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殷帝有三剑,分别为:含光剑、承影剑、宵练剑。一童子服之,可却三军之众!
商灭之后,“殷帝三剑”便失去了踪迹。
因为这三把宝剑事关国运,又消失得十分神秘,是故人称“上古三剑”。
江湖传言,如果集齐“上古三剑”,便可以国运昌盛,一统天下。
魏氏从小卫国用剑名家孔周那里霸占了“上古三剑”之一的含光剑,并成为每一任家主、每一任君主的身份象征。
每一任家主、每一任君主都将这柄宝剑贴身收藏,并将集齐“上古三剑”、打下一个大大的魏氏天下,作为任内的终极奋斗目标。
今天横死当场的魏王?,他也遵循了惯例,将含光剑贴身收藏,哪怕被关入寿仙宫时,也不离须臾。
魏嗣继任太子后,魏王?曾在一次酒后向他透露了这个秘密,并说了“此剑,将于汝”之类的话。
今天,当魏嗣亲手触碰到这把上古短剑之时,却是人生已经步入绝路之际,这是多么大的讽刺!
既然要死,那就同归于尽!我得不到的,魏申这个狼子野心的家伙也甭想得到!
魏嗣裂眦切齿,怒发冲冠,在电光石火之间抽出含光剑,用尽全身力量,斜劈向魏申的方向。
魏申猝不及防,被魏嗣一剑劈中,身上的皮甲齐刷刷地断为两截,掉落地上。
公孙喜见状大惊,情急之下,手中的长剑呼啸而出,翻滚着刺入魏嗣的胸膛,魏嗣应声而倒。
魏申也是吓了一跳,他赶忙低下头,上上下下摸索自己的身体,然后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魏嗣艰难地抬起头来,眼中满是怨毒地望着魏申:“成王败寇……弟认了……但是兄长……未必赢了……呵呵呵……呵……”
魏嗣头往下猛地一垂,再也没有了声息。
魏申看着魏嗣的尸体,长叹一声:“厚葬了吧。”
他转身面向群臣,朗声道:“魏嗣弑父篡位,罪不容诛。今日,申奉父王遗命,承继大业,望二三子同心协力,共救魏国!”
魏国宫廷这场父子、兄弟自相残杀的大戏演得太过离奇,以至于群臣木讷当场,不知所措。
公孙喜见状,第一个大礼拜伏:“臣公孙喜,参见大王!”
群臣如梦初醒一般,一个个依样画葫芦,向着魏申行礼:“臣等参见大王!”
魏申此时感觉自己的身体有些说不出的痛楚,他轻咳两声:“国不可一日无君,寡人今日在父王灵前继位,主理军机朝政。二三子先为父王举行国丧,议上谥号。待国丧之后,再议登基典礼。”
众人齐呼:“大王圣明!”
魏申再次宣布:“文官仍以相国田需为首,武职以公孙喜代理上将军,主理军务,二三子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共克时艰!”
众人再次山呼海应一般应诺。
魏申长袖一甩:“寡人乏了,二三子退下吧。上将军,且留一下。”
群臣诺诺而退,公孙喜紧张地靠近魏申身边,关切地问道:“大王……”
魏申的额头已经渗出了细细的汗珠,他强作镇定,制止了公孙喜进一步的问询,站在当地一动不动,目送众臣远去。
公孙喜早就看出来情况不对,不顾魏申的反对,上前一把搀住了魏申的胳膊。
魏申再也绷不住了,整个身体如同泄了气的皮球一般,颓然倒地。
公孙喜伸出孔武有力的胳膊,一把抱住了魏申,口中大喊道:“大王回宫!”
一班亲卫们立即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住公孙喜,护送着魏申急忙赶往寝宫。
正行走间,公孙喜看见魏申胸前的衣服上渐渐隐出一道血痕,与此同时,衣服上也出现了一条整齐的裂口,显然,这是为剑所伤。
公孙喜大惊,一边加快脚步,一边大声呼叫:“疡医,疡医,速传疡医!”
关于含光剑,小卫国的用剑名家孔周曾对它有过一番描述:“视之不可见,运之不知有,其所触也,泯然无际,经物而物不觉。”
也就是说:看上去见不着它的形状,使用时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剑锋过处,没有一点伤痕,刺过物体,而物体却感觉不到。
这种神乎其神的描述,使含光剑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但归根结底,就是形容含光剑足够快!足够锋利!
快到什么程度?如光!如影!如风!如电!
魏申在被含光剑击中之时,受惊之下,肌肉紧张,以至于受伤之后,伤口并没有立即迸裂。
而在他身体彻底放松之后,伤口开始隐现,鲜血开始迸流!
战国时,医生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和“兽医”。其中疡医就是外科医生,其职责是: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
宫中疡医手忙脚乱地为魏申医伤,公孙喜则严令封锁消息,刚刚经过一场宫廷政变的魏国,再也经不起折腾了。
然而,事与愿违,更大的麻烦还在后头!
********
鲁国境内,魏错站在战车上,望着溃不成军的鲁军,脸上却没有丝毫喜色。
\"将军,鲁军已经全线溃退,我军大获全胜,正可乘胜追击!\"副将兴奋地禀报。
副将的兴奋可以理解,自从孙膑被雪藏开始,魏国这些年来从来没有打过几个胜仗。
孙膑反出大梁之后,魏国更是逢战必败,丧土!丧师!丧胆!丧气!
这些天来,猛削鲁国,终于找回了当年“战国第一强”的感觉,他能不兴奋吗?
魏错面无表情地问道:“十五城,够了吗?”
副将道:“够了够了!只是齐国匡章、楚国屈丐都已出兵,以救鲁之名,行灭鲁之实。鲁国之亡已不可避免,我军正好趁乱多抢些地盘。”
魏错回过头去,望着国都大梁的方向,心急如焚。
数日之前,他接到太子魏嗣的密信,信上只有短短几行字:“大王病危,上将军速归。嗣。”
魏嗣对魏错始终恭敬有礼,从不在魏错面前以太子自居。
而魏错也因为出自魏国王室,对魏王?绝对忠诚,同理,对太子也是言听计从。
魏嗣的信中传递了两个重要的信息:
一是魏王?病重,言外之意,魏嗣要准备接班上位了,亟需要一位重量级大臣前去辅佐。
二是魏错就是那位重量级大臣。因为,魏嗣在信中已经称呼魏错为“上将军”了!
魏错虽然已经是魏国最高武官,但魏王?迟迟没有将魏错封为“上将军”。
老王不封,而留给新王来封,这样可以加重新王的恩宠,令重臣听命于新王。
魏错看完信后,心中明白,立即下令加快进攻鲁国的节奏。今日,终于完成了十五城之约,魏错再也等不及了。
\"传令下去,即刻班师!\"魏错沉声道。
副将一愣:\"将军,我军刚刚大胜,何不乘胜追击...\"
\"不必多言!\"魏错厉声打断,\"全军即刻开拔,日夜兼程,返回大梁!\"
“将军,这些城池如何处置?”
“老样子,府库、青壮归我,空城归汉。每城留一百人驻守,派人通知邯郸方面,尽快接受。”
“诺!”副将不情愿地拱了拱手。
“慢!”魏错强调道:“告诉汉国方面,过期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