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条上是一首诗:
春情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其余就只有落款“诵筠”二字。纪行看得直皱眉,这乃是徐再思的《折桂令·春情》其中一段。意思是生下来还不会相思,才刚刚懂了什么叫相思,却深受相思之苦。她已经想他想得不行了,估计快断气了,就四处望着已经功成的他现在到底在哪儿。
这么小一张便条,加上李诵筠的名字,足足四十四字,就为了向他表达她的相思之苦?以他对李诵筠的了解,她可不是这样的人。而且还是用这样名贵的信鸽传书。
此时纪行才察觉信鸽的翅膀已经受了伤,想必是日夜兼程赶过来。如此小的条子,却以簪花小楷写了这么多字,他总觉得哪哪都透着古怪。因为一般来说,以飞鸽传书为急信,最多不过二十字。李诵筠有这闲心找他来谈情说爱?
莫非这么一长段文字都是假的,只是以防有人瞧出了字条中的真实信息?
纪行想了想,仔细看过这段词,却发现根本没有什么藏头。过了会儿,他点燃蜡烛,将便条放在烛火上面烤了烤。纪行不禁笑了起来,果然字条上四个字浮现出来:
瓶儿失踪。
笑容还在脸上就僵住了,他只觉浑身力气都泄了一大半,坐在轮椅上良久不能言,等他再将便条举起来看过一眼后,喃喃道,“这妮子......”
不过一会儿纪行便到了县衙他设的总枢里,“游笠豫潜,天宝合安,跟我走!”
游笠只见纪行一脸凶相,赶过来问,“大人,这是去哪?”
纪行没给他解释,“取我刀,回京城!”
总枢里办事的人便是他那十六个亲随,此时都愣住了。往日一向老成持重的高大人怎的今天像换了个人?不一会儿小怜也赶过来了,要说这些人里边谁最熟悉纪行,必然是她了。
“可是高府出事了?”小怜急道。毕竟是纪行的贴身侍女,一张嘴就问到点子上了。
纪行没否认,也没肯定,只说,“你在这边主持大局,我私自回京的消息不可走漏给任何人!”
小怜坚持道,“公子,这里没有外人,你就说说到底是出了什么事。”
此时石太正在一边翻看案牍,听到小怜说的“外人”二字,不禁抬起了头。然而没有人注意到他。纪行点点头,额上青筋都出来了,“瓶儿那丫头出事了!”
小怜捂住嘴,被吓住了。高瓶儿何许人也?她就算不是齐帝心尖上的一块肉,也是齐帝亲手在京城捧着长大的,谁人敢动她?虽然高瓶儿待她不好,她却知道高瓶儿都是因为纪行的原因,并不是本身对她有多反感。
纪行道,“李诵筠传来的消息,错不了!”
石太一门心思想要给纪行立功,此时跳了出来单膝跪地,“大人!属下愿往!”
纪行看了他一眼,只是点点头,又对小怜道,“敢做这事的人真是好大的本事!李诵筠竟然还是用的巧法传的信,就怕有人截了她的信鸽!”
小怜毕竟心细,求道,“公子稍安,等你到了京城,那又是什么时候了?瓶儿小姐怎么等得到你?”
纪行圆睁双目,“你说我该做什么!坐在这等着她遭贼人欺辱!?”
小怜还要说什么,纪行却摆摆手示意她休要再提。此时石太动作快,已经取来了纪行双刀。纪行提刀,游笠豫潜,天宝合安,再加上石太,一行六人眼看着就要出门。
等到纪行快要上马时,他闭上眼吐出一口浊气,“算了!回衙门!”
石太虽然不解,但他现在却时时告诫自己不要多言,便像根柱子似的杵在原地不动,等着纪行下令。游笠却问道,“大人可是有良策了?”
纪行睁开眼,深吸一口气,“我回去写一张条子,飞鸽传书给李诵筠。瓶儿说得对,是我孟浪了。”
游笠道,“大人,飞鸽传书办不成这事啊。”
纪行下马,“你们先回衙门,等我号令。”
于是那五人又风风火火地回去了。纪行他当然知道飞鸽传书办不成这事,李诵筠能用信鸽找到他,怕是不知道动用了多少财力物力才将那信鸽准确无误地送到他手上。而他并没有什么能直接将急信送到李诵筠手上的渠道,因为信鸽毕竟是信鸽,只能飞到某个地方,而不是人能分辨到底该送给谁。
于是他回了府上,用金纸写了一封信,再在信封上粘一根鸡毛,标明了“高寒士”急信,收信人则是常无极常总兵。高寒士三个字在很多时候都管用,这封信会以最快的速度送到李诵筠手中。
但是最快是多快?瓶儿失踪那是一刻也耽搁不得。那信鸽送到自己手中时,恐怕瓶儿已经出事好几天了!就算自己现在赶回去也无济于事,飞鸽传书也没什么用。
李诵筠既然告知自己,一个可能是高瓶儿性命堪忧,她那边已经没有了办法。第二个可能是能确定瓶儿性命无虞,给自己传书,只是为了给他提个醒。
纪行坐回轮椅,强行让自己冷静,“常无极啊常无极,父亲把你交给我,就看你能不能办点事了!”
当初高寒士交给自己三个锦囊,其中一个正是写了常无极的大名。既然高寒士对这个很放心,想必是个稳妥的。过了一会儿,纪行又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则是写给高寒士的。
过了好几天,又是连日的大雨。
年轻的高大人可不是只有一件事要做,而是每日都有上百件事等着他来定夺,就比如今日。
纪行站在高处,身边是一个懂得水利的老师傅。老师傅姓苟,一脸难色,“大人啊,你这不是修渠,是挖河啊!”
纪行仍然忧心高瓶儿,嘴上便不太客气,“我知道此事极难,但是此县两千余户,上万口人,都要吃水。不修个大渠,怎么能成?不患寡而患不均,人心如此,若是咱们只顾西向那边的百姓,东向那边的可就得骂在下是个狗官了!”
苟师傅不由得龇起了牙,显然这事太难办了,“大人莫要为难老夫,这样大的工程,只比京城那条运河要小上那么点儿,老夫是真的办不了!”
纪行收了伞,任凭雨水浇打在他身上,“苟师傅可去过京城?那条大运河可是数十万人费了二十年才挖出来的,你拿这条渠与之相比,也太过夸大其词了。”
苟师傅叹口气,“老夫没见过大运河,但大人要修渠,还是修这样大的渠,说实在的,没有必要!”
纪行道,“苟师傅,我是听说了你有真本事才请你来的这儿,莫非你以为本官是好大喜功才要修这大渠?”
苟师傅道,“这水渠太大了,就算修成,也不一定是好事。”随后他见纪行浑身已经淋湿,闭上眼想了想,似乎他眼前已经出现了此地修成大渠之后的场景,“大人,咱们去躲躲雨。”
纪行见他如此,就知道他心里已经有数了,“行,苟师傅怕是心里已经有了定夺了吧?”
等到他俩到了躲雨处,苟师傅掏出水烟袋,啪嗒啪嗒抽了好几口才说道,“大渠不好修,得修小渠。大人先听我说,那样大的渠,就算修好了,也难保不会出事。除非挖一条河才稳妥。修几条渠,从苍江,谷河,兰驮江引水过来,口子不能开大了,不然会殃及下游百姓。修大渠的口子太大,要是崩堤,下边的百姓可就危险了......”
等到四县修渠之事已经确定下来后,纪行跳入那一处大池当中。
此时脚步声响起。
纪行头也不回道,“你不是忙得很吗?”
小怜跪坐在纪行背后池子的台子上,为他捏起了肩,“小姐到底是出了什么事?”
纪行深出一口浊气,“应该是被人绑了,李诵筠寄来的信只有四个字,瓶儿失踪。没头没尾,我在这儿,离着京城最少也有一个多月的脚程,快马加鞭也赶不回去。”
小怜道,“公子有没有想过是谁做的这件事?”
纪行道,“那封信是用蜡写的,应该是怕人截了。能截住飞鸽传书的那些人物,放眼整个齐国,无非就是那些权贵,以及几个大财阀了。瓶儿虽然调皮了些,但也不至于会招惹到别人对她做这样的事。”
小怜疑惑道,“公子是说?”
纪行叹口气,“怕是冲着我来的。都说瓶儿爱惹祸,我在京城那几个月,哪件祸事不是得罪了大人物?我就怕那些人一不做二不休......”
小怜揽住纪行的脖子,“公子休要这样说,小姐吉人自有天相......”
纪行道,“这水温热,你要下来泡会儿吗?”
小怜不禁脸红,“你头转过去,不许看。”
纪行不禁苦笑,果真转过头去。小怜褪去衣衫,缓缓下了水。纪行见她只露出个脑袋,不禁笑道,“又不是没见过,怎么还是这样?”
小怜转过身,用后脑勺对着纪行,“公子以后是要娶妻的,怜儿可不敢胡来。”
纪行道,“我刚到京城的时候,你不是就想胡来吗?”
怜儿只觉得脸都烫死了,于是整个头没入水中,好一会儿才冒出来,“公子,等你回京,你是不是就会平步青云?”
纪行叹道,“平步青云什么的,我本来就没多想,只是要做很多事,仅凭这个七品官是不行的。我父亲,陛下,剑圣,他们留下来的那些敌人,都等着我去一一铲除。我只管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就好了。”
小怜道,“公子喜欢做官吗?”
纪行笑笑,“做官?什么是做官?怜儿,我今天能坐在这个位置上,可不是冲着做官去的。但是能做一点事,其实也算是我的一点愿望吧。”
小怜道,“公子有什么愿望?”
纪行不禁想起多年以前,“如果我有足够的能力,就想要很多的银子,等有了银子,就学一个人,办好多个私塾,不要学童交束修。”
小怜笑笑,“公子的愿望就是这个?”
纪行也笑,“现在想起来倒是挺可笑的。楚州三十年的赋税都在这里了,这么多银子,够我做很多事了。按理来说,多年以前的愿望已经实现,可我又有了多的想法。”
小怜道,“我就想你有一天能够安安稳稳,平平安安就好。”
纪行笑道,“你是说我不安分?”
小怜用胳膊肘顶了一下他,“你就是太不安分!”
不知不觉又是数日。京城那边,常无极收到来信后,将这封信仔细保存了下来。
“小主,你做事也太大气了,就这么明目张胆地找我办事!也不怕落人口舌?”常无极叹一口气,随后手一招,只听见簌簌簌几声,不一会儿就聚来了好些黑影子过来。
常无极庞大的身形在这逼仄的阴暗角落里显得尤为可怖,“好些年没用过你们了。”
那些黑影子都沉闷地低声喝道,“为大人分忧!”
常无极道,“当初高大人让我招一批人,能沉江不死,可知死不退,你们是死士,我也是。只不过老常我活得久了些,最初那一批死士,都死没了。所以高大人叫我找上了你们。”
随后他话锋一转,整个人充满了暴戾杀气,“可是今天!高大人之女遇险!整个京城竟然一点风声都没有!知道我是怎么知晓这件事的吗?竟然是远在楚州的小高大人通知的我!丢人!你们这些凶器是不是太久不用了都生锈了!一个大活人看不住,这都出事多少天了!”
如果说那些黑影如地府恶鬼,那常无极无疑就是最阴暗的那位执笔判官!高寒士最黑暗的一支力量,以他常无极开始,从十八年前到今天,这黑影始终笼罩齐国,从未消散。
常无极点了点自己脑门,“用脑子办事,别留下尾巴。另外,只要查到一丁点消息,遇到谁杀谁,不留活口!不给人任何转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