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印度的十典文学中,常常以莲花比喻美丽的姑娘,如着名的史诗说:“悉多有位女朗长得仪容秀美,浑身却像涂上污泥的莲藕,闪光的美容从不显『露』。”
“另外,在古典文学中形容佛祖释迦牟尼的母亲,长着一双莲花般的大眼睛。”
“在印度佛经中,还将释迦牟尼的诞生与荷花联系起来。佛经中说:释迦降生之前,皇宫御苑中曾出现了八种瑞相,百鸟群集,鸣声相和悦耳,四季花卉一同盛开,尤为奇异的是,在宫内的大池塘中突然长出一朵大如车轮的白莲花,白莲长出之时恰是释迦降生人间,释迦牟尼降生之初,在舌根中又闪出千道金光,每一道金光又化作一朵千叶白莲,每朵莲花之中还坐着一位盘脚交错,足心向上的小菩萨。”
佛经说释迦牟尼就是莲花王子,还流传着一则动人的故事。
从前,在恒河上游有个国家,国王名叫波罗奈,又称莲王,治国有方,人民安居乐业。有一年病疫流行,求医『药』者甚众,国王见状大发慈悲,集中宫廷御医四处奔走,为百姓治病。
御医们说,要治愈这种流行病,只有京城东北河中赤鱼的血肉,食之能愈,而目前河中无此鱼。
王子听后,便投入河中化为赤鱼,献身为百姓治病。百姓纷纷前来割切赤鱼的血肉治病。奇怪的是赤鱼“割处随而复生”,赤鱼是割不尽的,如是持续了十二年之久,直到国内的百姓全部治愈。
佛经说,这位莲花王子就是后来的佛祖释迦牟尼。
在中还载有莲花夫人的故事。
早在列量世之时,雪山之麓住着一位修行的仙人名叫提婆延。他经常小便在岩石之上。
有一天,一只雌鹿来此石岩上舐了几下,不久便怀孕生下一女,端正殊妙,人称鹿女。
后来提婆延得知鹿女是自己之后,便取来抚养。鹿女长大后,所经的路上,均出现了莲花,故又称莲花女。
一次国王乌提延打猎路过看见地上有莲花七重,便四处打听鹿女,将她领回宫中,纳为王妃。
到王宫不久便怀孕,一胎生了五百儿子。个个面目端正清秀,长大之后又成了五百大力士,成为国家的保护者。国王欣喜万分,封鹿女为第二夫人,时人又称莲花夫人。
这一连串的故事说下来听得洛桐是悠然神往,没想到看似枯燥乏味的佛学,居然还有这么多动人的故事。
“所以我说你这金莲很不一般啊,要是在平常的寺院,肯定会非常精心地照顾。”
最后盛栖梧总结道,“你打算怎么处理这缸荷花?”
洛桐沉『吟』了下,这莲花目前来看还真没有什么稀奇的,除了荷叶小了点儿,花瓣精致了点儿,层叠数多了点儿,其它也没啥。
“暂时就先将它养在阳台上,等今年它结了莲子,明年就给种到荷塘里去。”
洛桐没说的是,她希望以后她这荷塘有一个专门的区域,就是种这金莲的。到了那时候,这也是清水村的一种特『色』不是?
而且在洛桐看来,像这种奇异的花卉还是要有更多的人欣赏才是,美好的景『色』值得大家一起分享。
“行,都依你。”盛栖梧拍板,不管洛桐做什么决定,他都是无条件支持的。
话说清水村这边盛栖梧和洛桐甜甜蜜蜜的,那边郑晚秋和景豫则是鸡飞狗跳的去见家长了。
当初约好了在周三见的,郑晚秋也爽快地答应了。本来郑晚秋还是很淡定地,谁知道越到周三她就越紧张。
她真心是没有见过家长,景豫是她的初恋。别看她平时挺大气的,挺女汉子的,事到临头还是很紧张的。
景豫来接郑晚秋的时候,就见到打扮地很淑女地郑晚秋,不由眼前一亮。
为了能够让景豫的父母满意,郑晚秋可谓是做了很多攻略。比如说第一次见面,一定要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这好印象从何而来呢,就是在穿衣打扮和谈吐举止上。很多人都说这个社会看脸,但是只有真正肤浅的人才不看脸。
你的外在形象充分决定了你的内在,如果外在形象都不得体,别人又怎么能够通过你的外在去理解你的内在?
因此,郑晚秋舍弃了她一贯最爱的运动服休闲裤,特意去买了长裙高跟鞋,顺便又买了一套化妆品回来。
她是真不会化妆,最后只能自己拍了个水和『乳』,就算这样,气『色』也是很好。
看着盛装打扮的郑晚秋,景豫是很感动的,他知道郑晚秋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如果不是因为对自己上心,她是怎么也不会做到这一步的。拎着郑晚秋给自家爸妈准备的礼物,景豫带着郑晚秋向自家出发了。
景家,景妈妈在客厅里来回地踱步,时不时地还出去看一眼,就为了看看景豫什么时候回来。
景豫可是早就和她通气了,今天要带女朋友回来。因此,景妈妈一早就起床,带着阿姨将家里收拾得整整齐齐,力图给郑晚秋留下一个好印象。
景爸爸放下手上的报纸,有点无奈:“你能不能坐着消停一会儿?儿媳『妇』要回来见你,应该是她紧张,你紧张个什么劲儿?”
“再说,你晃来晃去的,看得我眼晕。”
景爸爸说完又拿起了报纸,景妈妈嗤笑一声:“说得就好像你不紧张似的。”
景爸爸炸了,嗓门儿大了起来:“老子哪儿紧张了?”
“切!有本事你报纸别拿颠倒了?”
景妈妈可一点都不打怵景爸爸的大嗓门儿,景爸爸在家里就是只纸老虎。
景爸爸低头,果然发现他报纸拿颠倒了,但还是狡辩道:“我这是在练习怎么倒着看报纸?怎么,不行啊?”
“行行行,你爱怎么样就怎么样,你就继续倒着看你的报纸吧,我再出去看看,这景豫怎么还没有回来啊?”
景妈妈摆摆手,不再和景爸爸说话,自己又出去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