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约翰在晚宴上明言,正事放在明天再说。但这些来自上海的名流们心里清楚,华夏缺少公开辩论的传统,大事小事都喜欢提前酝酿明白。
晚宴一结束,他们便开始行动起来。洋人多聚在一起,试图评估中兴公司的实力、投资风险,谋划次日的谈判策略。华人更明白“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道理,不约而同过去拜访中兴公司的高管们,试图抢占先机。
在宏图酒店,吴捷的公开身份是士绅股东代表,地位不高。容闳、唐约翰、徐寿、德崔柏等中兴公司高管宿舍前门庭若市,自己这边稍显冷清。
出乎吴捷意料之外的是:上海怡和洋行大买办杨坊敲门来访。
怡和洋行是上海最大的洋行,于1832年7月1日在广州创办。怡和洋行曾大力开发香港,史上曾有“未有香港,先有怡和”之说。
怡和洋行主要从事鸦片及茶叶的买卖。1839年,民族英雄林则徐在广州厉行禁烟。怡和洋行创办人威廉·渣甸亲自赴伦敦游说英国政府与满清开战,力主夺占香港作为贸易据点。
至1855年,怡和洋行已成为华夏最大的洋行。至今,怡和集团仍活跃在世界商业舞台,位列世界五百强企业。
中兴公司要想发展壮大,要想扩大产品销路,怡和洋行是绕一道绕不过的坎。
至于代表怡和洋行的大买办杨坊,也非同一般。他早年在宁波丝绸店当伙计,入教会学校学习英语,之后来到上海混迹洋行。
如今,杨坊已混到怡行洋行大买办之职,又在上海开设钱庄,拥资百万。他既是宁波银行家,又是洋行大买办,在上海商界呼风唤雨。
商而优则仕。历史上,杨坊不甘心只作一个商人,与上海道台吴煦狼狈为奸。为了当官,他甚至把女儿嫁给了华尔,和华尔一起组织了一支洋枪队,用来对抗太平军,即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常胜军。
杨坊是上海地头蛇,不把淮军李鸿章放在眼里。但他们岂是李鸿章的对手?李鸿章略施小计,扳倒了杨坊和吴煦,掌握了上海,从此开始大步迈上晚清政治舞台。
吴捷与杨坊寒暄了几句,杨坊便步入正题,说道:“先生真是幸运,生在九江近水楼台,有幸做了中兴公司的股东。依先生高见,像我们外地人投资中兴公司,能做中兴公司股东吗?不知分红若何?利润如何?”
杨坊的问题不关怡和洋行,令吴捷有些意外。杨坊虽是大买办,但毕竟只是洋行的狗腿子,在洋行里做不得主。
听杨坊的证据,他似乎想成为中兴公司的大股东,这未免有些痴心梦想。理论上,中兴公司有百分之三十的股份可由个人持有。实际上,为了调动工人、工程师的积极性,为了吸引投资,这百分之三十的个人股份不断稀释。
杨坊想要成为中兴公司股东,即便投入巨量资金,也只能成为小股东。未来,随着更多的投资者加入中兴公司,杨坊的股份仍将被稀释。
但中兴公司潜力无限。即便是极小的股份,也有可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投资嘛,自然是多多益善。杨坊要投资,吴捷举双手欢迎。但吴捷更看重怡和洋行的销售网络,希望借助怡和洋行,把中兴公司的产品推销至英国各殖民地。
吴捷不便打消他的积极性,想了想答道:“陈某虽然陋居九江,但受中兴公司熏陶,也懂得一点公司知识。杨先生以重金投资中兴公司,自然是可以成为公司股东的。至于说分红嘛,倒也急不得。
“依我看,中兴公司正要扩大产能,扩建工厂,把利润用来再投资,是自然而然的事,肯定会影响股东分红。我们股东都很理解这一点,也很支持中兴公司扩产。
“不过,杨先生要成为中兴公司股东,不如走另一条道。说实话,中兴公司不缺资金。九江吴捷依靠中兴公司的枪炮打败了湘军,东南各省的商人都一窝蜂地冲了过来,抢着要投资中兴公司。
“中兴公司不缺投资,缺的是销售网络。怡和洋行是国内最大的洋行,销售网络健全,与不列颠各殖民地都有联系。若杨先生能从中撮合,帮助中兴公司得到怡和洋行的销售网络,中兴公司必会大大地感谢杨先生。”
讲到这,吴捷笑了笑,意味深长地看着杨坊。
杨坊斟酌片刻,说道:“陈先生一番指点,如拨云见日,令杨某豁然开朗。后面几日,还需先生费心指点。一点心意,不成敬意,还请陈先生笑纳。”
杨坊从口袋里拿出一张五千两的银票,递给吴捷。送礼行贿是当时华夏陋习,杨坊深谙此道。
与别人不同的是,此人出手阔绰,对吴捷这个不知名的士绅股东就送五千两,对徐寿、容闳等人岂不要上万?
吴捷再三推让,不得已收下了杨坊的银票。他还要与怡和洋行合作,不便拂却杨坊的好意。
杨坊送出了银票,顿时便和吴捷拉近了距离。两人又聊了会儿,杨坊还要拜见容闳、徐寿等人,便向吴捷告辞。
没多久,又有人求见,带了封容闳的推荐信,自称是怡和洋行的人,有要事相商。吴捷心里纳闷:刚才不是刚见过杨坊了吗?难道,怡和洋行还来了其他人?
既然有容闳推荐,吴捷还是决定见见。
出乎吴捷意料的是,那人进了屋门,翻身就拜,说道:“请大人原谅,小人欺骗大人,以这种方式求见大人。”
吴捷定睛一看,却见此人二十出头,目**光,显得精明强干。吴捷不明就里,说道:“你有什么事?起来说话?”
侍卫也吓了一跳,还以为他是个刺客呢!
那人站起来,言辞恳切地说道:
“实不相瞒,小人确是怡和洋行的人,是个见习文员。洋行老板见我伶俐,令我随杨坊大人同来九江。小人见中兴公司朝气勃勃,是华夏希望之所在。我情愿留在中兴公司,做个普通工人,还请大人帮忙成全!”
什么?放着怡和洋行的大好前程不要,到中兴公司做个普通工人?
难不成,这是怡和洋行派来的卧底吧!
吴捷哑然失笑,匆匆浏览了下容闳的推荐信。
信中说,来人和他是小时候的同学,为人很有能力,精通英语,希望留在中兴公司。人才难道,容闳自己正忙着和上海名流周旋,请吴捷见上一面。
吴捷心里有些恼火:这个容闳,真是乱弹琴。自己现在化名陈城,不能随便暴露身份。这种小事,容闳自己作主不就行了吗?
吴捷按住心中的不悦,说道:“你这么年轻,就能到怡和洋行工作,又被洋人派来参观中兴公司。容闳信中也说,你是个难得的人才。我且问你,你叫什么名字?”
那年轻人一脸坦诚,镇定地说道:“小人名叫唐廷枢,广东香山人,和容闳总经理是发小、同学,现在怡和洋行担任文员。”
吴捷心头一震,唐廷枢不正是晚清四大买办之首吗!
历史上,1863年,唐廷枢升任怡和洋行总买办。1873年,唐廷枢应李鸿章之召,入上海轮船招商局任总办,从此成为洋务运动干将。
唐廷枢是中国第一位近代企业家,一生创办企业达47家,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上创造了许多个“中国第一”:
第一家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第一家机械煤矿(开平煤矿)、第一家保险公司(仁和保险公司)、第一条自建铁路(唐胥铁路)、第一台自产火车、第一家水泥厂(唐山细棉土厂)、第一家机器棉纺厂、第一口油井、第一条电报线……
他还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创办现代医院、慈善机构,资助赴美留学生……
1892年10月7日,唐廷枢逝世于天津。各国驻天津领事馆降半旗致哀,李鸿章亲自亲持葬礼。当时,广有影响的《北华捷报》评论道:“他的死,对外国人和对中国人一样,都是一个持久的损失”。
中兴公司扩产,迫切需要一个经营人才。容闳之才有限,守成有余,创新不足。要想推动中兴公司做大做强,首先得有一个经营天才。
唐廷枢,这个中国近代工业化先驱,这个在洋行、官场、工商业界各个方面都能长袖善舞的企业家,不正是吴捷苦苦寻求的经营天才吗?
吴捷按捺住心中的狂喜,镇定地说道:
“老弟放弃上海花花世界,情愿到九江这样的穷乡僻壤做个工人。陈某感激不尽,又岂能打落老弟的热情?老弟有这份心志,又蒙容闳总经理举荐,必有大才。我一定帮老弟说情,请公司重用老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