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其他类型 > 风起北方 > 第二卷 一战风第二五七章 远征军方向的调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卷 一战风第二五七章 远征军方向的调整

第二卷 一战风波 第二五七章 远征军方向的调整

回到北京,赵天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上吴佩孚发来的修改后的作战计划,前往陆军总长段祺瑞的办公室,和他商议计划的可行『性』。远征军司令部的这份修改后的作战计划,其实是一份扩大了的作战计划,他们希望在今年四月底夏季到来之前,将原定的战线再向前推进一百五十到两百公里。这样部队就可以深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腹部,给土军造成巨大压力不说,部队还可以由沙漠地带进入安拉托利亚高原地区,减少沙漠地区夏季带来的酷热,为部队后续展开攻击作战奠定基础。

这是一个很大胆的计划,主要是远征军在获得了坦克这种欺负人的武器之后,只要油料和弹『药』补给充裕,坦克本身不出什么故障,那就是正如那句话所说----势如破竹!吴佩孚在和马跃商议一番之后,觉得可以在进一步,扩大一下原先的作战计划;这样除了上面提到的好处之外,还可以加深自己的防御纵深,保障后方的安全。不过他们知道这样做和参谋总长最初的计划有一些冲突,所以想好之后就赶紧报告,希望上面能够同意。在报告的最后面,吴佩孚向参谋总长建议,让远征军二线部队也上战场,参与一些战斗,毕竟他们也是远征军组成部分,大老远的来到这里,除了少数像第四十一、四十三、四十七师等还偶尔遇上了几次土军的偷袭打过一仗之外,其它的二线部队,很多都还没有和土军照过面。所以,吴佩孚希望他们能够有机会上前线,多少也经受一些战火的考验。

在铁狮子胡同前清和敬公主府,即现在的陆军总部,到段祺瑞办公室见礼之后,赵天一将远征军的电报递给了段祺瑞,请他看阅。花了几分钟时间,段祺瑞将这份近六百字的电报看完,沉思几分钟之后开口了,“健行,你离开北京的这几天,英国公使来找过我和徐总理(徐世昌),对远征军在西亚地区的一些做法提出了异议,还留下了一份文本,说是要交给你看的,你不在他们只好送到我这里。根据朱尔典的谈话,英国人似乎对我们远征军的行动有些疑『惑』,或者不解;是不是我们的人在那边和他们有什么冲突?昨天我发电报问了吴子玉,他回电说一切行动都有英军观察员参与,英国人很清楚我们的行动,如果有意见,他们英国当时就会提出来的”。

喝了一口茶,段祺瑞继续说道:“这些外国佬,需要我们的时候像孙子,不需要的时候又是另外一幅嘴脸。我的看法是:我们的部队在那边还是要悠着点,不要被英国人利用了;不过说起在国外的仗,打的还真叫人解气,吴子玉有真才啊!半年不到的时间,硬是占领了奥斯曼帝国两个行省,消灭了十余万土耳其军队;自身的伤亡还不到八千,真是了不得啊!英国人不敢想,就是我们,也是不敢想啊!这已经是大涨了我们中国军队的脸,我个人认为后面的仗,我们就不要再太出风头了,树大招风啊健行。我知道远征军是你的心头肉,你最关心它的一举一动;但眼下我们还不是英国人的对手,你要谨慎行事。吴子玉的这个计划,我看还是暂时不要执行的好,朱尔典和我谈话的意思我听出来了,就是怕我们的军队打到土耳其人老窝,占领了君士坦丁堡,控制了进入里海的咽喉要道,他们就没有面子了。士兵们在外也征战了好几个月了,让他们休息一下也不是坏事”。

说完,段祺瑞放下手中的茶杯,看着自己年轻的搭档。赵天一在将段祺瑞的话斟酌了一番后,抬起头看着这位年龄已经超过五十岁,但仍然精神抖擞的陆军总长,微微一笑道:“既然总长发话了,我自然会遵从。不过对于总长的意见,我有几个小小的改动,希望总长同意”。“噢!有什么改动,说来听听”,段祺瑞很有兴趣的问到。“总长,子玉将军在沙漠地区作战,那里的气候条件对行军作战的影响非常巨大;所以我希望他的第一个计划,也就是原先的计划能够继续进行下去,将土军赶到其原始边界,这样可以保证远征军士兵在夏季来临之前不用在沙漠地区行动了。其次,对于远征军的后续计划,我们可以让子玉将军有选择的进行,而且在行动方向上也可以进行挑选,不一定非得要向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方向前进。就像总长说的那样,只要不去攻占君士坦丁堡,英国就不会不高兴了吧”。

段祺瑞一边听一边点头,听到最后,不禁笑了起来:“哈哈!你这个滑头,是不是又在算计什么。其实我清楚让你去和那些外国人打交道,肯定不会吃亏,但还是忍不住想提醒你;看你的样子,肯定还有什么,就不要再藏着掖着了,赶快说出来吧”!赵天一不好意思的一笑:“什么事情也瞒不过总长的法眼,我想让远征军攻击到土国原始边界以后,在西面做出继续攻击的姿态,给各国做一个样子看看,而在东北方向,就来真的”。说到这里赵天一站起来,走到挂在西面墙上的世界地图,用手指着一个地方继续说道:“在这个方向,我准备让远征军继续向北,攻占已经被土耳其驱赶的没有多少人的亚美尼亚地区,然后再到俄国人的外高加索地区,直到占领高加索山脉。当然,如果远征军出现在外高加索,俄罗斯肯定会不高兴,我会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让沙皇讲不出话来。外高加索可是一个好地方,那里的巴库地区,可是有很丰富的石油资源,现在那里就是举世闻名的石油基地,拥有二十多个大的炼油基地。如果我们能够拿下巴库,想必对远征军的经费是一个帮助”。

赵天一嘴里所说的“适当的时机”,就是指即将发生在俄国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这些都将在一年以后,也就是一九一七年发生。那个时候的俄国,国内混『乱』不堪,想让俄国继续参战的临时『政府』和反对俄国参战的布尔什维克相互为了各自上台的利益而争吵不休,加上临时『政府』内部斗争不断,外部布尔什维克的拆台,没有人去关心国家的发展,导致国内产业衰退、国库空虚、人力枯竭;最终被革命的红『色』布尔什维克所把持。那个时候的俄国,是赵天一进入的最好机会,因为各国都为此组建了干涉军,进入俄国干涉革命。不过这些他现在都不能对段祺瑞讲,只能含糊地带过。

见赵天一故作神秘,段祺瑞也不再问什么,只是让赵天一注意,不要因为一点点石油,就引起俄国人的愤怒。见总长有结束谈话的意思,赵天一赶忙又说到:“别急总长,我还有最后一件事”。“你小子今天怎么会有这么多事情”,段祺瑞在听了赵天一的喊叫之后不由笑吗到;对于这个年轻的后生,段祺瑞是非常满意,因为他也像自己一样,一心为了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在奔波。“是这样的总长,你应该有看到远征军电报最后部分的提议,我考虑了一下认为子玉将军分析的很有道理,眼光也比我看的清楚和长远。二线部队应该调到一线去,和一线部队进行轮流,让他们也经历一番战火的洗礼,这对我们的军队来说是一个大好事。不仅如此,我还想让国内的部队和远征军现有部队进行轮换;只要战争在继续,我们就可以每半年一次将不同的陆军师拉出去,让所有的士兵都上一次战场,经历一番战火。这样,我们的士兵都就由新兵变成老兵了,至少他们经过过战争,上过战场”。

这些,都是赵天一从后世朝鲜战争得出的经验,后世打了几年的抗美援朝战争,解放军不都是这样按照*的指示轮流出国参战的吗!这边赵天一刚说完,那边段祺瑞就已经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你小子也开眼了,想到其它军队了?这个主意非常的好,很有预见『性』。你回去马上让参谋部做一个轮换计划出来,一次就一半十个师吧,保证远征军的战斗力不减;这下就热闹了,我想云南的蔡松坡、四川的王聘卿也快坐不住了。你就回去赶快办吧,二月份就进行第一批轮换如何?不行,太早了,要四月份才行”。

没有理会自言自语的段祺瑞,赵天一起身离开这里赶回自己的参谋部。谁知刚一到门口,就有值日军官上前报告,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前来拜会总长,已经等了十几二十分钟了。赵天一一愣,这么快这么急!刚才在段祺瑞那里,已经听段祺瑞讲过这几天朱尔典都在找他,这刚回来他就找上门来了。到底有什么事情,让这位公使先生这么急?脱去身上的军大衣,伸手递给身边的警卫,赵天一迈步朝自己的办公室走去。进了办公室,坐到位置上,这才对值日军官白崇禧说到:“健生,那个英国人是不是在会客室,你把他带过来吧,就说我回来了”。

白崇禧?哪个白崇禧?就是大家心里面所想的那个白崇禧,一九一五年十月毕业于太原军官学校(一三年考入),随后被赵天一点名指要到自己的参谋部,做了一名实习参谋。赵天一准备让他在部队待半年,然后送他去美国的军校专门学习参谋专业。历史上白崇禧可是在一九一四年八月考入保定军校第第三期步兵科,学科以战术、筑城、地形、兵器四大教程为主,一六年十二月才毕业的。不过毕业以后所授军衔才是一个上士而已,现在从太原军官学校出来,就已经是少尉了。和他一起被赵天一挑来的还有同为太原军官学校二期毕业的卫立煌,不过卫立煌被分到了部队带兵,是一位排长。而从包头士官学校分配来的李达生、张荫梧、陈长捷等人,也和他在一起做见习排长。

朱尔典进来的第一个动作就是主动走向赵天一,并伸出双手,像老朋友一样与赵天一握手。嘴里还不停地说着:“哎呀!赵总长是一个忙人,前来打扰真是多有不便;不过我也是公务在身不得不如此,还望将军见谅”!这句话朱尔典说的没错,他确实已经被唐宁街十号的人催的有些烦了。国内政策的调整,预示着他们这些外交人员又有了新的压力;就拿中国来说,如果是以前,这种调整根本就不算什么,朱尔典也不会在乎中国人有什么反应。可现在不行了,中国和以前不一样了,英国有许多地方得仰仗依靠中国,所以这些政策的调整往往让外交人员很难开口向对方说明,或者说明起来非常地困难。比如,这一次和中国的参谋总长要谈的,就是有关远征军在西亚的一些事情,这个就很不好谈,而且要面对的是中国军方三号人物、远征军的一号人物。

“公使先生不必客气,还是先说说你的来意吧。如果我猜的没错的话,更远征军在西亚的事情有关吧,这方面我刚才已经从段总长那里知道了一个大概,只是不清楚贵国到底想要远征军做什么?不会是让我们从那里退步吧,如果这样,那就太好了,我们的二三十万将士可盼着这一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