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就算天子也是服短丧。先秦时期贤哲的人所说,便也只是说说。
很少有人会和孔子一样,亲身验证。
但对于亲人离世的悲伤之情,是一样的。不论南朝,还是北朝,都提倡孝悌制度,以孝道来评价一个人的品行。
也曾有人因此扬名,做了官,但也可能因说了大话而被下狱。博陵公主如今也有个公主儿媳妇,也曾是魏宫公主,也不得不承认:
魏宫如今的公主,是真的跟她们那一辈人不同。
都是不肯吃亏的主儿。或者说,吃了亏是断然不会忍气吞声,踯躅不敢言。
博陵公主也收到了魏宫的消息,说是如她长子冯思政这样的驸马爷,既然诚心尚主,那么,公主下嫁之前是不该有庶长子的。
“以前也都知道,谁家结亲不诚心的。”博陵公主也有些不痛快,跟自己女儿絮叨,“强扭的瓜不甜。这是家事遇到了国事。”
太师府四小姐冯清听了出来。
这门亲,结得不痛快。平阳公主低了头,可她面对的是小辈的彭城公主,也是不痛快。
酒席照办,马照跑,就请了家里几个亲戚。
太师冯熙去丹阳王府,喝丹阳王世子长女满月酒了。
“说起来,以前也真没出过这等事情。”博陵公主抽空带三女冯清去她曾经的公主府里转了转。
已经修缮一新。
“这里啊,就你哥哥姐姐记得。别说你,你二哥宝业也记不得了。”
等太师府三少爷冯宝业记事,一早在郡王府了。
“自小,就是王府小霸王。”博陵公主嗔了一句,“也是太师娇惯的,要骆驼,不给马的。”
说是五岁就在别人府里看到了鹰,回来的路上就问他爹冯太师,自家府上怎么没有啊。
不都是郡王王府吗。言下颇有埋汰他父冯太师这个郡王,不是货真价实的一样。
因为北魏确实也有假的王爵。而冯太师比他还高半阶了,回来顺口就跟博陵公主说了。
博陵公主便也上了心,回头一打听,是陪天子出猎。有猎鹰受伤丢了,叫他得了。
说是回来养着玩儿了。太上皇也是少年心性,答应了他。
或者说,给了他。他那么说,也是怕府上三少爷问他讨要了。
“一个一个的。”博陵公主听说了,也是无语,自己兄弟都多大了。跟个孩子,斗起心眼来。
而府上三少爷,因此恋恋不忘的,后来昌黎郡王冯熙得了孔雀,也叫他去换了鹰来府上。
“那孔雀,可比鹰稀罕。”博陵公主说,“也就我们府上有。你三哥就这样,他喜欢的,千好万好。都说孔雀比鹰好,他说不,看上去都好看多了。太师还说好了。”
说到这里,博陵公主游性一起,带着冯清走廊,来了她曾经住的屋子里,又说,“天子都叫了人去画孔雀,后来,平阳公主讨了一副去。做成了画屏。瞧着,还真是富丽堂皇。”
不消说,北魏宗亲里便也流行过一段日子的孔雀画屏。
太师府四小姐冯清记得,她母亲屋子里是有的,后来,换成了花团锦簇。
和“肥如”审美对应的,就是雍容华贵。南朝宋,一开始仍是晋朝对于魏时流行的《洛神赋》里那样的审美。
神仙妃子。渐渐的,也受了自西凉而来的佛教僧人的影响,敦煌的石窟,见证了西凉僧人礼佛的虔诚。
“敦煌”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中张骞给汉武帝的报告,说“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朝正式设敦煌郡。东汉注《汉书》中说“敦,大也。煌,盛也”。
中国三大石窟是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敦煌位于甘肃省的西部,从自然地理的位置上说,正处在河西走廊的西部尽头处。这里南接青海,西连新疆,自汉代以来一直就是中西交通的枢纽。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为抵御匈奴,设敦煌郡作为边防哨所。
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乐僔和尚在莫高窟创凿洞窟,法良禅师接续建造。
是我国现存最早开凿的石窟艺术。昙曜五窟的开凿,据说有文成皇帝对于太武灭佛的歉疚。
而这些苦行僧似的僧人去了莫高窟,回来带来了更多脚行僧人,开始凿窟兴建。
又听她母亲说,“丹阳王是从刘宋过来的,嫁给他的武邑公主,原是驸马家犯了事,耽误了。却也是我们姐妹里唯一在京城有公主府的。”
她的公主府,也就是如今的丹阳王府。丹阳王刘昶过来,在北魏宗亲现在的说法里,就跟逃难一样。
风尘仆仆。太师府四小姐冯清也听说了,说他是第一个主动投北魏的南朝刘宋皇族。
宋文帝刘义隆第九子刘昶。率部归顺,献文帝分别赐给他们田地和宅第,又让刘昶娶了武邑公主,加授驸马都尉,封了王爵丹阳。
在南朝士大夫那里,丹阳王刘昶被骂得不堪。说他数典忘祖。
至于猜忌他要反叛,说要发兵徐州亲至彭城的刘宋天子刘子业,御驾亲征事。
事后证实,也就是说说而已。北逃官员,证实了此类说法。起先有传言说,湘中出天子,刘子业将要南巡荆州和湘州,以肃清流言。
宋永光元年(公元465年)九月,丹阳王刘昶逃亡北魏。
同年十月,不超过腊月,刘子业遇政变,被弑,死在宋宫。史称宋前废帝。
其叔湘东王刘彧被拥立为帝,宋永光元年(公元465年)冬,史称宋明帝。
刘昶在北魏十余年,历经献文帝拓跋弘、孝文帝拓跋宏两代皇帝,累升至外都坐大官。
他始终心怀故国,每次提到南朝之事都涕泗横流,其悲戚之情令群臣为之动容。但,他们又看不上他。
史载,北魏权贵对刘昶极为排斥,甚至当众戏弄乃至侮辱。孝文帝拓跋宏虽对刘昶颇为礼遇,但也无能无力,只能假装不知道。
魏太和元年(公元477年),刘昶又升任内都坐大官。
“说是参照太武帝拓跋焘的元公主。”博陵公主和女儿走到窗前,看着外面,轻声道,“现在,我的儿媳妇又要住进来了。很多事情便不能只看一时一事,一开始谁不替武邑可惜。”
又说,“就这么耽搁了。嫁得最晚,却成了我们中嫁得最好的,那时丹阳王刘昶在南朝也有母亲嫡妻。我也不是不知道太师在长安还有家眷。”
停了一停,又说,“我只是不知道他敢把人接到魏京师平城里来。跟我说,是待他恩重如山的乳母。”
是乳母,姚氏魏母,恩重如山。还有太师冯熙在长安的结发妻子常氏,和他年长的一双儿女。
府上大少爷冯始兴,二小姐冯润。事涉上一辈的恩怨,太师府四小姐冯清便也只是静静地听。
重要的是,太师冯熙这一趟回定州,乐浪王氏也要去。
亲上做亲。
“罢了,既如此,你大哥思政那里,我也跟了去。”博陵公主改了口。
又说,“我们兄弟姐妹里已经走了几人,都到了这时候,大半辈子都过去了。还有什么好生气的。”
博陵公主轻叹口气,谓自己女儿,“魏宫请你陪公主读书,安乐公主却要进我们府上来了。你说你的,妄称才人。”
太师府四小姐冯清便也赔笑,她才情确实不显。
但魏宫给的女官。她现在是四品女官,冯才人。
到了这时,北魏太和二年(公元478年)三月,徐州刺史李欣,死于年前的消息才传了出来。
也是献文帝拓跋弘留下的辅政大臣之一。魏太和元年十月,魏宫以罪,赐死徐州刺史李欣。
太和元年(公元477年)二月,李欣受到部下范檦指控反叛。而反叛,背叛,是这时候的死罪。
魏宫遂征徐州刺史李欣至京师,言其叛状,李欣不承认。
引范檦,证李欣的罪。欣言:“尔妄云知我,吾又何言!虽然,尔不顾余之厚德而忍为此,不仁甚矣。”
范檦曰:“公德于檦,何若李敷之德于公?公昔忍于敷,檦今敢不忍于公乎?”
欣慨然曰:“吾不用璞言,自贻伊戚,万悔于心,何嗟及矣!”遂见诛。
据说,徐州刺史李欣曾在献文帝拓跋弘时期犯了错,为免自己的罪,诬告其亲戚北魏大臣李敷反叛,致使李敷李奕兄弟都被赐死。
据李欣自己坦诚,做此错事,错上加错,没有一日曾得心安。遂认其罪。于同年十月伏诛。
魏宫在李欣认罪后,遣人前去被其诬陷的李宪等三家,每年赐给布帛。
此一例。更为北魏在意的,则是蜀地的边国仇池于太和元年北犯。
说是南朝刘宋探路的卒子。
太师府四小姐冯清在家里也听说了,听其父冯太师和她的几个哥哥说了。
说是去年,也就是北魏太和元年(公元477年)十月,南朝刘宋葭芦守将杨文度派他的弟弟杨鼠(杨文弘)袭击攻陷了仇池。
杨文度弟杨文弘,小名鼠,“弘”犯显祖庙讳,以小名“杨鼠”称之。遂写入北史,也是宋将杨鼠。
北魏太和元年(公元477年)十一月初三日,魏宫下诏令征西将军、广川公皮欢喜,镇西将军梁丑奴,平西将军杨灵珍等人率部众四万征讨宋将杨鼠。
闰十一月,皮欢喜等人率军到了建安,宋将杨鼠弃城南逃。
二十一日,魏宫下诏让员外散骑常侍李长仁,出使到南朝宋帝刘准处。
十二月初三日,皮欢喜的部队攻陷了葭芦,斩杀了南朝刘宋葭芦守将杨文度,将其首级传送到了北魏京师。
魏天子拓跋宏论功行赏。更重要的是,杨文度是后仇池国国主。
杨文度(?~公元477年),仇池氐人,是杨盛弟弟杨寿的孙子,杨伯宜的长子,武都王,在位时间为公元473年至477年,武都国第四任国君,也是后仇池国第十一任国君,同时还是末代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