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其他类型 > 魏宫莲 > 第29章 脍不厌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除夕这天的晚饭,总是隆重,说是要团圆。

但,先要祭祖。

等太师冯熙他们回来,总是晚了。冯清看着自己妹妹,舀了羊羹汤到肉片上,烫熟吃了,然后饮酒。

每年都有的羊酒。冯清拿热羊羹汤淋在上面,涮了涮,再蘸些韭菜碎芥。

也吃了。

而除夕的团圆饭,总是“肥如”。

肉食多。孔子是位讲求美食的圣人,尤其是肉食,他曾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但孔子经过尝试,却发现,古代先贤的食物并不很美。

一生向往贤达的大圣人孔子,从古书上得知,圣哲的周文王喜欢吃菖蒲菹,就是一种有香气的水草制作的酱。

孔子一心向贤,也试图对菖蒲菹从心里到味觉都产生兴趣。

孔子每天都把菖蒲菹摆上食桌,缩着鼻子吃下去,过了三年以后这才稍稍适应。

现在的平城便也不流行吃菖蒲菹,而南北朝是中国各民族大交流、大融合的时期。还有的说,菖蒲不是拿来吃的,可以挂门前,等叶子干了熬菖蒲汤沐浴。

要到五月里,说是楚地流行,楚地五月才热了。各族人民的文化、艺术、风尚熔于一炉,还有,烹饪饮食。虽然不能跟后世比,相比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好了很多。

这时北魏太师府的除夕团圆饭,就不乏南北宫廷饮食,还有府上厨子拿手的私房菜。

就像蒸豚,小猪和秫米饭一起,放到甑中蒸熟。这是魏晋宫廷的席上珍品。每桌居中的肥小猪,和其下香喷喷、油汪汪的秫米饭。

就算太师府上,太师冯熙讲究吃穿,美其名曰,孔夫子说,食不厌精,也是除夕团圆饭上才能见到。

然后,就是大名鼎鼎的七宝驼蹄羹。我国食骆驼历史很久,驼峰、驼乳皆曾入馔。三国时的曹植曾制作一味七宝驼蹄羹,甚受魏晋皇室喜受。

也得到太师府上下一致好评。而太师府的厨子受此启发做了道私房菜,三味鹅掌。

选取南朝肥鹅的鹅掌,腊糟糁寄鹅掌,即糟鹅掌。魏天子拓跋宏来府上时,就曾夸过这道三味鹅掌,味美。

冯太师遂将做法,进到宫里。这时的人做出来的鹅肉,不受欢迎。西域商人说,鹅肝酱可以吃。

但这里的人,不吃,说肝脏有毒。简单来说,用银针去试探,鹅的肝脏会变色。

这种说法,流传到了民间,也不吃它了。民间煮出来,原就不好吃。他们爱吃鱼羊猪等。

除夕团圆饭上,自然,也少不了这时风靡京城的跳丸炙。

跳丸炙,古代《食经》中的一道名菜,羊肉羹汤里下入丸,炙煮成肉丸子。也就是我国早期的肉丸汤,羊羹汤。

太师府四小姐冯清看一眼,她妹妹喜欢吃了肉丸子,再将饼撕碎泡在羊羹汤里,吃出了这时候的羊肉泡馍的满足来。

冯太师偏爱的鱼鲊。鲊,是中国古代一种具有特殊风味的传统佳肴,魏晋南北朝时宫中尤为盛行。

也是糟鱼制法,和腊糟糁寄鹅掌制法仿佛,配料不同。

这时候冬日里的肉食,除了现宰杀的,多是糟制生腌法。

吃的时候,再煮熟。与其说太师冯熙爱食鱼鲊,不如说,他偏好这背后名士风雅的故事。

据说,东晋名将谢玄于军务之余钓鱼,自制成鱼鲊,寄给远方的妻子,遂被传为风流佳话。

就不说,鲜羊奶酥,清蒸武昌鳊鱼,五味肉脯,樱桃毕罗,炭烤条肋等宫廷名菜和府里私房菜。

光是佐食调味的香料就有葱头,胡椒粉,芫荽,茱萸,韭菜芥,荜拔,花椒末,桔皮丝,豆豉汁,醋浸生姜丝,豆酱,麻油,并安石榴汁数合。

安石榴是安息石榴的简称,是从伊朗传入的。冯清看向次桌,她三哥冯宝业开水中放一小圆薄银钵子,用小勺舀逐夷于圆银钵内,用手指拔动钵子使之旋转。

逐夷,就是用石首鱼、鲨鱼、鲻鱼的肠肚制成的一种酱。

将逐夷用银钵盛蜜浸渍,冬天饭时烫热用来调味,涂抹面皮饼上,佐烤羊肋条,紫苏叶和韭叶芥食之,非常让人陶醉。

物美却贵。更重要的是,太师府四小姐冯清后来进了魏宫,才知道魏天子有的美食是不吃的。

西宫娘娘做的《劝学篇》,也是仿前人的来写。

《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这篇文章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较为系统地体现了荀子的教育思想。

代表了先秦论说文成熟阶段的水平。就像汉宫班昭的《女训》。

现在仍然是魏宫女官要学的首篇。重新写的人,更换了现在的人,耳熟能详的人名事迹。

譬如,不能贪纵。制作七宝驼蹄羹的曹植,三国时期曹魏曹操宠爱的儿子,之所以不能做天子,就是贪纵,美食如美人。

都是做圣明天子要注意的。而南朝宋明帝刘彧以贪杯、嗜食、肥胖着称。他用蜂蜜浸泡鱼肉,一次能吃好几升,吃腊肉常常多到二百片,以至于太肥如了。

还要喝酒。

不喝酒,没灵感。少年刘彧,外貌俊朗,做藩王时爱好文学创作。据《宋书·明帝纪》记载:

刘彧“少而和令,风姿端雅”“好读书,爱文义,在藩时,撰《江左以来文章志》,又续卫瓘所注《论语》二卷,行于世”。

藩王刘彧平日里写诗做赋,好酒贪杯,自有一群门客簇拥着他。不过,刘彧成年后回京城建康就胖了。

据说很胖,不再有少小离京时的俊朗风采,且不好运动,可以说是文韬有余。

张弓搭箭都费劲。做了天子,就一路肥如,喝酒写诗篇。他最爱吃的美食之一是逐夷。

宋明帝将逐夷用银钵盛蜜浸渍,每餐吃上数钵,佐以美酒,非常陶醉。

有一天,宋明帝刘彧召见扬州刺史王景文,对他说:“这是奇味,你有吗?”

王景文摇头,回答说:“臣一直很喜欢吃,但家里贫穷,很难得到。”

宋明帝闻言大笑,赏赐了他,也越发嗜食此物。结果,由于贪吃,五脏难以负荷,胸闷腹胀,以至他某一日无法透过气来,加上大量饮酒,终于饱食而死。

刘宋泰豫元年(公元472年),刘彧病逝,时年三十四岁,谥号明皇帝,庙号太宗。

宋明帝刘彧即位之初,分封在外的孝武帝刘骏年长的儿子都反了。

话说,刘彧登基的时候,政权领土、人口是不及刘子勋政权的。

因为造反的,几乎都使用刘子勋的年号“义嘉”,或者打着“义嘉”旗号反叛。故称“义嘉之难”。

天灾人祸,造反的地方更多。而刘彧手里只掌控京师兵权,是杀了宋前废帝刘子业姐姐弟弟等年长宗亲镇压下去的。

平定江南与淮南各地。

也有的说,那是乌合之众,不是一条心。而刘彧有识人善用之明。不过,刘宋皇族自相残杀。

至少,宋文帝刘义符的子孙,和孝武帝刘骏的子孙刀兵相向了。在宋明帝晚年病中,太子年幼,又赐死曾拥立他上位的兄弟大臣数位。

太子刘昱继立。五月,刘彧被安葬在临沂县莫府山的高宁陵。

而北魏太和二年(公元478年)春正月里,魏宫循例赏赐。太师冯熙携妻博陵公主进宫。

这一日,太师冯熙又进了宫。

太和二年(公元478年)春正月初九日,魏宫封昌黎王冯熙的儿子冯始兴为北平王。

初十日,吐谷浑派来使者朝贡。而不管朝廷里的接待事宜,正月十五日,太师府里照例是要庆祝的。

也是在饭前的庭议里,冯太师说了。

说了长子冯始兴晋王爵的事情。也是太师府这一辈里,第一个封王爵的。

太师冯熙这次又立了功。所有人都能看出冯太师高兴,长子冯始兴的这个头开得好,正月里,也就不吝夸奖了几句。

“小姐,真的要把这支犀首给大少爷送过去?”丫鬟彩云看了又看,舍不得。

犀首,犀牛角。又说,“大少爷可没送过小姐这等礼物。”

在古籍《礼记·曲礼上第一》中记载道: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从这里便可看出中国古人对“礼”的认识,也渐渐从礼仪文化衍生出互送礼物这种形式。

“让大哥拿去雕个物件。”

府上大少爷是要上门说亲。太师府里都知道,大少爷冯始兴要上燕地母舅家提亲。

也就是,乐浪王氏。

丫鬟石榴应了一声,翻看着册子,在上面勾了。

接着说,“犀首,寓意好,这只品相完整,拿去雕刻物件可是再好不过。”

她又看一眼,当真是魏天子上门提亲时,拿来的。说是西域来的。而犀牛角,又称犀首,官名,战国魏置。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犀首,天下之善将也,梁王之臣也。”战国魏国人因以“犀首”称之。

现在的北魏虽然已经没有“犀首”的官职,但犀首送礼,仍然被视作有做官的好寓意。

丫鬟彩云帮着清点,又说,“犀首给了大少爷的话,是不是也要想想二少爷成亲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