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邬鸿漪离开以后,赵广就开始了咳嗽不止。

不多会儿,蛛网的大头目赵拓,就被一封密诏给传进了宫中,随后皇宫之中便多出了许多的暗卫。

接下来皇宫便对外传出了消息,称陛下受先帝托梦,明日要停朝一次斋戒祭祖。

按理说停朝这种事情,放在任何皇帝在位时期,都算不上是什么新鲜事,可是唯独出现在赵广身上,就显得不那么寻常了。

因为赵广自登基以来,无论是大事小情,都从来没有停过任何一次大朝会,哪怕是有时候身体欠佳,他都会坚持着每日上朝。

可是这一次宫中居然用祭祖这种蹩脚的理由,来对外搪塞,这顿时就引起了百官们的好奇。

这也不怪百官们胡乱猜测,实在是这个理由确实足够荒唐。

而宫中之所以会传出这样一个理由来,那只是因为赵广还未来得及给刘谦交代完,便昏死了过去。

而这个对外搪塞的理由,则是由霍皇后和刘谦在无奈之下一起商议出来的。

停朝之后,百官们起初虽然有所疑惑,但是还并没有十分在意。

直到赵广一连五天都没有露面,百官们才感觉到了不同寻常。

先是有言官不断的上奏,称国不可一日无君,催促赵广早日复朝。

在这些奏书石沉大海以后,便是一些重臣们开始联合起来,一同要求觐见陛下。

只可惜任凭百官们如何猜测或者施压,都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见到赵广。

就这样,小皇帝一消失便是半个月的时间,而宫中则是始终对外宣称,皇帝在进行祭祖祈福,不能被外人打扰。

在此期间,陆离也听闻了消息,去往了一趟皇宫。

他的待遇虽然比百官们要好一些,但也只是被刘谦给礼貌的劝了回去,并没有见到赵广的面。

……

皇宫寝宫。

房间内门窗紧闭,水雾蒸腾,到处都散发着一股药材的味道。

赵广正躺在一张被帷幔包裹严实的镂空木床上昏迷不醒,八名太医日夜轮守,赵拓则是守在床边抱刀而立。

整座寝宫中压抑的可怕,除了药罐的沸腾声,就只能听到时不时传来的木炭爆碎声了。

木床的下方点着炭火,炭火上面架着六只沸腾药罐,药材正在不断的被煮成蒸汽,沿着镂空的木床涌入帷幔中。

这已经是赵广昏迷的第十天了,这些天里赵广曾数次的命悬一线,太医们用尽了宫中的天材地宝,才堪堪保住了他的一线生机。

起初太医们还能为赵广灌服汤药,到后来赵广已经咽不下任何的汤药了。

最终还是蛛网寻访到了一位民间的郎中,才想出了用药气蒸腾救治的法子,这才为赵广再一次吊住了命。

此刻寝宫的外殿之中同样聚集着不少人,霍皇后正抱着太子赵秀啼哭不止。

长公主赵凝雪端坐在主位神色疲惫,平阳公主赵晴雅则是双目通红,紧紧的依偎着自己的长姐。

除去赵广的这些亲眷以外,外殿之中还有两人,一个是大内总管刘谦,另一个人则是黑衣帝师邬鸿漪。

一张书案旁,刘谦正捧着玉玺站在一旁,书案上正摆放着一张传位的圣旨,圣旨的内容早就草拟好了,只差没有加盖玉玺大印了。

此时,若是内殿里传出来赵广咽气的消息,刘谦便会在众人的监督下,将玉玺大印盖到圣旨上,而十二岁的太子赵秀,便会成为楚汉帝国的新一任君主了。

整座寝宫中无人言语,沉闷的气氛令人窒息,所有人都在祈祷着赵广的苏醒。

……

在赵广停朝的这段时间里,京城中的流言已经满天飞了,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下,民间那是说什么的都有。

有人说小皇帝是被一名妖道蛊惑,痴迷上了长生之道。

也有人说他是因为同室操戈被恶灵缠身,最离谱的猜测是,小皇帝搜罗到了一名妩媚绝色的女子纵欲过度,被酒色给掏空了身子后,一病不起了。

在京城里的各大茶楼酒肆中,这些人一个个讲得那是有鼻子有眼的,煞有其事。

再加上京城中的百姓们,本来就喜欢吹嘘闲扯侃大山,他们描述的那是一个绘声绘色,就仿佛是自己亲眼见到了一般。

就在京城中流言四起之时,自从城内飞驰出的信使也是络绎不绝,这些快马出了朝歌城后,就四散而去了,他们正以最快的速度,将京城里的消息送往了全国各地。

……

在分配完大运河这块蛋糕后,陆离本是要返回济阴郡去的,可是现在宫里的情况不明,他也只能暂且停留在了京城。

小川河。

陆离正坐在河边百无聊赖的拨弄着鱼竿,他根本就无心钓鱼,心里想的全部都是赵广的情况。

这倒不是说他对皇室有多么深的忠诚度,只是因为赵广是他能够得以施展拳脚的最大靠山。

若是赵广在此时出了什么意外,陆离现在做的很多事情就要另做打算了。

“东家,济阴城又发来信件催促您回去主持大局了。”

陆离瞥了一眼崔山手中的信件,并没有伸手接过来。

这已经是这个月里发来的第三封信件了,他就算是不看也都能猜到信里的内容了。

“东家,您若是再不回去,济阴城中恐怕就要生乱子了。”

“无妨,城里的存粮还可以应付一段时间,就先让他们折腾一会吧。”

自从赵广在朝堂敲定了向北地士族筹粮之事,户部便开始着手在北地的征粮之事了。

北地士族虽然迫于各方压力,已经在大朝会上同意借调军粮之事,但是他们又怎么会甘心吃下这个哑巴亏呢。

在军粮之事上,他们虽然不敢明着对抗朝廷,但是他们同样也不能让家族的利益受损。

户部前脚收走了多少军粮,他们后脚便要想办法,在百姓们的身上找补了回来,这个办法也很是简单,那就是给粮食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