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其他类型 > 风起北方 > 第一第六章 清帝退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卷

第六章

清帝退位

给家人同学分别写了不同内容和重点的信,但是有几点却是在每一个信里面都提到了。那就是武昌暴动的消息传来后自己家族控制的部队官兵一定要把辫子剪掉,不管是一〇八协(协统是赵天一的父亲赵怀桑)的还是八十六标的,一律剪掉辫子。从美国德国回去的人都早已经把那个象征落后愚昧的辫子剪掉了。另外就是对武昌暴动不发表任何评论,对清庭也好,革命党在山西的活动者也好,都不予理睬,抓紧时间占领和控制山西境内的太原、大同、井陉、晋城、长治等地;这就要求独立一〇八协和八十六标的部队在十月十日之前进入和占领这些地方。好在都是山西管辖地方,作为山西新军可以到处去活动一下,这些借口很好找。况且辛亥革命以后,清政府也会调动各地新军南下湖北平叛,八十六标位列其中;一〇八协虽然没有接到命令,但主动去帮助朝廷平灭乱党想必朝廷是不会归罪的。第三,找机会控制八十五标的部队,将阎锡山这个家伙弄过来,至少也要抓一个活口。不久山西就会因为武昌暴动的事情,第八十五标奉命出发南下平乱,让士兵领到了子弹,而阎锡山和山西革命党也会趁机发难,控制八十五标。历史是阎锡山也正是这么做的,在辛亥革命后的第十九天,也就是十月二十九日清晨,他和同盟会员杨彭龄、张煌等宣布起义。公推管带姚以价为起义军总司令,起义军攻入城内,杀死山西巡抚陆钟琦,成立军政府,公推阎锡山为都督。后又与前来率部镇压起义的第六镇统制革命党人吴禄贞在娘子关会晤,商定共组燕晋联军,吴任大都督兼总司令,阎任副都督兼副总司令。阎即派兵一营开赴石家庄,与第六镇官兵共同截断京汉铁路,扣留了清政府运往武汉前线的军用物资,阻止袁世凯入京就任清政府内阁总理大臣,并拟挥师北上推翻清廷。

而现在,赵天一为阎锡山规划的道路是,前面的都没有什么变化,让他的起义完全成功,而且八十六标也会同阎锡山派来的代表进行私下里接触,答应共同推翻清制(只是推翻清制而没有别的)。不过在他杀死山西巡抚陆钟琦,成立军政府以后,事情就不由阎锡山做主了;刘光胜等人会接替阎锡山的工作,不过不是去平叛而是以灭乱党为名迅速控制山西、陕西、宁夏、河南北部和河北石家庄等地,为少爷出面制造好时机。当然,作为革命党人的第六镇统制吴禄贞和他率领的第六镇官兵,还是要留下来的,那些军用物资也会以阎锡山的名义被扣留下来;不过京汉铁路不会被截断,吴禄贞还是会被暗地里放掉,但放他之前他革命党人的身份还是要被揭露的。所有这一切都要暗地里进行,等到袁世凯被清庭复启、南京新军第九镇统制徐绍桢在同盟会会员策划和支持下发动秣陵关起义,与上海都督陈其美及苏浙起义军将领商定组建联军司令部,占领整个长江以南,袁世凯和革命党军队在长江一带打的不可开交时,正是赵怀桑、刘光胜等人渗透管控山西、陕西等地的大好时机。到一九一一年年底南北议和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之时,山西也就可以派代表参加南京的花花会议,混一个脸熟。

忙完写信的事情,赵天一自己还有一件事情去做,而且要在今年年底之前要完成,那就是在亚利桑那州成为美国第四十八个州之前将那里富产铜矿的几个地方买下来。莫伦西铜矿、雷赛卢森铜矿以及整个亚利桑那州着名的铜矿走廊---CopperCorridor。这些地方后世曾为美国经济带来巨大的收益,现在,就便宜“早知道”的赵同学了。

历史果然俄赵天一熟悉的那样,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武昌新军果然如期发动了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而清政府也在武昌起义后第四天,即十月十四日下诏起用袁世凯;经过和满清讨价还价之后,十月十六日,袁世凯同意了清庭的诏书,再次出山带兵南下湖北平叛。十一月一日,袁自安阳抵达湖北萧家港,正式出山。同日,奕匡内阁辞职,袁世凯被任命为内阁总理大臣,军队仍然归其指挥。也就在十月二十九日,山西的新军八十五标奉命南下湖广平叛,阎锡山终于等来了他想要的机会,发动了兵变,攻占了太原,杀死了山西巡抚陆钟琦。已经掌握兵权的袁世凯马上命令吴禄贞的第六镇统制前去镇压,同时他也接到了一份来自山西新军四十六协八十六标的电报,让袁世凯安心不少。但第六镇一个镇的官兵完全交给山西,袁世凯就不同意了,但紧接着山西第二份电报就让袁世凯又轻松不少。对方只要求后续再给山西增加一个镇的军队编号,第六镇九可以全部返回了,而且山西是拥护袁总理的(是袁世凯总理不是清庭)。

也就在袁世凯到达湖北前线的不久,十一月十二日,袁世凯派赴武昌的“招安使”刘承恩、蔡廷干到达武昌后,带回了黄兴代表起义的革命党人的信函,同意了袁世凯许给革命党方面的条件也是实行君主立宪,责任内阁。已经成为革命军湖北军政府都督的黎元洪和另一位革命党人汪兆铭都同意推举袁世凯为新成立的共和国第一任大总统;而革命党中许多人也认为袁世凯是能领导中国的政治领袖,在南方独立各省为组建中央临时政府召开的联合会议汉口会议中,就有“虚临时总统之席以待袁君反正来归”的决议。而在上海召开的上海会议根据汉口会议的精神,同样决定暂缓选举临时大总统,以虚位待袁。

十二月二日,通过英国驻汉口领事葛福的斡旋,武汉和南京革命军与清军达成停战协议。十天后,全国十四个省代表共三十九人,由武汉、上海齐集南京,决议于十二月十六日选举临时大总统,山西省的代表里面赫然有赵怀桑派出的代表身影在其中。十二月十八日,袁世凯和黎元洪派代表在上海就政体、清皇室善后、大总统的确立等问题展开讨论,南北达成共识,召开国民会议表决相关议题,根据当时的形势,袁世凯无疑将当选民国首任总统。这样的结果虽然是革命党人愿意的,但绝不是同盟会可以接受接受的。二十日,在欧洲游逛的孙大炮经香港归国,他是在月初同盟会发现局势对他们不利、民意全部都倒向袁世凯时才向这位名义上的同盟会大老板发去催促回国电报的。

从欧洲回来的孙大炮谢却了胡汉民等人劝他留在广东,整训军队,举兵北伐,然后“实力廓清强敌,乃真成南北统一之局”的要求,而是直接去了上海。二十五日,孙大炮到达上海,受到热烈欢迎。报纸纷传孙携有巨款回国,记者问他:“你这次带多少钱来”?孙则说:“予不名一钱也,所带回者革命之精神耳!革命之目的不达,无和议之可言也”!因为他确实没有带什么钱回来。

一九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南北议和谈判开始,当时关内十八省都发生过武装起义,其中湖北、湖南、陕西、江西、云南、江苏(含上海)、贵州、浙江、安徽、广西、福建、广东、四川共十三省宣布独立,只有直隶、河南、甘肃、山西、山东五省在袁世凯控制下之外。其中山西、山东、甘肃境内和宁夏地区都曾宣布独立,山东、甘肃被袁世凯的军队控制,而山西和宁夏两地,在赵天一父子的安排控制之下很快平息。为此,袁世凯已经通过清政府任命赵怀桑为新的山西巡抚,统领山西一切政务和军务。为了不使同盟会期盼已久的大总统落入袁世凯手中,二十八日晚,同盟会连夜在南京召集代表开会,提出成立政府,并私下里选孙大炮为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第二天,在南京的十几个省代表,正式选举临时大总统,结果如同盟会所愿,在孙大炮不在场的情况下他被当选为临时大总统。在上海的孙大炮得知消息,狂喜,立即复电南京,表示接受,他说:“光复中华,皆我军民之力,文孑身归国,毫发无功,竟承选举,何以克当?惟念北方未靖,民国初基,宏济艰难,凡我国民,具有责任。诸公不计功能,加文重大之服务,文敢不黾勉从国民之后,当克日赴宁就职,先此敬复”。但私下里孙致电袁世凯,解释原因称东南各省久缺统一机关,行动困难,总统之职只是自己暂时担任而已。

袁世凯本来已经答应了革命党人南北议和代表在上海英租界市政厅进行会议,但随后引同盟会人员变卦而推迟,已经商定好的南北议和代表召开国会的地点和时间均被破坏。收到孙大炮的电报,袁世凯担心如此将使其居总统之位的设想落空,便以“南人先组政府,公举大总统,有悖协约本旨”为由,迫使清庭代表唐绍仪辞职,南北谈判破裂,战争继续进行,大批清庭新军被袁世凯调往南方作战。山西四十六协八十五标也被征调南下,谁知正太铁路被同盟会人员炸毁多处,部队的行军只能是以步行进行,得到消息的袁世凯把革命党骂了个遍,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这其实是赵氏父子的缓兵之计。本来第八十六标也要南调的,但外蒙古在沙皇的支持下也在十一月中宣布独立,不管怎么说袁世凯还是一个顾国的人,马上命令这一标新军不必南下,从归化城向北,向蒙古边境集结,同时也要求清庭不同意外蒙古的独立。

一九一二年一月一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举行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孙大炮正式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次日,冯国璋、曹锟、李纯、张作霖等十五位清庭高级将领通电,誓死反对共和,袁世凯也开始大举向南进攻。就在孙大炮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不久,革命党人领导的军队节节败退,武汉三镇已被袁世凯北洋军攻下两镇,局势越来越不利于革命党。孙大炮一看自己刚当上这个临时大总统可能就要倒台,马上找一月十二日发表声明,只要袁世凯赞成清帝退位,自即行辞职,让位于袁世凯。得到孙氏的承诺,袁世凯在同意同盟会多人进入国家总长之列、让同盟会最终如愿以偿以后,为了结束南北对立,一月二十五日,袁世凯及各北洋将领通电支持共和。同时袁世凯开始向清庭施加压力,逼迫清帝逊位。为了自己的利益,英国公使朱尔典会同法、俄、日公使声明赞成清室退位。在袁世凯授意下,段祺瑞率北洋将领共47人联名致电内阁、军咨府、陆军部和各王公大臣,提出民军已答应对清朝皇室、王族及满蒙回藏各族的优待条件,陈情“即此停战两月间,民军筹饷增兵,布满各境,我军皆无后援,力太单弱,加以兼顾数路,势益孤危”,要求“恳请涣汗大号,明降谕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体”。二月二日,清廷举行御前会议,会上决定退位,以取得革命党人的优待条件。三日,隆裕授予袁世凯全权,与南京临时政府商定清朝皇帝退位条件。十二日,隆裕太后携六岁皇帝在养心殿举行最后一次朝见仪式,颁发逊位诏书,清朝正式灭亡。------以上部分资料来自百度。