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会议的,既不是“四院”官员,也不是军中将领。
而是来自第七农社的平头百姓。
既然有第七,那么前面就有第一、第二、第三……
事实上,杨承应一共设了七个大型农田合作社。
分布在沈阳和到长春之间,由他的七位老部下担任社长。
都是老熟人,比如罗三杰、许尚、苏小敬。
七个农社,有四个是耕种多年的百姓组成,另三个是流民组成。
在第七农社的公社食堂,杨承应盘腿坐在炕上,面朝百姓。
罗三杰等人站在他的身旁。
狭小的食堂内人挤人,挤满了参会的百姓。
由于是冬天,这样挤着反而暖和。
他们齐刷刷的望着台上,全都认真听着。
“首先,我强调一点,土地依旧归你们所有。如果这次尝试的结果不理想,我会及时的停下来,你们和以前一样各干各的。”
“我将土地集中,目的是完成一次伟大的尝试。什么尝试呢?就是大规模使用机器设备,比如大家都知道的蒸汽拖拉机,还有你们不知道的蒸汽收割机。”
“除此之外,我还专门从农科司拿到了改良后的种子,以及第一化肥厂的化肥,还有杂交得到的白毛猪……我一并都给了你们。”
“其次,采取记工时的办法,多劳多得。但不许偷懒,比如你扛着锄头到田里晃一圈,即便是晒了一天也只能算零。”
“到了年底,我会派人来收粮。除开你们的口粮和上缴粮食,其余都按照市场价格收购。再扣掉机械设备租用费用,剩下所得,根据工时多少分红。”
“第一年以尝试为主,只是计算,不实际执行。粮食所得,多的算你们的,少了,我给你们补上。”
杨承应拿着自己列好的事项,一项项念出来,并加以解释。
这些注意事项,后面还会张贴在食堂门口,起到提醒的作用。
底下的百姓听得有些迷糊。
这很正常。
他们都是刚到辽东,经过招垦司挑选后,才在此处落脚。
关于辽东,他们还很陌生。
对于杨承应来说,白纸一张才好大做文章。
说完注意事项,杨承应转头看向站在一旁的苏小敬:“苏社长,你来和大家讲上两句。”
苏小敬等一干老部下都脱离军队,被授予高官厚禄,但不再具体管事。
因农社实践的重要性,杨承应又重新把他们请出山。
“我没什么好说的。先做个自我介绍,我是苏小敬,三等公。蒙殿下看得起老臣,当这个社长。我只有一句话,不把事情办好,我苏小敬提头去见殿下。”
苏小敬依旧中气十足,不拖沓。
百姓都被他的一股气势感染,鼓掌热烈。
苏小敬是一个很有觉悟的人,他知道,殿下不会无故将他从优渥的生活中叫来。
让他来,肯定是希望他干出成绩。
“走,诸位随我去看一看蒸汽拖拉机和收割机,还有其他种子和种猪。”
杨承应从炕上下来,大手一挥,领着百姓走出食堂。
外面冷呼呼。
在东北,受小冰河期影响,九月末的天气,已经有转冷迹象。
从此开始,直到第二年的四月,气温才会回暖。
“这就是拖……拉……机?”
百姓们围了上去,东看看西瞧瞧。
操作拖拉机的技术员,给他们详细讲解原理和怎么使用。
其实,只有技术员才会操作,但让百姓们了解不是一件坏事。
“好古怪的东西,好像说书人讲的怪物。”
一个百姓的话,传入杨承应耳朵。
他深表赞同。
用一个字形容拖拉机和收割机,那就是——丑!
长长的锅炉,高高的烟囱,操作间不在四个轮子中间,而是在四个轮子后面。
而且没有座位,只能站着。
完全没有二十世纪初,那种蒸汽机械美学,更像是拼凑出来的机械怪物。
特别是收割机。
它是由前面的蒸汽拖拉机和后面的收割机拼凑而成,末尾又加上一个传送带。
前后加起来有六个轮子,看上去那么的笨拙。
虽说如此,百姓都被它们吸引了目光,完全没看种子和种猪。
“把他们都叫过来,简单说几句话,我们去别处看看。”
望了一眼天色,杨承应看向苏小敬。
“你们都过来,殿下有话要讲。”
苏小敬双手捧在嘴边,喊道。
百姓们这才把视线从机器身上挪开,看向杨承应。
“诸位,今天算是咱们农社开社的第一天。江南酸腐文人,搞什么复社、几社,我们也有自己的农社。”
杨承应说道:“我们用锄头作毛笔,大地当纸张,书写出不一样的文章,要把他们都比下去。大家说,好不好?”
“好!”百姓们大声回答。
“食堂开饭了,你们都去食堂吃一顿好的。”
其实不用杨承应提醒,他们都闻到了厨房传来的肉香。
他们之中很多人是第一次吃到肉。
杨承应说完,转身离开。
苏小敬等人跟上。
百姓再也没有压力,一窝蜂涌向食堂。
离开食堂,杨承应领着苏小敬、许尚拄着木棍,爬附近的高山。
登高眺望大地,一片连着一片良田,直到地平线尽头。
“你们瞧,这么好的一片土地,能产出多少粮食啊!”
杨承应指着辽阔大地,笑着说道。
“能产出让士兵和百姓都不再饿肚子的粮食。”
苏小敬因爬山有些喘气,但气势不减。
“好大的口气!”许尚接过话茬,“老苏,你要有这个本事,俺们当年就不用冒险出海,顶着杀头的风险冒充使者,从李朝骗钱。”
“以前没有,但是现在我有了殿下给的种子,就有这个本事。”
苏小敬出言争辩。
“那你也不能夸口,要实事求是。”
“我这不是夸口,就是能做到。”
两人是老朋友,拌两句嘴很正常。
杨承应笑着看他们,插话道:“不管说大话也好,还是实际能办到也好,你们都要精心管理。把所有情况都记下来,作为备忘录,供大家研究。”
“殿下放心。”两人异口同声应下,然后相互嫌弃对方。
苏小敬十分好奇:“殿下,您突然搞农田合作社是为什么呀?”
“为的是将来。”杨承应笑着回答,“比如在河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