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十五年过去了。
靖难之役已经十五年了,五十五岁的朱棣成为了中国古往今来,可以比肩始皇帝的存在。
大明的国土从北可以直接到达北冰洋的南海岸,从东到达了白令海峡,南至明威岛,西面越过金帐汗国昔日的土地,到达了里海。
大明的船只沿着已经探明的航线,游走在世界各地,将黄金白银矿物等源源不断地运回大明。
大明的人口这几年急剧增长,已经达到了八千多万人。
唐麓岭下,建成了一座行宫,每年夏、秋两季,皇上都会在这里逗留,过完酷夏,等天气转凉的时候,再坐火车回京师,下第一场雪的时候,从直沽坐船前往大和州,在那里度过一个冬天。
用皇上的话说,大雪天里泡温泉,简直是一种最大的享受。
唐麓岭下,乌布苏湖边已经形成了一座大型城镇,围绕着皇上的行宫,达官贵人,平民百姓,都在这里建起了房子,没到夏秋季节,这里人流如潮,汇聚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在这里交易,创造价值。
北面的唐麓岭,和西边的阿尔泰山脉将这里夹成了一座盆地,扎布汗河从北往南流淌,如同一条玉带,缓缓流淌在乌布苏湖的南岸。
朱棣的马队沿着扎布汗河回到了乌布苏城里,进城门的时候,天上似乎飘落了第一片雪花,他下了回京的命令。
次日,火车载着朱棣和随行的大臣们翻山越岭,于第三日的早晨到达了京师。
朱高燨领着长子长女和次子在月台接驾,三个孩子看到朱棣从火车上下来,如乳燕一般飞了过去,冲进了朱棣的怀里,“皇爷爷”不停地喊起来。
“哈哈哈,朕想死你们了!”朱棣抱起了朱高燨的次子,分别摸了摸雀奴和大妞的头,用充满了慈爱的声音问道,“你们有没有好好读书啊?”
朱高燨过来,向朱棣请安,笑道,“爹,咱们上车说话吧!”
车上,朱高燨问起这一趟打猎的情况,“儿子还在说,怎么都这个时候了,爹还没有说要回来,准备打电话过去问问呢。”
“每年去打猎,好不容易练得胳膊有点力气就回来了,等第二年去,又要重新开始练起来,爹今年晚几天回来,想把力气练出来。”
朱棣的怀里抱着朱高燨的次子,今年才三岁,小名叫檀奴,生得一团玉雪可爱。
他转过身来,抱着朱棣的脖子,在他的脸上狠狠地亲了一口,将口水湖了朱棣一脸,惹得朱棣大笑起来,炫耀道,“檀奴这么久没有看到皇爷爷,还是最喜欢皇爷爷啊!”
徐氏则在后一辆车上,由雀奴和大妞陪着,和两个孩子说些乌布苏城里的见闻趣事,“今年去那里度过酷暑的人越来越多了,比往年又多了两成的样子,这老百姓们也是一天比一天有钱了啊!”
雀奴今年八岁,大妞比他小一岁,两人都已经正式上学了,不能和小时候一样,跟着皇爷爷和皇奶奶在乌布苏湖一住就是一个夏天。
大妞道,“皇奶奶,爹爹说今年冬天,孙女陪着皇奶奶去大和州泡温泉,大妞要服侍皇奶奶。”
雀奴神色暗然,他不能去,爹爹说,他已经长大了,以后的心思都要用在学习上,除了每天在学校里读书,他每晚都要在实验室里跟着父亲做实验,父亲去酒泉的时候,他也要跟着去,比起同龄人,他掌握了更多的科学技术,和为人处世的道理。
次日的大朝会上,张本回到了朝堂,比起十多年前,他第一次被委任安南和占城的总督,张本似乎并没有显老,只是很黑了,两只眼睛里都是精光。
看到张本,满朝文武都非常震惊,纷纷用急切的眼光看着他,不知道他会给大明带来什么样的好消息。
“臣恭贺皇上,祝贺皇上,杂交水稻实验室里研发出来的新一代杂交水稻,今年在江汉平原试种了一千亩,亩产达到了六百多斤。”
此言一出,满朝响起了惊呼声,所有人的嘴巴都张得大大的,只觉得这一切令人难以置信。
亩产从三百多斤到了六百多斤,这是什么样的速度。
有一种速度叫作大明速度。
朱棣从龙椅上站起身来,他直接下了阶陛,走到了张本的跟前,再次问道,“你说多少?六百多斤,翻了一番?”
“是!”张本很激动,他眼里也闪动着泪花,“虽然亩产翻了一倍,但离殿下定的高度还很遥远啊!”
“老四定的是什么高度?亩产多少?”朱棣问道。
朱高燨笑而不答,张本道,“回皇上的话,殿下要求亩产至少一千五百斤。以前臣没有太多信心,但这次,臣找到了门路,臣有信心在有生之年,达到殿下定的这个高度。”
朱棣重重地拍在张本的肩上,“张本,黄福!”
“臣在!”
黄福也跟着出列,两人跪在朱棣的面前,只听见朱棣用难以抑制的激动声音道,“你们二人,一人为我大明的橡胶事业做出了毕生贡献,一人为我大明的杂交水稻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你们均有资格在我大明科学院中占一席之地,这是科学领域给与你们的荣誉。”
听到这里,所有人大约也知道了,皇上是要封赏了,所有的文官均用羡慕的眼神看着这两人。
“礼部拟旨,张本和黄福有功,朝廷将论功行赏,封张本子爵,黄福男爵爵位。”
大明列爵五等,以封功臣外戚,后来,革子、男,只保留公、侯、伯三等。永乐七年,为了表彰科技领域的功臣们,朱棣下令,重新保留子爵和男爵爵位,授予科学院院士,这些功臣将拥有爵位和食禄。
一跃成为了贵族,张本和黄福感动得涕泪双流,磕头谢恩,山呼万岁。
但谁也嫉妒不起来,两人立下的功劳是实打实的。张本就不用说了,将亩产量提升一倍,这意味着大明所拥有的田地从今往后,每年的粮食产量将翻番,从此盛世再无饥馁。
而橡胶在工业领域的地位,但凡有点常识的人都能看到,橡胶如四殿下从前所说,乃是工业发展的四大资源之一,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若没有西南国家大面积种植橡胶,大明的工业发展恐怕难以如此迅勐。
下朝之后,文武百官们都朝张本和黄福家里涌去,纷纷庆祝这两位大明新贵,张家和黄家早一步得到了消息,家里开始打扫一新,打算迎接上门庆贺的客人们。
朱棣正在徐氏的宫里享受天伦之乐,朱瞻基这两天正好在京城里,忙前来给皇爷爷请安,朱棣问起了他手上正在做的飞行项目进展如何?
“已经在风洞做试验了,如果试验成功了,就可以首飞。”朱瞻基明显兴奋不已,他一面说,手舞足蹈,不小心还说错了话,“孙儿打算昨天就回西北去,是四叔非要孙儿留下来,说是皇祖父和皇祖母要回来……”
“咳咳!”朱高燨轻轻地咳了两声,狠狠地瞪了朱瞻基一眼,“怎么几日不见,越来越笨了?以前的那点机灵劲儿都上哪儿去了?会不会说话了?”
朱瞻基笑着吐了吐舌头,他一身军装,还穿得非常邋遢,头发好似几日不梳,笑道,“我这也是跟四叔学的,我的老师说,当初四叔带领他们攻克项目的时候,就是这么争分夺秒,还说只争朝夕!”
朱棣自然是一点儿都不介意,反而哈哈大笑起来,“既然已经跟朕和你皇奶奶请过安了,那你就尽快乘坐最快的一班列车去西部。朕等着听到你们的好消息,朕还想坐一坐飞机呢!”
“皇爷爷,孙儿保证,三年之内,一定能让您坐上飞机,将来,在大和州和京城搭建航线,您就不用坐船去大和州度假了。”
“好,朕想去明威岛看看,你四叔说,坐船的话太远了,那边又穷,条件不好,朕还是想去看看。”
“这件事,包在孙儿身上了!”朱瞻基拍着胸脯,边说,边朝宫门外退去,然后行了个礼,一转身,一熘烟地跑了。
朱棣很欣慰,低声对朱高燨道,“爹以前很担心你这个大侄儿,如今,看到他这副痴迷科学的样子,爹总算是放心了。”
朱高燨道,“科学于人类而言,是一片神秘的领域,一旦进入这片领域,探索的欲望便让人不由自主,无论付出多少,都让人觉得非常值得,因为总能挖掘到宝藏。”
“你弄的那个导弹系统如何了?”朱棣忍不住问道。
“等爹从大和州度假回来,去一趟西部,就能看到,导弹系统如何了,儿子要跟爹描述,只能说,暂时有点进展,离完善这个导弹系统,还很遥远,不过,就现在这些装备,任何一个国家挑衅我大明,都只能落得尸骨无存的地步。”
朱棣对这些是一无所知,只听懂了一点,大明的武器装备实力已经远非任何一个国家能比,这就够了,他也懒得操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