,他们家郑家小娘子心灵手巧,又加以改善,若是如此,那便是真真妙人儿了!”儿媳妇苏氏感慨道:“郑家是老太太远方娘家侄子,有了新鲜物件就送来给咱们,阿娘,要是她们在镇里开了铺子,咱们便去帮衬帮衬,也免得不长眼的欺负他们人生地不熟。”
当然了,要是能送她几套羊毛物件,拿回娘家炫耀就更好了。
大太太点了点头:“还是你想的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