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徐祯祯她们也说,将来要上大学,刘虹以前根本没想那么多,她学习还行,可也说不上多好,考大学在她,还是挺遥远的事儿。

现在,徐祯祯把大家考大学的劲头都挑起来了,她也不笨,为什么不能试一试?

当然相对于考大学,她更喜欢赚钱就是了。

不过徐祯祯也说了,考大学也不耽误赚钱,赚了钱还能减轻上大学的负担。

因此,对于凑钱卖咸鸭蛋这件事,她比林娟更积极,比王晓月,咳,两个半斤八两吧。

刘虹把钱郑重交给徐祯祯,“祯祯,我能不能赚大钱当大老板,就全靠你了。”

说的大家都笑了。

张素云也早有准备,从兜里拿出十块钱,交给徐祯祯,“这是我的。”

这还是她软磨硬泡从爸妈那儿领取的帮工钱,不是她耍无赖,实在是不能眼睁睁看着赚钱的生意就在跟前,自己却因为没钱参与不进去,太亏了!

咸鸭蛋有多好卖,她比林娟她们几个更清楚,也更直观。

她们村子小,村子当街只有一家小卖部,小卖部老板娘还是她隔了几道弯的亲戚,一个村子,不是叫婶子大娘,就是叫姑叫姨。

亲戚一开始还是看在她爸妈的面子上答应下来代卖,不过张素云知道对方并不在意。

她也不跟她多说废话,宣传画里外一贴,叫来认识的两个孩子,吩咐她们把广告语背下来,拿着画从村东走到村西,一个村子的人就都知晓了。

听祯祯说了试吃的办法,也拿盘子切了摆在柜台上,尝过味道,果然当下就有人买,这不,三两天就卖没了。

还有大集上老孙家,原本也没当回事的,可是卖着卖着,就卖出差别了,明显顾客们更喜欢徐祯祯的咸鸭蛋,卖完了还不断有人问。

老孙太太一开始还嘴里嘟囔来着,怕徐祯祯代卖的咸鸭蛋影响自家生意。

还是老孙头想得开,劝她说:“咱家本来主打的就是咸菜酱菜,这个鸭蛋卖不卖都没关系,再说了人家本就比咱腌的好吃,干脆,卖完这坛咱也别腌了,就代卖徐家的好了,也省了我老胳膊老腿儿四处收鸭蛋。”

老孙太太一想确实如此,跟张素云一学这话,张素云也乐了,答应下次带货多给她带一点。

她此刻也学着刘虹的样子道,“祯祯,我能不能赚钱当大老板,就全靠你了。”

她这一说不要紧,王晓月急了,可惜她手头现在实在没钱了,上回卖书包的钱都拿出来了,而书包她也不是总能做——家里布料用完了,她哪有闲钱买?

心里不免着急。

林娟摇头,“我零花钱取光了,这回就不参加了,对了祯祯,你说上回买了两本杂志怪好看的,这秋假我能不能看看?”

“能啊,这样,放学你跟我回家拿,不光杂志,崔老师还借我两本小说集看,我一下子也看不完,咱们还像以前一样轮着看。”

“好,说定了。”林娟自然求之不得。

最后,除去王晓月、林娟两人,徐祯祯跟刘虹还有张素云各自又凑出十块钱,总共三十块钱,打算继续买鸭蛋。

刘彩芹家鸭蛋肯定不够。

“你们打听出来没有?哪家还有鸭蛋卖?”徐祯祯问她们。

一说到这个,大家就都沉默了,村里原本养鸭子的就少,就小王庄,零零散散加起来也没刘彩芹一家多。

张素云所在的柳树屯也是,光听说养鸡养猪的了,养鸭子的还真是少见。

“要不,从鸭蛋贩子那儿先买一点。”张素云道。

“不行,不行,太贵了,他一块钱收上来,转手卖的话,还不得一块多,太不划算。”

“那咋办?实在不行,咱自己养鸭子得了。”刘虹开玩笑说。

王晓月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这个主意好!”

见大家目光都看过来,她忙抑制住内心的激动,“我妈前些日子还说养猪不挣钱,还不如养别的,回家我就跟她说养鸭子。”

“最好是灰色麻鸭。”

“这时候养还来得及不?小鸡小鸭子我看刚入夏的时候有人进村卖,这个时候怕是没有了。”

“干脆买成年鸭。”

“没有小鸭便宜,我妈肯定不答应,算了,回家我们再商量。”

几个人商量未果,这时候上课铃响了,只能回教室。

下午老师继续布置作业,最后一节课,大家都慌着放假,感觉一分一秒都坐不住了。

徐祯祯跟张素云商量来家拿鸭蛋的时间,“再有两个星期,还是礼拜天上午,你来我家,记着带个同伴,这样路上不害怕。”

“行,放心吧,我肯定不一个人出门。”

“对了,养鸭子的事儿,你有啥想法吗?”徐祯祯问,以后鸭蛋的需求量一定会越来越多,她必须保证稳定的供货渠道和货源。

张素云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王晓月家不是要养鸭子?干脆,咱们各家都养上一些。”

“可以是可以,不过量还是太小了,最好跟养殖场一样,走上规模化道路。”徐祯祯对自己的咸鸭蛋生意还是蛮有信心的。

等下午放学路上,王晓月带来了好消息,“我跟我妈商量过了,先买十只下蛋鸭子养着,顺便再买点鸭蛋孵一窝小鸭。”

“从哪儿买?刘彩芹家?”徐祯祯来了兴趣。

“问过了,她家不卖,正好我姥家村里有养鸭子的,我妈说明天就回去问问,应该问题不大。”

“是本地鸭吗?”

“不清楚,应该是吧。”

“产蛋的鸭子,还是麻鸭比较好,高邮鸭也行,体型比较瘦小,可千万别买那种体型胖大的肉鸭子,叮嘱你妈一声。”

“好嘞。”

“还有——”徐祯祯想了想,问,“那家人养的多吗?多的话,让你妈帮我捎三十块钱的鸭蛋。”

中午她妈已经去过刘彩芹家了,三十五块钱的鸭蛋将将够,再多一斤都没有了,而她手里刚凑上来三十块钱,闲置一天都是损失。

哪怕不是麻鸭蛋,她也认了。

王晓月高高兴兴接了钱,答应下来,“这个应该没问题。”

终于盼到放学,学生们都急吼吼冲出学校大门,徐祯祯几个也因为秋假的到来兴奋不已,一路说着秋假都干啥干啥。

头等重要的事情当然是掰棒子,像她们这个年纪的半大孩子,都是要下地的,就是比她们小的弟弟妹妹,也不能闲着,能跟着下地的跟着下地,不能跟着的留在家做饭、剥棒子皮、摘豆子,总之都给安排了事做。

其次,刨花生,刨土豆,刨红薯,割豆子,看枣,打枣,也不能说一点乐趣没有。

回到家,把杂志拿给林娟,等她们做好饭,她爸也下班了,赶上收秋,他也能歇几天。

背着孩子们,徐国庆把这个月刚发的工资拿出来,不多,也就两百六十八块挂个零,给自己留下二十挂零的零花钱用来吃饭,余下两百四十块钱都交给了林满秀。

“这些你都拿着,过秋应该差不多了。”

林满秀还从没有哪一次从他手里一次性拿到过这么多钱,往常徐国庆最多交个一百、一百五,剩下自己吃吃喝喝买买东西,一到月底基本都光了。

这回倒是挺大方。

林满秀很高兴,小心翼翼把钱收起来,心里飞快计算了一下,嗯,两百块钱过秋足够了。

又想起祯祯说给母羊配种的话,“你找个时间问问,看兽医站里能不能给配?”

徐国庆满不在意道,“急啥?先喝个把月羊奶再说,这要一怀上了羔子,奶都没得喝了。”

林满秀想想也是,不过——羊奶又不卖钱,喝不喝,少喝一点,又有什么关系?

祯祯说了,这要是能配上,年底就能下崽,一胎往少了说两只,一般正常三四只,运气好的话,五六只也是它,一只小羊羔子养上四个月就能出栏,到时候一只卖上一百,四五只就是四五百,如果赶上小母羊,价格还要高,两百也是有的,这样一算账,比她辛辛苦苦养一年猪还挣钱。

不怪林满秀心动,家里实在钱不够花。

她于是又忍不住劝,“还是配上好,祯祯瑛瑛都盼着下小羊羔呐,再说了,等下了羔子,还不是照样会产奶。”

徐国庆自来在这些琐碎事上嫌麻烦,“行吧,行吧,赶哪天我过去问问。”也不远,乡里就有一家,顺道的事儿。

饭桌上,两口子自然说到收秋,林满秀掰着手指头一样样安排哪天干啥,当然,花钱的地方免不了又提一嘴。

说到钱,徐祯祯不由地又想起刘翠珍,上回好歹从她手里拿回来了一百五十块钱,这还剩三百五呢,不行,趁收秋赶紧要回来,要一点是一点。

“妈,咱再去要趟账吧。”徐祯祯说。

“咳,家里钱过秋够了。”上回弄得不太好看,人家都病成那样了——林满秀想起来心里还是有点不落忍,“算了,过完秋再说吧。”

“别呀,妈,刘,哦翠珍嫂子手里有钱。”徐祯祯说。

“她有啥钱,病病歪歪的。”林满秀不信。

“妈你忘了,她这半个月,天天煮了嫩玉米骑车去县里卖,应该卖了不少钱。”

说到这件事,徐祯祯还是挺佩服刘翠珍的,一般庄户人家没谁会想到做这个生意,她妈林满秀就想不到,一是舍不得,二来根本就没这根弦,琢磨不到县城里的人会花钱买煮玉米吃。

徐祯祯倒是想过,可惜她上学抽不出身。

林满秀还是不同意。

徐祯祯甩出杀手锏,“妈你把钱讨回来,咱还能多买点鸭蛋腌,你也瞧见了,咸鸭蛋有多好卖,三两天就卖光了,这回又赶上秋收,肯定卖的更多。”

“明明有赚钱的机会,你咋能拱手让人呐?傻不傻?”

她这样一说,林满秀心里不由一动,嘴上却还是不改口,“小孩子家家的,这些事儿少操心,先把秋假作业做做,明天一早,跟我去地里刨花生。”

玉米棒子林满秀一早看过了,熟是熟了,里头还透着点生,不妨再等两天。

趁这个工夫,先把花生刨了,豆子割下来。

往年都是跟徐文庆曾焕芝两家一起收秋,今年情况特殊,徐文庆开了商店,曾焕芝又大着肚子,劳动力一下子就去掉了两个。

这收秋咋收?两家子得坐下来好好商量商量。

吃完饭,徐国庆跟林满秀出门去兄弟家商量事情,留下徐祯祯姐妹在家看门。

徐瑛瑛拧开了电视。

徐祯祯把日记本翻出来,将投稿的事情记了一笔,又将卖咸鸭蛋的账目对了对,她打算明天一早,先把从刘彩芹家买来的三十五斤鸭蛋腌进大坛子,稍后王晓月那边如果进展顺利的话,再买进三十块钱的,一并腌上。

本钱还是太少了。

就这样,五个人七零八凑的,也才凑出这点钱,简直不够看。

可是没办法,大人们在没见到成果之前,是不会轻易相信一个小孩子能赚到钱的,别看她妈现在略有松动,真要她掏钱入伙,她一定不答应。

徐祯祯发现自己现在有点急躁冒进了。

别急,别急!

徐祯祯告诫自己,努力壮大自己是好事,可急吼吼做事只能让自己陷入另一个极端,她不想失去来之不易的健康。

身体的健康,情绪的健康,精神的健康。

徐祯祯找出画笔和纸,开始秉神静气画画,果然,不大一会儿,浮躁的心情慢慢平静下来,她又找到了那种踏实安稳的感觉。

重生以来,所思所想,慢慢汇聚到笔尖,她的画一张一张,开始连缀成故事,是一个十三岁小女孩和她家人的故事。

在故事里,生活在乡下的女孩小祯跟妹妹小瑛,有一个四口之家,妈妈下地,爸爸上班,生活平静而幸福。

姐妹俩喜欢养小动物,小祯喜欢小狗,小瑛喜欢兔子,姐妹俩的生活也因为这些动物朋友的陪伴而变得生动有趣,丰富多姿。

有一天,爸爸回来了,带来一个坏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