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恐怖灵异 > 都市盗墓之王 > 第194章 陵墓被焚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秦始皇陵以其宏伟的规模、神秘的地宫、丰富而令人遐想的陪葬品闻名于世。

可是人们却被皇秦始陵究意是否被盗、是否真的如《汉书》所记载的那样,已经被火焚毁寥问题,困惑了两千多年。

如果秦皇陵的确曾被攘掘,那么其损毁程度究又如何?

这些都关系到这座伟大陵墓的发掘价值的问题。

自从一九七四年发现了兵马俑坑之后,考古工作者对秦始皇陵进行了大量的钻探,科技工作者又对秦始皇装地宫中的汞含量进行了测量和鉴定,

依据已有的考古资料,再结合历史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可以为解决这一历史悬案提供一些有力的旁证。

过多年考古研究,专家们认为虽然秦始皇陵还没有发掘,对秦始皇陵盗焚的问题,

还不能做出结论,但大多倾向于其地宫并未遭严重破坏。

在典籍中第一个记载秦始皇陵曾被项羽盗掘的是成书于西汉武帝时期的《史记》。

司马迁在《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了公元前二O三年,刘邦和项羽率在河南广武对峙的时侯,刘邦曾历数项羽的所谓的十条罪状。

其中的第四条是“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

其次,记载秦始皇陵被盗掘,并且被火焚毁的是成书于东汉初年的《汉书》。

班固在《汉书?楚元王传》中:“项籍燔其宫室屋宇,往者成见发,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藏椁。

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忠,岂不哀哉。”

这种法又与《史记》有所不同,只是“项籍燔其宫室屋宇”、“外被项籍之灾”,并未明确项羽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而是“往者咸见发掘”,并又增加了牧者“失火烧其藏椁”的记载。

第三个比较完整地记载秦始皇陵被盗掘焚毁的是成书于北魏时期的《水经注》。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写道:“项羽入关发之,以三十万人,三十日运物不能穷,关东盗贼销楟取铜。牧人寻羊,烧之,火延九十日不能灭。”

这里明确记载了秦陵地宫被盗掘一空并遭彻底焚毁的情况。相比《汉书》还增加了“关东盗戴销椁取铜”的记载。

第四个记载秦始皇陵被掘的是成书于唐代的《晋书》。

由房玄龄等人主编的《晋书?载记》石季龙“使掘秦始皇塚,取铜柱,铸以为器。”

这是后赵国主石虎也盗掘过秦陵,目的是为了取铜。

另外,明代工部主事都穆撰写的《骊山记》中亦写道:“项羽、黄巢皆尝发之。”没有提及石虎盗掘一事,但增加了黄巢掘陵的情节。

如上所述,秦始皇陵从秦末到唐末先后四次遭遇劫难,即项羽盗掘、关东盗贼销铜取椁、石虎掘塚取铜柱、以及黄巢的发掘。

客观分析这四种记载,应首先从《史记》入手。《史记?高祖本纪》中讲:“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是借用刘邦之口讲的,

而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却只字未提项羽掘秦始皇帝陵一事。只谈到了项羽“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妇女货宝而东。”

刘邦一共指责项羽十条罪状:

其罪一,“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日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

其罪二,“项羽矫杀卿子冠军而自尊。”

其罪三,“项羽己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

其罪四,“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

其罪五,“又强杀秦降王子婴。”

其罪六,“诈院秦子弟新安二十万,王其将。”

其罪七,“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

其罪八,“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自多予。”

其罪九,“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

其罪十,“夫为人臣而试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下所不容,大逆无道。”

其中,除第四条外,其余皆有实据,并在《史记?项羽本纪》中都有记载。唯独第四条职掘始皇帝家,私收其财物”却无法找到旁证材料。

所以司马迁对项羽是否盗掘了始皇陵并盗走了其中的珍宝,无法确定,因此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对此事避而不谈,只是在《史记?高祖本纪》中如实记录了刘邦对项羽的指责。

《汉书?楚元王传》亦未记载项羽盗掘始皇陵,只谈到“项籍燔其宫室屋宇”,“外被项籍之灾”,这些的是项羽对秦始皇陵园地面建筑物的破坏。

考古调查证实,在秦始皇陵封土的北侧和西北侧有大片的建筑遗址,在这些遗址内又有大量的红烧土和成堆的残砖破瓦,这明秦始皇陵园地面建筑物确系毁于火焚。

顶羽之所以一入关中,就要杀秦王子婴,火烧阿房宫,对秦始皇陵园地面建筑物肆意破坏,是源于秦楚两国的历史恩怨。

在《史记?项羽本纪》中,范增如此:“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返,楚人怜之至今。”

在秦昭襄王十四年,秦将白起“拔鄢、邓五城,其明年,攻楚,拔郢,烧夷陵。”

秦攻破了楚国都城郢,迫使楚国迁都于陈。最令楚人愤恨的是白起烧了楚国的王陵。

而且项梁父亲项燕被秦将王翦所杀,项羽的叔父亦被秦少府章邯所逼杀。

作为楚国贵族后商的项羽在进入关中之后,他的行为被强烈地报复冲动驱使。掘开地宫,将秦始皇焚尸扬灰,将其中的财物劫掠一空是他最迫切地愿望。

但项羽从入关到离开关中,这段时间很短,因此,项羽无法派三十万人以三十日的时间去掠夺秦始皇陵中的财物。

秦始皇陵的修建,尤其是地宫的建造无疑是采用帘时最好的建筑材料,使用了最优秀的工匠,应用了最先进的技术。

要进入秦始皇陵地宫极其困难,但摧毁地面建筑要容易得多,因此项羽在无奈之下选择了焚毁秦陵地面宫殿屋宇来泄愤。

如果秦始皇陵真的如《水经注》所记载的那样,被项羽盗掘一空,为何距离秦始皇时代只有百余年的《史记》中并未明确记载,

而到了其后五百余年的北魏时期却被记载得如此详尽,犹如作者亲眼所见一般?

汉朝建立后,刘邦在公元前一九五年派人为秦始皇守陵,这一做法,除了稳定人心、显示其仁义外,

也明刘邦认为秦始皇陵有保护的价值,否则派百余人守一座空墓还有什么意义呢?

《史记?秦始皇本纪》明确记载了秦始皇陵地宫中有防盗的“机矢”,并且能做到“有所穿近者辄射之”。

如果秦始皇陵被盗,必然会有盗墓者被机矢所伤,但历史文献中从没有盗墓者被努矢所赡记载。

《史记?秦始皇本纪》又明言秦始皇陵地宫职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如有攘墓,必然会被水银散发出来强烈的毒气所伤而死,可史料中也从无这种记载。

后世对秦陵已被盗掘也不相信,否则数百年的石虎、千年后的黄巢为什么还要去掘秦始皇陵呢?

对项羽是否派人掘陵进入墓室,宋代人亦持怀疑态度,如宋人卢氏在注解张华的《博物志》时:“秦氏奢侈,自知葬用珍宝多,故高作山,从难发也,高则难上,固则难攻,项羽争资之时,发其陵,未详甚至棺否?”

明代的学者李贽也:“秦亡而项羽掘始皇陵,浩劫三月,未可信者,无一字言其始皇棺木之事。”

古代历来有以盗墓为业者,那么这些人是否盗掘过秦始皇陵呢?

据《吕氏春秋?安死篇》记载:“惮耕采薪之劳,不肯官人事,而祈美衣移食之乐,知巧穷屈,每以为之,于是乎群多之徒,以深山广泽林数,扑击过夺,又视名丘大基之厚者,求舍便居,以微抇之。日夜不休,必得所利,相与分之。”

《陆判手卷》中:“有人自关中来者。为言奸人,率于古贵人旁,相距数百步外为屋以居,人即于屋中穿地道以达于所,故从其外观之,未见有发据之形也,而藏已空矣。熟知今人之巧,古已先有为之者。人求利,无所不至初无古今之异出。”

《史记?货殖列传》也:“中山地薄人众,民俗环急,仰机利而食,丈夫相聚游戏,悲歌惊慨,起则相随椎剽,休则掘冢作巧奸治。

从这些记载中可见,古时一直有好吃懒做又贪图一夜暴富的人打古墓的注意,盗墓早已成了风气。

始皇陵随葬品之丰富珍贵,必然使这些仰机利而食之徒垂涎三尺,但秦始皇陵修建之竖固,连拥有数十万军队的项羽黄巢大张旗鼓地发掘都无可奈何,何况这些鸡鸣狗盗之辈。因此,这些人偷偷摸摸地盗掘行为成功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几十年来,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陵封土周围进行了大量细致的钻探工作,钻探资料表明,秦始皇陵地宫四周均有4米厚的宫墙,

宫墙还用青砖包砌起来,并且找到了若干个通往地宫的甬道,发现甬道中的五花土并没有人为扰动的迹象,

只在泰始皇陵封土西侧,铜车马陪葬坑的通道部位发现两个直径1米,深度不足9米的盗洞。这两个洞椭园形,根据其形状与遗物判断,

似为宋代人所据,但这两个盗洞均远离地宫,明盗墓者并未进入秦始皇陵地宫之内。

秦始皇陵地宫中存在大量水银的事实,更是其未遭受大规模盗的有力证据。

对《史记?秦始皇本纪》职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的记载,人们历来持半信半疑的态度。现在,经过现代先进探测仪器的测定,这一记载已经得到证实。

经过多次取样分析的结果表明,在位于秦始皇陵地宫正中上的封土中,大致在12,000平方米的范围内,汞含量高出其它土填280倍,其分布的密度呈有规律的几何形状。

科技工作者还对当时挖封土形成的鱼池土壤进行了取样分析,并没有发现汞异常,这就排除了泰始皇陵封土中出现的汞异常是从鱼池的土中带来的可能性,

证明了始皇陵封土中的汞含量异常是地宫中水银蒸发形成的,如果秦始皇陵有通往地宫中的盗洞,水银早就顺盗洞挥发掉了,如今不会检测到这种异常。

日本人足立喜六曾于1906年亲身考察了秦始皇陵,他也认为《水经注》中的发之以三十万人,三十日运物不能穷等记载“全属空漠之想象,殊难凭信也”。

以上材料完全可以明,秦始皇陵地宫没有被掘开。不论是项羽、石虎,还是黄巢都不可能进入地宫之中,他们只是实施了对墓室的发掘,但并未成功。

因此,关于牧者进入墓内求羊,火烧地宫之不能成立。即使牧者能进入墓内,也未必能火烧其楟。历史文献虽然对秦始皇所用棺椁之质材的记载有两种不同法,但两种法都认为棺椁用的是不易点燃的质材。

一是石椁,如《汉书?楚元王传》中“石椁为游馆”,另一是铜椁,如“关东盗销取铜”,显然石和铜都不可能燃烧,只有木椁才可能燃烧。

但《汉旧仪》又秦始皇陵的深度已经“烧之不燃”,明地宫中空气稀薄,含氧量极低,即使是木椁也难以燃烧。故火烧藏椁之不可信。

唐代以来,有不少文人骚客都曾吟咏过秦始皇陵,对秦始皇陵被盗焚发出了惋惜的感叹。

如唐代诗人张九龄在《和黄门卢监望秦始皇陵》中道:“始掘既由楚,终焚乃因牧。”

唐代杜牧在《过骊山作》中写道:“牧童入火九泉底,烧作灰时犹未结。”李白在《登高丘而远望海》中叹曰:“君不见,丽山茂陵尽灰灭,牧羊之子来攀登,盗贼劫宝玉,精灵竟何能。”

唐代诗人鲍容在《经始皇陵》中写道:白昼盗开陵,玄冬火焚树”。

清代诗人袁枚在《始皇陵咏》中则感叹:“生则张良椎之荆轲刀,死则黄巢掘之项羽烧”。

这些诗文都认为秦始皇陵已被盗掘,地宫已被火焚。他们的根据就是来源于《汉书》和《水经注》,但这些都是文学作品,不能当做考古史料。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秦始皇陵终有一会得到科学合理地发掘,

那时,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将是一座无与伦比的先秦文物宝库,秦陵发掘将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为壮观的考古发现,全世界都将饱览中国先秦时代的科技成果和文化艺术瑰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