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来之前,已经把阅兵相关的知识通过系统看过,尤其是清代阅兵的那些忌讳都背了下来。
董鄂瑾跟在九爷身后,看着面前浩瀚的场面,不自觉的想了很多。
阅兵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史籍中已有“观兵以威诸侯”的记载。
但那时人们管阅兵不叫阅兵,而叫“搜”。如果是五年一次的大阅兵,就叫“大搜”。
这种叫法一直到汉代才被“阅兵”一词正式取代,并且加入了演习的成分。
然而,作为一种军事仪式、一种正规军队集训制度的“阅兵”是从清代开始的。
清代阅兵有“简阅”和“大阅”之分。“简阅”又称“校阅”,是八旗、绿营由王公大臣或督抚定期检验部队的制度。“大阅”是皇帝检阅部队训练成果,考察部队战斗力的隆重阅兵仪式。
“大阅”始于清廷入关前,皇太极曾于天聪七年,在盛京北郊举行过“大阅”。
更是对国家军事以及卫国将士极其重视,大阅自始至终按实战的要求进行。
为此,皇太极还特意指出:“凡临阵对敌,必整齐队伍,各依讯并驰而前。”并警告八旗官兵,大阅中凡贻误、敷衍塞责者绝不姑息,一定从重治罪。
入关后,大阅规制日渐复杂,规定每隔三年,在南苑围场举行一次大阅,检验八旗兵的训练情况和战斗力,演武宣威。
此后,顺治、康熙等皇帝阅兵的记载不断出现在各类文献中。
除了皇帝亲自参加的“大阅”外,“简阅”的形式也很多。其中之一就是钦派检阅,由练兵处、兵部、陆军部奏请皇帝,钦派知兵大臣数员前往阅兵。阅兵内容有军容、军技、军学、军器、军阵、军律、军垒各项。
董鄂瑾这么想着,情绪也跟着周遭紧张而蓄势待发的气氛,不自觉的严肃了些。
之前一月锻炼的成不成,如今也就看着今日的效果了。
九爷一直处在风口浪尖上备受瞩目,若今日没什么成效,定会被那些火器营、骁骑营、前锋营、护军营的将领笑话。
众将领都站在临时搭建好的高台上,看着下面自己的军队。
每支队伍都有着不同的精神面貌。
彩排开始。
八旗部队、八旗满洲火器营、骁骑营、前锋营、护军营等,依次按照往前的训练标准前进。
没什么大问题,精神面貌也尚可,挑不出什么大毛病来。
直到九爷所带的那只队伍出来——
众人才惊了眼!
列队班长声音粗犷嘹亮,嗓音震天,听着便让人为之一振:
“稍息——!”
“唰!”的一声,队伍格外的整齐划一。
“立正——!!!”
“啪!!”
特质的军皮靴紧扣,响亮的一声,再加上他们如松般笔直的站姿,比起之前那些队伍,还没开始行进,这精神面貌的差距就瞬间显现出来了!
而当“齐步走”的命令下达后,不一样的风姿,卓越的风采,当即抓住了众人的眼球!
从未见过这般整齐的队伍。
连走个路所有人的姿势都是一样的,就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般。
太恐怖了。
像是一个人瞬间变成了上千人。
这若是在战场上,光是让人瞧见便为之胆战心惊。
这般整齐划一的步伐,即使到了拐弯处,也依然齐整,众人一直盯着,心中的震撼层层加大。
直到队伍行进到将军们的高台中央,队伍长的下一个命令出口时,众人瞬间惊呆了!
“正步走——!!”
士兵们瞬间换了动作,“踏!”、“踏!”、“踏!”、“踏!”的向前行走。
动作一致,胳膊举起的位置完全在同一水平线上,最重要的是——他们看不见的腿部居然也能踢得一样齐!!
这是什么动作!?
这是怎样的训练才能有这样的结果!?
可毫无疑问的,这支队伍太强悍了。
没有打仗,没有比武,可在所有人心中,这个想法在不断的扩大。
看台上的将军们目瞪口呆。
刚开始还蔑视九爷的那些人,现在却对他不得不服。
小霸王还是可以的啊……
虽然这段时间名声臭,可他哪段时间名声不臭了?从小到大都臭着呢!
但挡不住人家有真本事啊!!
将军们的脸上实在是有些挂不住了。
他们刚才还等着嘲笑九爷呢,如今却一脸的灰败,一个字儿都说不出来。
然而,也有那些看九爷不顺眼,硬是撑着脸皮,不屑冷嗤的:
“九贝子,你这训练不符合朝廷规定吧?”
“什么正步走?朝廷哪儿有这些!”
他一说,其他心量狭窄的,也跟着嚷嚷:“就是就是!你这是无视朝廷规矩!”
“九爷,你就算是想要拔得头筹的出彩,也不能这般走极端啊!”
“说的是啊!九爷,您怎么跟没行军打仗过的人一样呢?这种花把势上战场能干嘛?没用!!”
此言一出,将军们被一个顽劣不堪的臭小子给比下去的心情瞬间好受了许多。
可也有心里跟明镜儿一般的人。
九爷既然能练,那就必定是得了皇上许可的。
瞧瞧九爷办的那些个荒唐的事儿,哪个不是只在灰色地带擦个边儿?他是这满朝文武中,最会试探帝王底线的人。
稳重有识的将军们心里琢磨着……没准儿过了今日,他们的队伍也要被训练成这样的了。
那些说是“花把势”的人,也不过是口舌之争。
刚才队伍走过来的时候,气势惊倒了在场所有人,而他们那些部下,也站在退场出看得直直的。
所有人心里都清楚无比,这才是军人该有的精神风貌!
九爷淡淡轻瞥着他们,心想,土鳖。
爷队伍的口号还没上,枪也没给配,注目礼更没行,乐队也没奏上……
就这就把你们惊得不行了?还一个个的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
等正式那天,爷的队伍会有多拉风,亮瞎你们所有人的狗眼!
……
九爷带队回去后,将士们中就有人去皇上那儿告状了,但也有说真话的。
皇上之前看过九爷带一队人到养心殿中专门示范,觉得就很不错,但没想到千人的队伍竟然这么震撼。
当即决定命令所有军队都行这样的步伐。
这可搞得十四爷头大了。
还有不到七天就是万寿节了,这得是多大的训练量啊。
即使是训得好,怕是也不及九爷这支队伍的十分之一。
这可是九爷一手调教出来的狼崽子们啊,其他人真的没法比!
……
九爷心中自然是有一套非常完整的计划的,且为了计划能完整执行,还跟专门写了流程跟皇上汇报,打好招呼。
康熙爷觉得着实不错,就同意了。
到了训练当天,九爷这支队伍就由九爷来带,而十四爷则是做总的汇报工作。
至于狼崽子们梦寐以求的训练枪和诸多武器的使用……
摸可以,训练在短短的时间内是来不及了,且也不需要。
这就真是为了效果训练的假把式了。
九爷将队伍训好,董鄂瑾来看过一回,觉得着实不错。
虽然因为衣服的原因跟现代线条完美兵哥哥们没法比,但已然相当不错了。
登场绝对是荷尔蒙爆棚,会引起所有少女尖叫。
……
几日过后,汇报阅兵的日子,终于到了。
值得一提的是,康熙年间,阅兵地点不固定,到了乾隆年间,阅兵地点基本固定,除了在南苑定期阅兵外,还在香山、西苑检阅御园护军将士,并在这两个地方各修建了一座用于阅兵的“阅武楼”。
此外清代在卢沟桥、玉泉山、东安门外和德胜门外也举办过阅兵,相对来说规模较小。
直到雍正以后,“大阅”制度更加完善、周密。
乾隆三年更是明确规定:“以后大阅,皆按照顺治十六年定例三年一次,其办理事宜照雍正六年规定举行。”
而此次的阅兵地点,则选在南苑。
南苑位于京城南十公里处,原是元明清三朝皇帝出游狩猎的地方。
自清代起,在此设阅兵场,皇帝每三年在此举行一次“大阅兵礼”。
董鄂瑾因为是女人,便不能去现场了,虽然有些遗憾,但好歹也看了彩排,尤其九爷如今这么神清气爽,满脸激动,兴致高昂的样子,她光是看着他的脸,也为他欣喜。
而后帮他亲自换了衣服。
清代甲胄分为明甲、暗甲、铁甲和绵甲等几种。
前三种属于带甲片的铠甲;后一种则是布面甲,以缝制厚实的布质纤维层为里,表面缀有甲泡,用来阻挡敌人射出的弓箭。
清代中后期,铠甲逐渐以绵甲为主,它用缎布做表面,因此颜色较多。
早期的八旗以红、白、橘黄、蓝为基本色,配上相互错开的四色镶边,组成八旗服色,并根据服色确定旗名。
宜妃娘娘属于镶黄旗的人,如今九爷是在正蓝旗。
穿上一身带着甲片的铠甲,军人的气质瞬间凸显了出来,当真是英姿飒爽。
九爷臭美的亲了下媳妇儿,有凹了好几个造型,非要媳妇儿变着法的夸他英俊无人能敌后,美滋滋儿的潇洒走人了。
董鄂瑾宠溺的笑笑。
在如此温馨甜蜜的时刻,系统君突然发来提示。
【叮咚!】
【宿主在清朝还有一年半的时间,请注意加紧完成任务。】
董鄂瑾诧异:[我还有什么任务没完成吗?]
可系统已然下线,徒留一片黑影。
董鄂瑾皱眉。
她最近都不败家了。
因为董鄂玥身体孱弱,快死了,害原主的原主母王婉瑛也是……
纳兰揆方虽然现在生活的很好,可他也为自己曾伤害过原主付出了代价。
她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没完成的。
该不会是……要助九爷登基吧?
开什么玩笑!?
她帮着九爷抱了这么长时间的四爷大腿!
尤其——她家男人很不上进啊!!!
……
每逢“大阅”,钦天监先择吉期上奏皇帝,皇帝批准后,有关机构分头准备。
首先是由“武备院”在阅兵举行地搭建御用营帐,营帐后设圆幄,以备皇帝小憩及更换甲胄用。
阅兵的规模盛大,此次参加的共有两万人以上,所用器械旗纛、枪炮、金鼓、海螺等,数量极为可观。
礼乐高声奏响。
参加大阅的部队包括八旗部队、八旗满洲火器营、骁骑营、前锋营、护军营等,人数众多。在武场正中,离一面大旗,作为军表。八旗将士左右分开,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列左边,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列右边,其他各部队依次排列。
皇帝前往阅兵营地,兵部恭请皇帝更衣,去礼服,换盔甲。
在内大臣、后扈大臣、总理演兵大臣、御前大臣、待卫、乾清门侍卫、满洲大学士、豹尾班侍卫、执纛仪卫、执盖仪卫导引下,自八旗左翼入,右翼出,再至中路,阅视一周,然后登上最高处的御用营帐,众大臣及侍卫在御帐周围环护。
皇上开始讲话。
康熙爷的声音中气十足,充满了鼓舞人心的力量。
“国之兴衰,兵之士气所彰显,大阅为慑敌之势,振民之盛,显军之强。”
康熙爷着重强调了大清国不仅要经常举行阅兵,更要格外注重武备,并重复提醒八旗训练的重要性。
“国家武备不可一日懈弛。旧例每岁必操练将士,习试火炮。兵部即传谕八旗都统等,预为整备,朕将亲阅焉。”
将士们一个个站得笔直,眼神愈加坚定。
皇上话毕,军乐再次高声奏响。
“大阅”正式开始。
兵部尚书上前跪请开操,角兵、螺兵走出队列,先吹响蒙古大角,然后随着角声,海螺依次吹响。
司炮官引火发炮,三声炮响后,鼓声又起,八旗兵抬鹿角整队前进,鸣金止,排成一列。
领队甲士挥红旗,枪炮齐鸣,鸣金,枪炮止。再击鼓鸣螺,队伍续进,挥红旗,再发枪炮,鸣金止,如此反复9次。到第10次时,枪炮长时间鸣放,约10分钟左右,鸣金3次,枪炮止。
开鹿角为入门。
首队是前锋营、护军营、骁骑营的士兵依次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