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其他类型 > 风起北方 > 第一第二十八章 手枪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卷

第二十八章

手枪

一九一二年九月六日,一大早,“啪啪啪”的枪声就在特种军营的靶场上空响起,惊得数上还没有早起捉虫的小鸟一阵乱飞。收回一九打空了子弹的手枪,赵天一抬起枪口,学后世电影里面的英雄人物,潇洒的对着枪口吹了一口气,这才满意地从新退出空弹匣,给手枪装上一个新的*,关上保险插进腰间的枪套。

这是一款美国产M1911式柯尔特0.45英寸(11.43mm)大口径自动手枪,这是一款去年也就是一九一一年三月二十九日才在美国柯尔特研制成功,并随即被美国军方选为美军制式武器的自动手枪。唯一区别是赵天一使用的是已经改进过的M1911A1式,而并非原产的M1911。

改进后的M1911A1式改进了瞄准装具、使射手在光照不良的条件下也能迅速瞄准;加长*,使之更容易被拇指扳动;缩短扣机距离,增加防滑纹;表面增加防滑纹,使射手握持更牢固;扳机后方增加拇指槽,使扣扳机的动作更轻松;改变握把护板的网格防滑纹,使握持更舒适,且加长握把保险等。改进后的这款手枪更可靠,更耐用,当有零件损坏时更容易分解并更换,而且更准确,十一点四毫米的子弹可是一个不小的口径,比一般的步枪口径还要大,威力和穿透性自然也就大。而这一改进美国人可是直到一九二六年六月二十五日才被军队正式采用。

这款大威力的优秀手枪,在设计制造上没有任何难度,赵天一之所以没有在国内去山寨它,是因为不久后他自己入股的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将马上按照美国军方的要求置办机器可是生产了。而事实上赵天一在一二年自己从美国回来时已经着手安排生产了,而且还是改进后性能更加可靠的M1911A1式。五月三十日,他收到来自美国运送回来的第一批两万支该型号的手枪,准备装备给自己的营以上军官和特种部队。在中国,很多军阀军队的军官都很喜欢德国的驳壳枪,也就是毛瑟*;这款德国造手枪在中国有很多种名字和叫法,有叫驳壳枪的、有叫匣子枪的、有叫快慢机的、有叫盒子炮的、大肚匣子、大镜面、自来得手枪、长苗大镜面、二十响等等。不只是军阀军队,就连中国民间,对这种德制毛瑟*也是情有独钟。可以这么说,这款枪是外国1人制造的,但在使用上,中国人确是祖宗;这么说一点也不见外!

这款枪当时装备欧洲军队当手枪使用是尺寸太大;作为*又不易控制枪口上跳;全自动射击前须将木制枪匣组合到枪身上作为*,以控制枪口上跳,操作复杂,携行较难;而且该枪价格太高。实在是不上不下、左右为难。西方不亮东方亮,所谓瑕不掩瑜,驳壳枪真正被使用者所喜爱的是在中国,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正处在水深火热中,各派军阀相互征战,急需要武器进行作战,而当时的日本控制西方向中国出口军火,但驳壳枪作为手枪则不在此列,因此驳壳枪成为各派武装的首选。 在中国反帝反封建和反侵略斗争中人民武装也大量的夺取敌人的武器来武装自己,因此人民军队里也大量装备这种驳壳枪,打响南昌起义第一枪的起义部队总指挥朱德用的就是一支驳壳枪。当年有不少中国枪手携带两把以上的驳壳枪,一只带木制枪套,另一只将准星磨平,插在腰带上,便于拔枪射击。最有意思的是,中国人想出了一个非常简便的方法,不仅解决了枪口上跳难题,而且将它转化为全自动速射的扫射优势----枪手右手持握驳壳枪,将枪机扳至速射档,手心向上举枪,伸向左前方,扣动扳机,枪口的上跳作用使驳壳枪从枪手左前方扫射至右前方;手心向下举枪时从右前方扫射至左前方;左手持枪时完全相反----这真是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神来之笔!

对盒子炮代表的情感,中国人比其他人应该更深,因为中国使用的盒子炮,在数量上绝对超过任何其他一个国家。冯玉祥将军甚至用驳壳枪装备了一个手枪旅,该旅每人两把驳壳枪、一把大刀。有人估计,在中国起码曾有过40万把以上的盒子炮,如果毛瑟生产一百万把,其他仿造的50万来算,中国便占了几近三分之一。当时无论是个人、军阀、山大王,特别是绿林豪杰马贼流寇,只要提到手枪,就是盒子炮(----以上内容多参考来自百度)。

赵天一的部队官兵也是驳壳枪的爱好者,基层的连排长统统都是人手一支驳壳枪,就连一些营团长,也都喜欢这种具有连续火力射击的手枪。赵天一本人也是对驳壳枪很是喜欢,但考虑到自己一个最高军事长官,随时携带那么大一个家伙,也是太显眼和不协调了些;加之M1911A1式手枪的到来,最后还是选择了这款经典名枪。不但自己取消了佩戴驳壳枪的打算,也取消了给特种营士兵配发的想法,全部改成了更加灵活轻便便于携带且威力不俗的*式自动手枪。当然,部队中有个别擅长使用驳壳枪的士兵,赵天一还是让他们保留了自己的习惯。四个多月过去了,三百九十名特种队员又减少了六十一人,现在只剩下三百二十九人;如今特种队员的训练,还是以体能训练为主。对于枪械的训练也仅仅只是让他们熟悉拆卸保养而已,实弹射击也仅仅只进行过两次,最残酷的野外生存训练还没有开始,不过各种手语暗号已经全部交给了他们。赵天一认为,这个时期的特种兵,体能的需要要大于对战术的需要;因为缺乏有效的交通道路保障和远距离兵力投送设备,很多时候就需要士兵用两条腿去完成因战争需要而进行的长途奔袭或者其它特种作战任务,体能的不足将会是这些任务的极大障碍。因此,特种兵体能方面的训练和提高他就看的非常重,也抓的非常紧;在足够的伙食营养的保障供应下,他在一点点的激发着士兵身体更多的潜能。

中国人、特别是基层的老百姓,在清末明初的时候患夜盲症的人特别多,一到黑暗环境下或夜晚视力很差或完全看不见东西,视物不清,行动困难。这主要跟他们的生活和饮食条件有很大关系,老百姓家里穷,没有什么粮食吃,更不用说鸡鸭鱼这些肉类食物了。饮食中缺乏维生素A或因某些消化系统疾病影响维生素A的吸收, 致使视网膜杆状细胞没有合成视紫红质的原料而造成夜盲。这种夜盲是暂时性的,只要多吃动物肝脏、胡萝卜、鸡蛋、鱼、豆类食品等,即可补充维生素A的不足,很快就会痊愈。所以在赵天一的军队里面,不管是特种军营、其它各师或者所有的军事、飞行、医护、汽车学校等,就连相关的研究机构里面,每天一次的猪(羊、牛、鸡)肝汤或者鱼头豆腐汤几乎是少不了的。这个时候的鱼头价格之便宜,和白送的差不多;尽管这些汤名副其实的汤多肝(鱼)少,但对士兵恢复夜盲症的病情却很是管用。士兵的视力问题解决了,赵天一夜间训练的命令也就下去了,不过仍然采用的是一步步循序渐进的方法,从最基础的夜间行军开始,然后是急行军、跑步行军、夜间射击、攻防演练。

五十米外报靶的士兵很快跑了过来,向自己年轻的统帅报告刚才他的射击成绩,八发子弹五十八环。“勉强还过的去”,赵天一心里面想着,但他也知道身后四五米远的几个护卫肯定不这么想;在他们眼里,八发子弹少于七十五环以上就是失败。自从三位武林高手成为特种营的武功兼体能教官以后,赵天一身边的护卫又增加了四位枪法入神的神枪手,和另外四位武功好手一起保护他。看了一眼身后的人,赵天一没好气的说到:“小四,我打的不好说明你教的不好,跟你也有关系”。听到赵天一有些赖皮的话,那个叫小四的护卫说到:“少爷,单臂悬空枪和手臂的晃动是肯定的,你没有抓住晃动中那一点点稍纵即逝的“静”开枪,况且你扳机时用的是猛力而非平和力,且射击前没有停止呼吸,自然打不准。不过依你目前练枪的时间和次数来看,也可以说是进步神速了,很不错”。

小四叫王四毛,是赵家一位护院的儿子,父亲王山狗是包头附近大青山一带有名的猎人,使得一手好枪法。王四毛从小就跟着父亲在山里面跑,将父亲的一身本事学了个七七八八。有一年冬天,王家父子打到一头大黑熊,子弹从黑熊左眼入右眼出;皮毛完好无损,按理最少可以卖二十个大洋。下山卖熊时恰好碰到一富豪看上了这头还没有剥皮的黑熊想要收购,但那家富豪竟然只给三块大洋;为此双方起了冲突,对方仗着人多将父子俩打成重伤丢在野外雪地,还抢走了黑熊。恰好赵怀桑路过此地将父子二人救回家中治疗,从此王家父子就留在赵家,王山狗还凭借好枪法成了护院的一个小头目。最近知道少爷身边需要护卫,就把自己的儿子四毛送到了跟前供少爷驱使;因为双方年纪差不多赵天一就让四毛教自己打枪,于是才有刚才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