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其他类型 > 风起北方 > 第二卷 一战风第一五〇章 西部变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卷 一战风第一五〇章 西部变化

第二卷 一战风波 第一五〇章 西部变化

一九一三年三月,陈子华率领第一军(对外是陆军第十六师,其实是包括了王元吉的十六师、李树峰的独立第六师、张怀远的独立第七师以及赵胜的山地旅等四支部队)进入甘肃以后,第六师顶替十六师入藏,其它的部队则在甘肃、青海等地驻扎了下来。从那时候开始,按照赵天一的计划,陈子华就肩负起整个西北地区的所有工作的责任来。也就是是西北地区的军政事务赵天一将不再『插』手,全部由陈子华说了算,当然他的工作也必须得按照遵从和赵天一之前商量好的计划来行事。

计划的重点是西北地区一发展经济为主,军事为辅(新疆地区除外);目前面临的世界情况是,整个甘肃(西北)是真正意义上的“地广人稀”,但矿产资源却很丰富。赵天一记忆中后世资料里面西部地区的钾盐、天然气等十三种矿产资源保有储量占全国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处于绝对优势。铅矿、铜矿等九种矿产资源具有比较优势,储量占到全国的30--50%,煤、油等能源矿产也很丰富,仅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石油就是一巨大资源。但是赵天一却不准备在这个时候去开采,他准备把这里的绝大部分地下才财宝留给后人,只动用一些现在必须的煤炭和钢铁资源,来加快西北的进步。

对于现时整个甘肃,包括青海大部以及宁夏全部才只有五百七十万人口的现状,赵天一不准备从内地移民过来,保持这个样子就可以了,记得四九年时甘肃人口就有了九百多万,三十多年时间就增加了快两倍,这里面内地移民肯定不少。移民去西北当然不错,但只能去青海或者新疆,甘肃就不用了。后世因为人口增加,为了吃饭,甘肃的环境破坏很厉害;大量的荒山被开挖成可耕种的土地,让这里原本就稀缺的森林植被更加的失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赵天一想从现在开始就控制甘肃(西北)对现有植被的破坏,只要人口不是太多,现有的土地在化肥的作用下是足够养活这五百余万人的。

陈子华到任以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善交通,用道路将西北各地至少是县一级行政单位连接起来,然后在各县成立砖瓦厂,烧制砖瓦;再用这些砖瓦建造房屋,让当地的老百姓搬进去住。所有这一切费用,三分之二由赵天一出资,三分之一由当地的税收支付。看起来这么庞大的工程花费很大,其实并不是很多;首先用工不用花钱,你不想再知道烧制砖瓦是为自己盖房用,一个个劳动热情高涨,陈子华只需要负责烧制砖瓦的燃料费用就可以了。

经过这两种简单的行动,首先让陈子华在甘肃站稳了脚跟,老百姓都知道现在的甘肃都督陈大人是为老百姓办事的好大人。做完这两件事,陈子华又开始对从各县到各乡镇的道路建设,并且在各县『政府』所在地根据当地的资源特点修建一些相应的工厂。比如在渭源县、临洮县成立了中『药』材加工厂,在华亭县成立了煤炭公司,在庄浪县成立了三家石灰厂,在酒泉和兰州成立了炼钢厂,在各州府所在地都建造了发电厂和化肥厂、农『药』厂、机械厂、种子站等等。一年多的时间,陈子华在甘肃开办了三百七十多家各类工厂,这其中有一半是『政府』贴钱在养活;这三百七十多家工厂人数最多的超过了三千,最少的也就二十多人,共吸收了甘肃各地的劳动力十万余人,为七十余万户人家解决了吃饭问题。涉及人数达两百余万,占到了甘肃(西北)人口的三分之一还多。

发展变化最大的自然是省城兰州以及从宝鸡出发到新疆的沿途公路连接点的各县市,天水(一四年由秦州改名天水)、定西(一四年改安定县为定西县)、凉州(武威)、甘州(张掖)、肃州(酒泉)等的变化也很不小。特别是肃州附近的小镇玉门,成立了数千人的石油公司,修建了小型的火力发电站,让这个昔日边塞小镇变成了闹市。和这些工厂建设相比,甘肃发生最大变化的还是人们脸上的笑容,发自内心的轻松笑容。

几曾何时,蛮横的军爷成了人们眼中的救星,他们不扰民不抢掠不说,还帮助老百姓干活,将自己吃的穿的拿给附近的穷苦人家。几曾何时,城里的官老爷没有了八抬大轿,走到农民的田间地头,挽起裤腿和老百姓一起干农活。几曾何时,过年的时候就连边远的人家也能收到一包红糖一小袋面粉和大米,还有两斤猪肉或者羊肉。人们感觉现在的老天和以往不一样了,虽然头顶的日头是一样的,但它的阳光却是温暖的,风也是和细的,就如同那些大老爷们的笑容。

当然,这所有的工厂建设经济发展,是在用武力解决了昔日遗留在甘肃境内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军队以及少量的马匪之后才进行的。自甘肃最大的武装力量“西军”马安良部被调往西藏以后,甘肃境内主要的合法军队就剩下周务学的“忠武军”、陆洪涛的“振武军”以及马安良留在兰州的数百名看家的士兵了。周务学很快和陈子华走到了一起,“忠武军”和山西过来的两个师的部队就成了一家人;毕业于天津武备学堂,和段祺瑞是同学的“振武军”标统陆洪涛看到新来的将军势力明显强过自己,他又不愿意将手里的兵权交出去。于是只好给老同学段祺瑞写信,将他调回江苏老家。这样一来,整个甘肃(西北)地区在军队方面全部是陈子华一系的人马,为他的各种政策起到了很好的保驾护航作用。

清末民初时期,和全国其它地方相比,西北的匪患还是很少的。清朝时期为了和清『政府』作对,西北地区的回民起义造反过很多回,但每一次都被清军镇压了下去。就在清朝同治年间(一八七几年),甘肃回民还发生过起义造反的行为,马安良等人就是那一次回民造反时被招降的回军头领。除了这些之外,甘肃、青海等地基本上没有什么匪患,所以在解决了地方军阀以后,西北地面基本上也就平安无事了。而陈子华在负责建设发展甘肃的同时,对新疆和西藏两个地区的支持,也是他分内的一项重要工作。

这个时期,内地区新疆必须走河西走廊这条道路,进西藏也只有四川康西昌都和甘肃青海这两条路,相对于昌都入藏的道路,青海这边的稍微好一些,而且开放的时间也长一些。赵天也支援西藏李树峰他们的物资,基本上都是从这里经过,而修建从青海西宁到拉萨的公路北端,也是陈子华负责的,具体的说就是从西宁到那曲地区的公路是有甘肃方面负责的。对新疆方面的支持,就更加是全方位的,自一九一三年十月二十二日周务学以他的老师、现任新疆都督杨新增邀请的名义进入新疆之后,陈子华对新疆的支持就已经开始,最首先的就是军事方面的支持。

甘肃陆军第二师(原独立第七师)一个团四千余人的部队,在周务学忠武军三个营三千余人到达新疆迪化一个月之后也启程开往新疆,并最后跟随周务学前往伊犁地区,镇守西部边疆并剿灭从西面进入中国境内的俄罗斯马贼。随着玉门石油化工和肃州酒泉钢铁厂的投产,大量的钢铁和石油产品开始进入新疆迪化,并在迪化开始建设新的发电厂、汽车厂、机械厂;这是新疆都督杨新增视察兰州之后,在学生周务学的再三说明和要求之下进行的。与这些工厂一起成立的,还有迪化大学、迪化工业专科学校这两所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学习,许多在迪化经商的有文化的汉人子弟被招入其中进行学习,少数懂汉语,又受过初等教育的少数民族学生也得以进入其中学习。

历史上的杨新增管理新疆期间,虽然多次打败了蒙古对新疆的入侵,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也推行了“裁减兵员,奖励垦荒”的政策。但他毕竟是一个前清官员,为人毕竟保守,也就是守旧;对兴办学校和传播科学文化不是很感兴趣,一度提出“纷争莫问中原事、浑噩长为太古民”这样的想法,以闭关自守和愚民政策统治各族人民,他的做法虽然受到许多当地人民的爱戴,但同也缺乏新的现代化的建设和发展,使新疆地区各方面均停滞不前。

但现在赵天也出现了,首先改变了他的学生周务学的命运,振奋了周务学报国卫家的思想,从侧面也影响了杨新增的心态。在看到随周务学之后入疆的『政府』军队(杨新增心里面山西的军队就是北京『政府』的军队)的雄姿之后,埋藏在杨新增心底里那一点对新疆少数民族叛『乱』带领的后怕也渐渐消散。被周务学说服,成立两所新式学堂就是最好的证据;而陈子华答应后续几年会陆续向新疆地区迁入汉族人口的事情,让杨增新心里面更加踏实。如果说这还不够的话,甘肃陆军第二师全部归建新疆陆军,由他开始指挥,以及青岛战役的结果这两件事,让这位前清朝官员彻底的放下心来,开始在新疆推行甘肃的一些做法。在强大的武力威慑下,当地少数民族显得老实很多,而想出来挑事的少数人,则很快被发现暴毙在自己的家里。杨都督,胆气开始壮了起来!

和甘肃省的做法正好相反,杨新增在新疆的着手是从军队方面开始的。随着甘肃陆军第二师和山地旅一个团全部归建到新疆陆军,并扩充为新疆陆军第一、第二两个师之后,杨新增开始对全疆的军队进行整改和遣散。原伊犁将军府下数千军队全部被解散,阿尔泰护军使部下被要求进行整编,和田地区护军使被裁撤掉一半的部队。取而代之的,则是新编新疆陆军两个师的部队。到一九一四年七月,甘肃地区全部纳入陈子华掌控,并且在各地成立了几个警备团(甘肃人口稀少,加上没有什么匪患,所以整个省军队的数量也就很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减少开支)之后,由原1十六师改编的甘肃陆军第一师,打着新疆陆军第三师的旗号开进了迪化城。随行的一百余辆汽车和车后拖曳大炮,几乎成了迪化城有野心的维吾尔族人的噩梦,而城里俄国人和英国人的探子,也很快把这里的情况报告给了自己的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