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都市言情 > 左先生为何如此抠门 > 第90章 浦东新区的高薪工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0章 浦东新区的高薪工作

左妈为解决向晖户口问题,提出买房建议,被左爸严厉拒绝了。

不过,这个建议却得到左宇与左庸的双双支持。

左庸新找的月薪三千的工作,位于浦东新区。

那时候,浦东新区发展刚起步。

浦东,因地处黄浦江东而得名。一条黄浦江,划开了浦西与浦东的发展速度。浦西的发展,要比浦东快许多。

那时候,“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成了上海人的共识。甚至,上海人分浦西人和浦东人,只有浦西人,才是上海人。浦东的上海人被浦西的上海人称为“乡下人”。

南巡讲话之后,邓公鼓励浦东开发开放。邓公曾说过,深圳的开放是面对着香港的,珠海的开放是面对着澳门的,厦门的开放是面对着台湾的,而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是面对世界的。

浦东的开发开放,是一盘大棋中重要的一步棋。作为新区的定位,早在1990年就开始策划。策划伊始,上级即倾向允许上海浦东新区搞证券交易所,进行资本市场的探索。

也就是说,浦东新区拿到的发展特权,集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十条政策、五大特区的九条政策和特区都没实施的五大政策(外资可以办百货超市,办银行、保险、财务公司,办保税区,办证券交易所和扩大浦东新区五个审批权)于一体,足以奠定它日后的腾飞。

浦东新区,比特区还特。

只是老百姓的感受,总是滞后一步。

左庸对买房的提议异常心动,完全是因为1997年上海房市的价格够便宜。

既然工作找在浦东,房子自然也考虑买在浦东。才开始大兴土木不久的浦东,房价更是低到不行。

日后被誉为中国硅谷的张江高科技园区,正处在它成立的第5个年头,在它25平方公里的园区范围内才搞完基建,生活配套设施还不健全,放眼望去,尚不成气候。房价每平方米仅千元出头。

而哥哥左宇之所以赞同买房,则是因为他那是在报社做广告,原本是做各类商品的广告,不知怎么,最后竟都成了房地产类的广告。因为做多了,了解相对充足。能发挥一技之长,是左宇支持弟弟买房的原因。

他建议买张江高科的房子。

“买张江高科的房子,跟浦东新区的发展绑在一起,多棒的人生体验!”左宇劝起人来也充满文人气质。

左爸爸一看两个儿子都同意买房,反对与赞成票比1:3,于是退步:“买房可以,但不能为向晖买。”也就是说,房产证上不能写向晖的名字,至于向晖有没有蓝印户口、能不能拥有上海户籍,管他什么事!

左宇自然不反对,左庸也无所谓,左妈便不再坚持。

左宇不反对是因为他是局外人。

左庸无所谓是因为他认为户籍制度早晚会取消。

左妈不坚持是因为她向来性格软弱。

在浦东买房的事,因向晖而确定下来,虽然结果跟她并没有扯上关系。

哥哥左宇的建议,并没有被左庸采纳。这跟他一贯的保守性格一致:不为看不到的美好将来,而舍弃当下的切实利益。

事实上,保守会错失良机。当初左庸看不上的张江高科,后来,成了左庸高攀不起的张江高科。

左庸最终选了靠近历史悠久的川沙镇的一处商品房小区。

1997年底,回国后的第一年行将结束的时候,他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套商品房。

房子面积有99平方米,是二室二厅的复式房。看上去洋气极了。总价只要18万。

左庸甚至没有动用自己的一万美元存款,用爸爸的公积金和贷款,空手套白狼。10万贷款10年还,每个月还款1200块,对领3000月薪的他,完全不成问题。

向晖对左庸买房一事,自然是无比欣喜,她甚至主动提出帮助左庸还一部分房贷。领一千二工资的她,每个月拿出了200块。

左庸那时候,就表现出了龟毛的特性。

可以说他是超完美主义者,也可以说他是鸡蛋里挑骨头。他对向晖提了不少要求,譬如多读书、去运动、勤思考、出门带钥匙等,向晖均笑纳。

他决定去定制一个拐角沙发,明眼人都明白,找路边小店定制,华而不实,贵又不好,但向晖立刻赞同。

左庸决定买台二手冰箱,事实上,在那个节俭是大概率的年代里,二手冰箱只能是用到极致又被小店收购返修的冰箱,特别容易再发生故障,性价比并不高,但向晖马上同意。

总而言之,向晖对左庸言听计从。

跟左宇与余薇薇三天两头吵不一样,左庸与向晖之间很和睦,至少在左爸左妈面前,他们表现得很和睦。

一年以后,就在俩人谈婚论嫁的时候,左庸当年读书的美国学校来信了。信上说,他当初读的专业,如今开了硕士研究生招生点,学校还记得他这位优秀的学生,如果他愿意,学校将再度为他提供全额奖学金,欢迎他来深造。

向晖眼巴巴看着左庸,希望左庸能为她留下来。

左庸,并没有为她留下来。

他告诉向晖,只是柴米油盐,只是人云亦云,他确实会觉得乏味而兴趣缺缺。

他还告诉向晖,爱情为什么不能是强强联手呢?像飞机一样,有两只同样强大的机翼,携手看更多更美的风景?

向晖裹住自己的臂膀,直觉觉得,左庸此时一别,怕永无可能再是她的左庸了。

不管向晖怎样挽留,在国内生活2年后,第三年的夏天,左庸再度飞往美国。

左庸选择再度留美,除了爱情不是想象中的爱情之外,还有别的因素。譬如,公司不是想象中的公司,领导不是想象中的领导,同事亦不是想象中的同事。

爱情里的对手,只想过家长里短的寻常生活。

公司的创始人无意于做大做强,反而对被收购从而套现心生憧憬。

领导们忙着拉势力树山头,连带的同事之间也充满勾心斗角。

这般复杂的人际,不是左庸所能消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