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恐怖灵异 > 传奇炼狱 > 第2章 构建美好新生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个半月后,我们到了徽州府(今安徽)骛源。为什么选址到此?那是因为,我前世家乡就在江西,在前世的时候,美丽婺源已划分给江西管辖。中国自古以来,都有落叶归根的故乡情怀,离开了夫家,自然而然会想到回娘家;婺源风光优美,适合农作物耕种,气候宜人,四季分明,人杰地灵,适合长期居住、修身养性;三是,离交州府狮峰岭足够远,死人复活,没人知晓,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活得更加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在陌生的地方,给人全新的生活,给人新的安全感。

婺源县隶属徽州管辖,地处赣东北低山丘陵区,乐安河上游。山地、丘陵占总面积83%。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县境地处中亚热带,具有东亚季风区的特色,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霜期较短,四季分明,适合农耕居家。镜内山峦起伏,走向不一,由于云雾,雨日较多,高山挡光,林木蔽荫,所以整个大环境都是宁静安详,云雾缭绕的优美所在。我们当时就在婺源县县治弦高镇定居了下来。

弦高镇又称冉城,城区似舌状半岛,三面临水,西倚军营山,城垣四周按方位筑有锦屏、瑞、宝骛、壁月、环带、嘉鱼、保安、弦歌八座城门,城门上均有城楼与月城,城内街巷交错,路面皆有青石板铺就;以县署为中心,四围建有城隍庙、水府庙、孔子先师庙、普济寺、万寿宫、紫阳书院、试院、翰林公署等。弦高镇为南宋文学家朱弁,哲学家、教育家朱熹故里。曦晨日暮,风铃声声,四顾青山,绿水环抱,风景十分迷人。

我们在军营山东北端,星江下游部位购置了一个宅子,取名叫“和风书院”。依山傍水,主附城区,生活方便,地理位置绝佳。宅子有前庭后院,房屋有20余间。前面庭院很大,做为书院主院区,房间规划有:课室(讲课的地方,居中),东有书房(存书之房),厨房,男生卧室,西有女生卧室,杂物间等等,院子里挖了一个小池子,养了金鱼,有一节无顶长廊,种了几株葡萄,葡萄藤绕廊柱而上,然后汇聚于顶,结成了绿叶成荫,繁花似景的长廊天花板,许多时候,许多人喜欢在廊沿上坐着聊天,读书,吟诵。后院,只有7间房,规划为主卧,书房,小厨房,奴仆居室两间。后院种了一些花草树木,石桌石凳,确是一个天然的休息之所。

整个宅子东北部临水,我们购置了一只小木船,撑船过江,在对岸买了10亩良田,8亩种五谷,2亩种蔬菜。所种农作物全供书院的师生吃,食物不够吃就再买。请了一个庄稼户刘茂全权打理,二八分成,农忙季节,全院学员一起出动,抢种抢收。

我们在弦高镇闹市区租了一间门店,开了一个高雅茶馆,取名叫“和风茶轩“,请专人经营。茶馆里墙四周悬挂着名人字画,当然也有诸葛公子自己的画作,明码标价,有人看中可以买走。环境布置得十分别致,茶具清洁淡雅,达官显贵,富商巨贾,名人雅士云集至此,八方来客,三教九流,无一不入内。是整个弦高镇数一数二的喝茶聊天谈生意之所。茶轩里还专设了一个讲台,聘请了一位说书的,名叫枯叶先生,50岁开外,吐字清楚,声音洪亮,模仿能力超强。他年过半百,走南闯北,见识广博,见过世间百态,尝过人情冷暖,凡是他讲过的故事,扣人心弦,如临其境,总是博得满堂彩,厅内座无虚席。繁华喧闹的背后,我和诸葛夫妻俩自然赚了一个盆满钵满,富贵流油。开设和风茶轩,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创业典范。

枯叶先生到底给客人讲了一些什么故事,为什么会如此吸引人,调合了众口味呢?闲暇时光,我去听了几回,我总结了一下枯叶先生的故事来源。一,有根据历史传说、野史典故积累起来的素材,加以融合再创作而成的话本。例如包青天断案,贵妃醉酒;二,有时改写一个平常的狗血桥段,但是经过枯叶先生金口讲来,就会化腐朽为神奇,变为被人津津乐道的经典桥段;三,时事新闻怪事,民间恋情至孝。四,还有从我手里流传出来《聊斋志异》和《西游记》(《聊斋志异》是出自清代的小说,《西游记》是明代约1560-1580年写成的。)。总之,包罗万象,只要不涉及政治,当时时局,无所不谈,有声有色,活灵活现,趣味无穷,令人留连忘返。

我见枯叶先生口才如此好,忙里抽闲也写了一下话本给他去讲。比如,我凭着记忆写出了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有《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我还把前世网红小说经典套路写成故事,比如玄幻升级打怪、都市暧昧装逼、历史重生穿越、仙侠搜集材料之类的。给枯叶先生说书注入了新的题材,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拓宽了听众的视野,提升了他们无限的想象力。这些故事,都是和风茶轩给人独一无二的谈资,标新立异,一直是其他饭馆茶楼模仿的对象,却从未被超越。

我们为什么会想到开茶馆呢?这里还有很深的渊源。开一家店,迎四海客。一杯茶,一把壶,一盏杯,一分轻松愉悦的心情。慢慢拉近彼此的距离,亲友之间在此聊聊故事,同僚好友在此说说笑话,然后大家一起听听评书。非常高雅,非常有趣,非常惬意。在这里,客官可以听取故事,也可以说出你的故事,还可以发生许多故事,你我他都是故事里的主角,今天唱到你,明天说到他。茶馆里每天上演人生百态,每天讲述爱恨情仇,我是一个文学爱好者,我想在此取材,所以每天派了专人为我做茶馆笔记。当年莆松龄写作时,就是在路边摆茶水摊,听取许多民间故事,才编辑出留芳百世的经典着作《聊斋志异》。我是效仿前辈大家啊。

我们还办了书院,为什么要创办书院呢?

原因有以下点:一是,诸葛和来家族世代经营清风学院,有丰富的管理学院经验;二是,我和诸葛和来多才多艺,总想把自己的思想精神,安身立命,经世治国之道传扬下去;三是,教书先生,自古受人尊重,这是一项崇高的职业;四,终日与书相伴,与年轻学员为伍,可以永葆青春心态,可以坚持向善向上的心;四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没有比教书育人更让人有成就感的事了。桃李满天下,天下何人不识君,才是我们后半辈子最想看到的结果。

我们把书院取名叫作“和风书院”,解读为:“和”取自“诸葛和来”的“和”,诸葛和来是主创者;“风”源自“清风学院”的风,本书院将沿用清风学院大多管理经验与规则,以及教学理念,在”清风学院“的基础上,推进和发展;”和风“代表一种育人的一种态度,和风细雨,润物细无声,重在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

和风书院是一所前所未有的新式学校。首先,新在它的教学理念,独立精神,合作意识,重视学习等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样,我们不仅仅重视学生要吸取课本知识,而且要从生活,务农,人际关系等方方面面获取感受和经历,只要愿学,无处不是课堂。

其次,新在它的教学模式,半工半读,一边在书院上课,一边下地去务农,或者一边到茶馆去当服务生。全免学杂费,在学校吃住。这样招生范围更广了,贫寒子弟也能公平上学了,学业有成时,都能改变家族命运。

再次,新在招生条件,年满12岁,不限男女,不限贫富,不限地域。全凭面试录取。从前,很少有对女子开放的学校,现在学校有男有女,因为异性相吸的原理,在课堂上所有学生争相表现,在劳动时,做到团结合作。阴阳调和,刚柔并济,这样才可以组成完美的新生活,开创了让人耳目一新的局面。

自古以来,中国封建世俗思想是,男尊女卑。名曰“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强调品行,认为读书多了思想活泛,思想泛滥尤其是女性,容易萌生不安定因素,从而失去理智的约束。所在古代社会里,有学识的女子少之又少。

还有一点,古代学校不收女生,单收男弟子,是因为怕男女在一起读书,朝夕相处,暗生情愫,无心向学。经我过前世在校读书经验,与新时代的科研发现,从生理角度看,男女生分开会影响正常生理发育。所以,从心理角度看,人类更适合在异性与同性共存的环境中生存,心理健康需要这样的环境。

最后,我们开设的课程有:文学,数学,武学,哲学,劳动课(下田劳作),服务课(到茶馆当服务生),游历课(出外云游,一年不限次数,每次5个名额。),我们要打破以往的陈规漏习,反对“君子远疱厨“的思想。我们提倡,学以致用,自强不息,劳逸结合。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子,然后输送到各行各业去,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领秀,可以为学生自己谋一个好前程,同时也可以传播新思想,解放思想,将会给人们的生活和历史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们招生人数有一定的限制,每一期只招30位。一期学员在校要读5年,逢年过节有假期,农忙季节把书院农活忙完了,可以批假回家帮忙。

为什么招生人数这么少,因为和风书院的产业不大,养不起那么多人。还有,教学先生目前就我与诸葛和来两位,学员人数多了教不过来,怕误人子弟,何不择优录取,专门培养社会精英。我们也考虑到后面要择取优秀学员当辅导员,或者从外聘德才兼备者入书院教书。当然,这些都是后话。学员不打算扩招,唯恐树大招风,惹人忌恨。

我和诸葛和来请了一男一女仆人(男的叫肖虎,20岁,女的叫刘阿姨,40岁,都是本地人士,有家)帮我们做家务活,洗衣做饭打扫庭院侍弄花草,都是不可缺人的。这样我才会从繁重的家务活中解放出来,做些自己喜欢的事,管一些该管的事情,空闲时,还可以画画看书练毛笔字,或者跟着学员们,向诸葛和来学打拳,都是愉人身心的好活动。

忙忙碌碌半年后,各个岗位人员到位,所有细节都经过完善,一切只需安步就班进行就好,所有事情才尘埃落定,茶馆生意与书院工作才真正走上正轨。我和诸葛和来这时,才能气定神闲,云淡风轻地静下心来,过过二人世界,浓情蜜意,无限温存。

画精灵诸葛董事驻守在交州府清风学院那边,有事才会回来小住几日。所以清风学院那边的动静,我们是了然于胸,暂时无事,不用挂心。

上次,我们从诸葛和来棺材里取出来的金银财宝都用得差不多了,幸好,现在和风茶轩开始盈利了,否则生活无以为继。开茶轩主要是我的意思,半年后就获得如此丰硕成果,诸葛和来说,夫人好眼光,投资生意,十分精准。听后,我喜不自胜。21世纪的人灵魂,读了15年的书,可以算是集大成者,活在当下,那还不是游仞有余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