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巧遇
从王戈看到自己时那惊讶的表情和微皱的眉头,以及没有看到“邪僧”汪玲珑的身影,张诀瞬间就判断出了此时的情况——那妙轼应该不是王戈的“自己人”——汪玲珑几乎跟王戈形影不离,她此时没有现身,怕是因为王戈不想让她被妙轼认出。
而妙轼若不是自己人,那看到他后,肯定会动手,因为他现在可是正道诛杀单上的人,而且之前他在躲避追杀的时候,还敢掉过一个身手接近一流的少林俗家弟子,那厮自称是少林寺某位大师的侄子,所以少林肯定对他不会有什么好观感。
本来张诀即便在青州的时候,都会做些易容,但路上遇到了些意外,加上下了场暴雨,他的易容物遗失了,加上他现在也知道青州基本算是王戈的地盘,连司马俊秀这魔教掌剑使、天榜宗师都被干掉了,所以快到青州的时候,他便只随意地戴了个斗笠,也没有再刻意地改变气质,却没想到竟是在青州城里遇见了妙轼和尚。
他可不会觉得,妙轼会认不出自己。
妙轼是地榜第一,张诀是地榜第五,两人都是超一流高手,但张诀的“舍命刀”,从来不会惧怕强者,反而是遇强越强,别说地榜第一了,就是宗师他也不会退缩。
不过此时的张诀并非孤身一人,而是驾着一辆马车,他迟疑了一下,还是没有再多作犹豫,直接把马车舍弃在原地,施展身法,返身而走——他相信王戈会帮他照顾好车里的人。
“张诀!”妙轼认出了张诀后,果然即刻出手,想要将其拦下。
而王戈也瞬间意识到张诀的想法——把妙轼引开,然后让他把车里的人安顿好。
至于这马车里的人是谁,想到张诀之前离开前说的那些话就知道了,必然是他那义兄白乘风的妻女。
但追前几步后,妙轼却突然停住了脚步,皱眉站在那没有了驾驭者直接停在路中间的马车,抬手似乎打算掀开车帘。
身后的王戈却忽然出声阻止道:“妙轼大师,不去追张诀么?”
妙轼回头看了眼王戈,说道:“以张诀的脾性,没理由见到我就跑。而且江湖上近两年都没有他的消息,此时却突然驾着一辆马车,有些蹊跷。他这一跑,不像是避我,倒像是故意要把我引开,好让这马车里的人脱身。”
以妙轼的实力,可以很容易地感知到车厢里有几个人、甚至武功如何都能感觉得出来,自然是早就知道,车厢内只是两个身体单薄,武功也很弱的女子了。
说着,妙轼又准备继续伸手去拉车帘,突然,一个身影落到了马车车夫的位置上,挡在了妙轼的手之前,竟是去而复返的张诀。
很显然,看到妙轼没有追上来,张诀便知道他肯定是没有被引开,而是注意到了这辆马车。
“和尚,你如果要找我麻烦,咱们找个地方一对一解决。”张诀站在车辕上,居高临下地望着妙轼,就如一柄锋利的朴刀,随时都会斩下。
“果然是你,这车里的两位女施主是你什么人,竟如此着紧?”妙轼仰着头奇怪地回望着他问道,气质依旧温润如玉,丝毫没有受张诀锋锐的气势影响。
“和你没有关系。”张诀表情默认地说道:“你若是要对我动手,那就冲我而来便好,你一个出家人,总不会做出胁迫人质的事来吧?”
妙轼摇头道:“张施主放心,只要你马车里的人并非什么恶人,小僧自然不会伤害无关之人。不过,也得让小僧看一眼确定一下。”
“我如果不肯呢?”张诀毫不让步。
看到两人剑拔弩张的模样,王戈扫了眼周围已经注意到他们异常的行人和商贩,上前一步道:“两位若在此动手,难免殃及无辜,不如随在下去个人少的地方,是打是谈,再慢慢商议?”
妙轼回头,似有深意地看了王戈一眼,到得此时,他自然也看得出来,王戈和张诀是认识的,而很大的可能是,张诀会出现在这青州城,也是和王戈有关。之所以近两年时间没有张诀的一丝消息,八成是都躲在青州城,为王戈这位“地头蛇”所庇护。
妙轼艺高人胆大,也并不担心王戈带他去什么陷阱,做了个请的手势:“请小王神捕带路。”
事实上,他不知道的是,其实在张诀引开他失败、他把注意力放到马车上的时候,王戈就在心里做出了权衡,在犹豫要不要杀掉他——汪玲珑其实一直都跟在王戈附近,只是没有现身而已,只要有需要,即刻就能出现,至妙轼于死地。
别看妙轼是地榜第一,超一流高手,但在汪玲珑这宗师强者的手下,也过不了几招。就好像当初司马俊秀夜闯王戈家中,面对“邪僧”、张诀两位超一流高手,都打得云淡风轻,没有用全力。若非南香出手,他们根本奈何不了司马俊秀。
妙轼哪怕实力比张诀、当时的“邪僧”强,也强得很有限。至少在这青州城中,若是王戈愿意,他甚至连跑都跑不掉。
不过一番权衡后,王戈还是没有即刻对妙轼动手。
他想给妙轼个机会。
从以往的名声,到刚刚的短暂聊天,王戈都可以判断出,这妙轼的性格,并非迂腐的所谓“正道人士”,应该是可以“讲道理”的。
说到底,王戈本身也不是什么杀人狂,嗜杀的魔头。就好像当初他很尊崇张诀一样,对于妙轼这样真正的侠义之士,他其实也不想随便杀死。
两边都是仗着“绝对的实力”,想要先看看再动手。
于是王戈和妙轼走在前面,张诀则赶着马车跟在后面,往王戈家中而去。
到了王戈家中后,马车中的两名女子也走了下来,年长的那位看起来端庄俊秀,年少的那位十八九岁的年纪,看着清秀可爱,显然就是白乘风的妻女。
“你们果然没有死。”妙轼感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